•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回南天

    回南天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20

    主演:黄宇聪,陈宣宇,梁龙,林子熙,邱炯炯 

    导演:高鸣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抢先版

      对你的想象

    • 高清版

      卡布里尼

    • HD

      彩云深处

    • HD

      悲惨世界1958

    • DVD国语

      我的1919

    • 吉田军号

    • 惊涛骇浪

    • HD中字

      人吓鬼

     剧照

    回南天 剧照 NO.1回南天 剧照 NO.2回南天 剧照 NO.3回南天 剧照 NO.4回南天 剧照 NO.5回南天 剧照 NO.6回南天 剧照 NO.16回南天 剧照 NO.17回南天 剧照 NO.18回南天 剧照 NO.19回南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对年轻的情侣小东和杜鹃住在城中村,日子过得磕磕碰碰。游乐城倒闭变成饮食城,为了在饮食城重建小舞台,小东留下暂时做了守湖保安。在守湖过程中,他认识了前来放生的女孩园园。杜鹃是个花艺师,在花店打工。杜鹃经常到客户龙老师家插花。龙老师特别神秘,年轻的杜鹃被龙老师这种神秘气息吸引。小舞台重建未果,小东被辞退。回家帮女友经营起“小丑花店”,女友要求小东扮成小丑送花。送花之余,小东会去园园家。园园以前是某剧团的舞蹈演员,后来因为感情问题离开了舞台。四个人的关系渐渐错位。暧昧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在他们的彼此映照中,回南天悄然而至……

     长篇影评

     1 ) 2刷《回南天》| 我们讨厌它是因为看见了另一个自己

    6月27日,在1刷之后的第5天,再次走进影院观看了电影《回南天》。

    比起1刷时面对一切未知的心态,2刷时我是带着疑问和寻求答案的心理进行观影的。而这次,我终于明白了在1刷时,为什么会遇见那么多的困惑与不适。

    两次观影,让我想起之前摔倒磕掉了一小块牙齿,补牙时,医生说刚开始修补的地方你会有异物感,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看《回南天》也是这样,因为它的表达不符合我们的习惯,刚开始会有强烈的排异感,当度过了这个阶段,反而很快就进入了故事的情境。

    但我仍然记得第一次观影中途,那种印象深刻的不舒适甚至是厌恶感。

    特别是4个主要人物,虽然和很多电影一样,都是逃不开生活困境的小人物,但他们不像漫威英雄,也不像大多数的主人公,没有经历奇遇,没有突然变得战斗力爆表,也没有最后的逆袭,更没有活成我们理想的模样,看着他们,潜藏在我们内心的压抑和不甘一下子都喷涌了出来,那样的真实让人特别有刺痛感。

    在很多电影中,这样的人物不是没有,不过通常只有1-2个,而《回南天》呢,却有整整4个,这跟我们平时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太不一样了,却又带着一种真实的荒诞感。

    让我们气愤的主要角色

    小东的无能、无奈与无助:小东,作为在社会中四处碰壁的“三无人员”,面对领导,也会像职场中的我们那样,给领导点烟示好,当不受尊重地被辞退时,虽然内心愤懑到极致,但也只能说出一句“太过分了吧”,然后气得踹门。

    面对跟随了十多年的师父,他习惯了低着头,喝酒碰杯也是恭恭敬敬地,甚至有点唯唯诺诺。在女友不断喊出的“别闹”声中,他更像个犯了错误的小男孩;即便是在园园这样的女性面前,他也不敢以真面目相对,反而像个小丑。所以,他的故事以欲望开始,又以欲望结束。

    他想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身穿战甲头戴金冠,但等他披挂齐整走上街头,却没人看他,也没有人关心他的梦想,面对着空荡荡的巷子,大圣成了“悟空”,巷子里没有别人,只有一个收废品的小贩,喊着“回收空调、笔记本、坏手机、电视机……”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到很多年前在《东京之眼》中的演员武田真治,跟在垃圾车后面奔跑着,想让垃圾车像收垃圾一样也把他带走。

    青年人的苦闷、不被看到的梦想,到最终还是缺乏一个宣泄的出口,虽然这样挑战观众的人物故事,让人怒其不争,但小东却是我最能理解的角色。在1刷的映后交流中,有个男生说他最喜欢的人物是小东,可见这个角色很容易与当下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杜鹃的欲望、拒绝与抗争:小东的女友杜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她喜欢叶子和草,不喜欢花,却做着插花的工作,尽管是不喜欢的工作,她还是想努力做好,但她认真插花却反被老板埋怨“插个花摆半天,麻利点!”

    去龙老师家上班,被提出插花前要“洗澡”的无理要求,她生气、委屈、哭泣,像极了职场上受到各种规则冒犯的我们,这里的代入感特别令人窝火。有人说,为什么杜鹃不马上暴走、拂袖而去?其实,我们都明白,在工作上受了委屈,真的敢把辞职信拍在桌上一走了之,那样的情节并不现实。

    比起身体欲望,杜鹃更在乎精神上的交流,可是她的这种需求也不被小东所关注。几次交谈后,她被龙老师的神秘所吸引,敷面膜、喷香水、穿性感的睡衣和品尝红酒,都是她向往更好生活的投射。相比小东,她也有梦想,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导演表现得很隐晦。

    杜鹃这样不肯回应男友的欲望,有自己的想法,渴望精神交流的纠结状态和女性形象,也挑战了观众对女性的常规视角,貌似还激怒了不少观众,其实包括我在1刷时,也多少感觉这个人物有些矫情。

    但看到上面的这个评论,我突然明白了给自己带来不适的根源,我们允许男性表露自己的欲望,但对女性却有着更多的苛求,即便是曾经爱过而当下不爱的人,当对方有欲望也应该碍于情面去迎合的思维似乎根深蒂固,如今女性话题被广泛讨论的同时,也许仍有很多的女性思想上正被过去所束缚而不自知,这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园园的脆弱、挣扎和冷静:园园曾经是位舞者,原本应该有着文艺青年的质感和品位,但我们却在她身上看到了她的脆弱和易碎感,用导演的话说,她就是一朵“开花时用力过猛开过头了的花”。

    电影中园园的舞蹈

    D-Design设计总监张欣根据舞蹈画面设计的海报

    她是苍白的有点病态的,但是在小东身上看到了他的梦想,这时她又仿佛有所触动,于是她拉开窗帘,在光亮下跳起了舞。窗外是深圳繁华的CBD,窗玻璃内起舞的她却像在鱼缸中挣扎的鱼,镜头很克制,看上去似乎导演连一支舞的舒展都舍不得给她,其实园园是异常冷静的,她拒绝了小东把她作为情感的投射,她也拒绝了他的欲望。

    像园园这样并非或高冷或潇洒,反而是敏感和易受伤害的艺术青年形象,虽然不同于大众认知,却更接近真实。

    龙老师的内敛、空虚和隐忍:住在大别墅里,由管家帮忙打理事务的龙老师,他有着和小东、杜鹃完全不同的生活,这样衣食无忧的人,却没有功成名就后的意气风发,反而透着中年人的空虚和无奈,似乎只有在那个神秘的地下室里,才能找到些许的温暖。

    虽然龙老师和很多观众有距离感,但这样的人物也有他的委屈和不为人知的过去,导演用成功人士的背面,来挑战并打破观众以往对人物的固化标签,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一种具有实验精神的探索。

    当我们习惯了银幕上过于美化生活的故事后,却反而接受不了一些过于真实的故事,相比小东和杜鹃,园园、龙老师这样的人离大多数人都比较远,但在导演的创作中,他们的说话方式和举止都有原型人物。

    高鸣导演曾说,他无意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一个人的“面子”,因为他更想关注的是一个人的“里子”。

    《回南天》中,这4个人物在现代大都市中集体寻找出口,那种团团转的感觉,让他觉得很有意思,而这个出口最后到底有没有找到,他也没有具体点明,因为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最真实的状态。

    电影中被忽略的细节

    还记得1刷完毕有点蒙的我,在映后跟大家交流时,听高鸣导演说他其实埋了很多细节,如果不够专注,一不留神这些细节就溜走了。因为想知道自己究竟漏掉了什么,也想验证导演的观点,所以2刷时,我是一边记笔记一边看完的。

    的确,这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之前觉得不连贯的情节都连上了,而且人物关系的铺垫都有,也基本都合情合理。

    先说“洗澡”,这个1刷时最让我愤怒和莫名其妙的情节。从管家两次叮嘱杜鹃,到杜鹃被激怒、抗拒和最后态度的缓和,人物的情绪是一层层递进展开的。管家的态度粗暴无礼,有一个细节,两次叮嘱时,管家都是用中指抬了一下眼镜,颐指气使的感觉非常到位,这也无形中带动了观众的愤怒。

    接着是杜鹃和龙老师在地下室的两次谈话,第一次龙老师说“慢慢就习惯了”,两个人开始了交流后,杜鹃表面上接受了洗澡,实际上只是放出水声让管家听到,后面进到地下室,龙老师在她身后停留了一两秒,通过气味识破了她,两人又进行了谈话。

    虽然两次谈话的内容都有留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关系自此有了改变,之后就有了杜鹃在浴室洗澡的镜头,但画面比较唯美,让人分不出是现实还是想象,而且洗澡画面之后是杜鹃在地下室的画面,这个时候洗澡冲水的声音一直没有停。

    1刷映后交流时,声音指导娄堃老师说这是个有意思的设计,至于杜鹃到底有没有洗澡,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

    另外在地下室插花时有个细节,龙老师问杜鹃喜不喜欢花,杜鹃说不喜欢,然后杜鹃反问龙老师,龙老师也说不喜欢,这个时候,能看到龙老师前面的桌上打开了一本影集,有一张照片,但是照片进行了模糊处理,好像是个女性的人像,这个人的存在或许就是龙老师在家里摆花的原因。导演说过,其实在创作电影中的人物时,他都做了很细致的人物小传,但拍的时候还是删去了一些东西,特意作了留白。

    电影中有好几个下雨的镜头,来表现龙老师是从来不打伞的人,刚出场时龙老师是从雨中走来的,中间又是大雨天在户外冒雨行走,最后和杜鹃在山上俯瞰城市时,杜鹃一开始自己独自打着伞,后来是先把伞放下,再去拉龙老师的手……

    仔细观察,细节上还有很多这种前后呼应的铺垫,比如开头对小东和杜鹃的关系就有暗示,两个人睡在蚊帐里,是各睡一头,中间各自结识了园园和龙老师后,他们也是在蚊帐里各玩各的手机。杜鹃把小东的手放在肚子上,很可能是女孩子来例假后不舒服,想让亲近的人帮着按一下,可是小东却会错了意。

    而小东遇见园园前,在湖里捞到了一条死去的金鱼,所以他看到园园到湖边放生,才会告诉她放进湖里的金鱼都死了。小东在开头把家里跳到地板上的鱼放进水池里,和之后把园园放生的金鱼用鱼缸养起来,都是有着互相连接的关系,但1刷的时候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只是割裂开来看的话,电影的味道就缺失了很多。

    至于鱼缸和金鱼、美猴王和小丑的符号,都比较好懂,这里就不做解读了,其实在情节的设计上,也能看出导演的用心,像小东是在打算把美猴王的服装还给师父后,才别别扭扭地穿上了小丑装,而且电影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小东都没有说话,他的第一句台词是“别人都觉得我是个小丑”。后面即便是他表演大闹天宫的高光时刻,当他摘下猴王头套时,头套下面仍然是一张小丑的脸。

    整部电影的画面富有艺术美感,声效也很有特色,从开篇的拍乒乓球背景声,中间园园跳舞和小东穿着美猴王戏服在空中游动的配乐,到影片结束时的雷雨声,都特别有氛围感,电影的完成度其实是挺高的。

    1刷时那些不知所谓的场景,在2刷时就像突然打开了很多锁扣,当剧情开始无缝连接的时候,我们又仿佛走进了一个新世界,获得了新的感知,这样的观影体验,让我觉得有点新奇和魔幻。

    电影中的演员和角色塑造

    虽然网上对《回南天》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但对于影片的选角还是以认可的声音居多。

    扮演小东的黄宇聪,是广东虎门人,他喜欢摄影,热爱电影,在香港浸会大学攻读电影制作专业时,因为误打误撞而成为演员。

    为演好小东这个角色,他曾经在城中村体验生活,住在蟑螂满地的屋子里、洗冷水澡……就像所有初到深圳,寄居在那里的人们一样,感受角色的状态和心理。

    黄宇聪在电影《侧耳倾听3》中的形象

    与小东的苦闷和困顿不同,黄宇聪本人其实是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无论是在放映现场,还是在他的其他角色和生活照中,都经常能看到他的笑脸。

    扮演杜鹃的陈宣宇,因神似韩国女演员金敏喜,而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好感,她的表演有一种非科班出身的野生感和张力,是一位值得我们更多关注和期待的青年女演员。

    《回南天》女主角陈宣宇

    扮演园园的林子熙,是台湾新生代女演员,曾参演2014年金马奖获奖影片《军中乐园》,她本人学过舞蹈,从电影中跳舞的场景中可以看到她扎实的舞蹈功底。

    女演员林子熙

    其实,深圳这座城市有不少港台同胞在此工作和生活,林子熙让我吃惊的是,跟我们生活中接触到港台同胞不同,她扮演的园园竟然没有明显的港台腔,反而说话的方式很像生活中遇到的艺术青年,可见在角色的表演上是下了一定的功夫。

    扮演龙老师的梁龙,是东北人,也是二手玫瑰乐队的主唱,作为移民城市深圳也有不少东北人在此居住,不过梁龙老师在《回南天》中的形象,和他在舞台上的过往形象差异很大,以至于他的朋友在看《回南天》时都没能认出他来。

    此处就不放梁龙老师的乐队造型了,以免大家出戏

    梁龙老师曾说过,他扮演龙老师的时候,高鸣导演曾经请他观察一个类似龙老师的朋友,而他在表演时也融入了对这个人物的观察和模仿。

    电影中的4个人物,选择的演员辨识度很高,与角色的形象也比较贴合,从很多表演细节可以看得出演员自身对角色的塑造和把握,以及导演对演员的悉心指导。

    关于电影的一些不足

    看完第二遍《回南天》,我比较认同影评人远叔叔的一句话,他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密林……让我们看到年轻亦或是不再年轻的自己。”

    这是一部不凸显共性,却凸显个性的电影,我们有喜欢一部电影的权利,也有讨厌它的权利。

    最近在网上看评论,遇到很多不喜欢的声音,我却有种微妙的感觉,因为导演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必然会面对这样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不喜欢的评论也是准确的,就如同电影中的“洗澡”规则给人一种被冒犯后的真实反应,我之所以想换个角度发出一些正面的声音,则是因为觉得导演勇气可嘉。

    关于电影《回南天》的部分网友评论

    作为一名有过出色前作,对电影有着多年研究,并熟悉电影圈运作规则的作者电影型导演,他不是不会制作迎合观众和市场的电影,而是想要另辟蹊径,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而作为观众,我们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评价一部电影太过容易,记得科波拉作为新人导演在拍摄《教父》时,遭遇了各种否定和不理解,他曾说过那时“电工都觉得他比你强”。

    所以我反而觉得对于《回南天》的批评,也给了高鸣导演和更多电影人一个思考的机会,在今天的大环境里,这样一部需要反复观看,不断解读的电影是否有点不合时宜?毕竟,不是所有观众都是像我这样的电影爱好者,有动力在1刷之后,再去2刷和3刷。

    电影创作者是不是也应该后退一步,思考如何站在观众的角度,帮助普通观众降低观影门槛?如何在创作时,既能保持初心,又能有效地向广大观众传达自己的理念和思考?

    可能这不是高鸣导演一个人的难题,也是中国不少电影人的共同难题。我觉得,作为创作者,可以不求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的作品,毕竟讨所有人喜欢,那该有多么地平庸,但这也意味着创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思考,比如在公映前,是否可以给出足够清晰的观影指导,让观众更加高效地去理解电影?

    各路影评人和各种电影公众号,是不是在追逐流量和眼球的同时,也可以多关注《回南天》这类的电影?虽然它们并不自带流量,但给予专业的观影建议,对于影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回南天》导演高鸣(右)

    虽然高鸣导演是在一种接近抑郁的状态中创作了《回南天》,但2刷这部电影,我却能感受到导演那种“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当然,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作为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如果是因为低分被批评就不敢去鼓励它、评论它,那么我也会为这样懦弱的自己而感到悲哀。

    就像我在写1刷时承诺的那样,这次2刷之后,接下来我还会继续3刷并记录我的感想,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曾提到那次补牙的经历,刚补完牙吃东西的时候,我都是刻意避开补牙的地方咀嚼,在经过几天不适的排异感后,我开始试着像正常时那样吃饭,日常生活也渐渐走上了正轨,但我依然会提醒自己要小心,因为如果用力过猛,修补的地方还是会断裂、会掉下来……

    注:

    文中电影《回南天》相关信息来自1刷时我参加的6月22日《回南天》深圳中影泰德影城电影主创人员见面会以及网络上发布的相关媒体采访和报道;

    文中部分引用剧照和海报图片出处为Design360发布的《邀请100位设计师设计电影片段海报,电影《回南天》现象级群体海报创作事件》;

    《教父》导演科波拉的话引自2019年出版书籍《教父电影全剧本》。

     2 ) 《回南天》今日上映,回到蔡明亮雨季,回到岩井俊二的少年时代

    FIRST青年电影展 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深焦特別报道

    编辑:章三

    深焦 X 高鸣 王磊 黄宇聪


    《回南天》是高鸣导演的处女作,四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主人公都被水包围着,好像困在了深圳永无止境的雨季里。有那么一些时刻电影潮湿的氛围让人想起蔡明亮的电影;又有那么几刻少男少女困惑而又敏感情愫在掌心中鱼缸的映衬下,似乎又让人想到上世纪末岩井俊二浪漫而又纯情的时代。

    这无疑又是一部近年来让人眼前一亮的南方电影,导演高鸣精准在深圳这座大城市的背阴面,浸入了现代个体内在恍惚、失重的精神生活。故事周而复返,兜兜转转地绕着圈,好像一切叙事也都是暧昧的,无头无尾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冢龙治摄影,他出色捕捉着人与人之间的空气,捕捉着故事与故事之间的缝隙。

    这部入围了2020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单元电影,由工厂大门、宝贵映画出品。我们在鹿特丹采访了导演高鸣、制片人王磊和男主角黄宇聪。

    深焦:高鸣导演您好。从您完成上一部短片至今已经过了十几年时间。是出于什么原因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带来了《回南天》这部作品?

    高鸣:我在2006年拍完纪录片《排骨》,2007年拍了一部剧情短片《阿松》,到2009年上半年都一直在拍片,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有近400小时的素材没有剪,可以剪成3部纪录片。

    后来我和我太太一起创业8年,最终也没有做成,品牌最后也卖掉了。大概2015到2016年那段时间,我的情绪一直非常低落。为了缓解这种压抑,我就去跑步和钓鱼。电影中出现的湖就是当时我钓鱼的地方。那个湖在深圳的市中心,周围环绕的都是高楼,我以前从没有注意到城里还有这样一片开阔之处。那里是一个废弃的游乐场,除了钓鱼的人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会去,坐着也没有人打扰,感觉很放松,很舒适。在那里的时间我什么都不想,心情很平静,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坐久之后,其实会产生一些幻觉,眼前好像会出现从前认识的人和发生过的事,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闪现。同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条鱼,四周是透明的玻璃,像在鱼缸里出不去,自己总觉得被什么困住了。

    在这种状态下,我就产生了想要写作的想法和冲动。刚好那段时候王磊也在深圳,他看过我之前的作品,也鼓励我继续拍一些新的作品。但有时候想着想着反而懒得动手了。王磊就跟我说,我来给你当监工,给你定好截止日期,把第一稿剧本给我。就这样,我就真的开始写了,也如期把剧本交给了他。他看完感觉很好,不是现有的任何风格能包含的一种东西,而且特别南方。他也很喜欢这种所谓“南方美学”的电影。我们之后就开始不间断地沟通,花了差不多2年时间做剧本,之后也参加各种创投。在剧本逐渐成型的过程中,我们也找一些心目中认定的比较优秀的创作者,请他们读一读,他们不仅给了很多肯定,也很认同这个共同创作的机会,并且加入进来一起合作。《回南天》就是这样诞生的。

    《回南天》剧照

    深焦:这个故事本身虽然并没有确切的开始和结束,但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还是有相对具体设定,比如在剧团学美猴王的男主角,有“大哥”入狱的龙老师等等。这些人物是否来源于您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呢?

    高鸣:这个肯定是,因为作者电影必然跟作者本身的经历有一些关联,可能是经历过的,可能是想象中的,这些所谓的生命经验里的东西,无论从何而来,都是作者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怎样去建构属于我内心的、我认定的人的样貌,去考虑他们面临的所处的现实是什么状态,这其实跟我的内心是息息相关的。

    美猴王这些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我想象的,因为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梦想成为那样的一个人。但随着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长大,小时候想象的无所不能状态也逐渐被压制住。小时候人就像一只螃蟹,可以伸出8只脚,甚至感觉能有16只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是后来面对现实生活,脚就一只一只被捆住,就变成一只大闸蟹上蒸笼的一个状态。

    《回南天》剧照

    像小东这个角色更多可能是我心理的一个投射,我希望自己能飞起来,但事实上,他却被人按在地上扒得精光。电影中的人物浓缩了我40年来对人的理解,处于不同年龄段时面对着不同年龄段的问题,小东有小东的问题,杜鹃有杜鹃的问题,园园有园园的问题,龙老师也有龙老师的问题,包括观众没有见到的那个进监狱的大哥也有他的问题。当然归根结底肯定是人自身的问题,我一直觉得是人自己有问题,才会出来各种问题。我觉得做《回南天》这部片更多地让我去触摸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一条线性的感情线索来牵引的,其实是最表象的关系。比如小东是属于少年蒙昧的状态,不谙世故甚至让人反感,但同时又有点不愿屈服,忠于自己的理想的成分。杜鹃明显就比他成熟得多,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去要,但她不会说出来,默默朝着想要的东西走。园园的人物形象可能是追求过了,但最后发现要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也变得像幽灵一样。

    我设想中角色的心理年龄是这样的:小东可能就是20到23岁,杜鹃是25岁到28岁,园园是30到35岁,龙老师可能就是40多岁的状态,他除了物质生活层面没问题,其他地方到处是问题,但他还说不出来,也无人可诉说。人生到了最凋败的时刻,可能就是见不到面的大哥那样的状态。我把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的理解放置到这些角色上,因为有了多年做生意的经历,我对人其实不是特别信任,我对人有很多疑问。我觉得这部电影也是在触摸这种疑问。

    后来写作和拍片的过程中,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同时也帮助我慢慢走出来。这在现实中对我意义也很重大。

    《回南天》海报

    深焦:影片选取“回南天”这个季节性气候现象作为故事背景,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您心态的投影呢?

    高鸣:回南天是广东特有的气候,每年有一个星期,因为冷暖空气交汇,到处都是水,我们形容叫做“万物流泪”。在这样的时间人会特别难受,睡觉也睡不好,因为被子都是湿的,整个家里好像都没有落脚的地方,必须靠抽湿机才能活着。

    我用“回南天”有两层意义:一是它给人非常不适的心理感受,二是回南天它黏糊糊的感觉是说不清楚的,有种粘稠和模糊的感觉很难表述,这恰恰是我对情感的理解。人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甚至没法说的,如果都能说清楚,也就不用电影了。这个气候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跟我理解的人物的情感状态在某些方面很契合。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在想,这些人物究竟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心理构建的产物?显然不完全是真实存在的,包括这个角色和那个角色的关系,真的存在吗?还是一种幻觉呢?

    《回南天》海报

    王磊:我补充一句,其实讲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暧昧不明或者不确定的性质,在都市当中,人其实会根据自身情态的变化在人际关系上发生变化。所以导演要说的是他想呈现这种人物关系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可以去解读很多含义,含义的繁复性也是南方艺术的一个特征,比如诗歌等等,都有这种多重性,不是单一的事件或者信息的表述,不管是创作者本身的自我投射,还是演员在表演时候的自我投射,观众再看的时候可能也有自我投射。我们希望在影像上呈现出这种繁复性,希望观众进入我们建构的美学系统里面,不单纯在理解上找到意义,还有一种身体感受。因为回南天那种潮湿,不仅是湿,还有重,有一种难受,喘不出气的感觉;然而场景转到湖边,突然又可以呼吸了,会有一种身体感的变化。

    高鸣:每一部电影最终都是和观众一起完成的,而且每个观众看到的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回南天》是一部接口比较多的电影,有更多亦人亦己的感觉。

    深焦:刚才王磊提到的身体感受其实在摄影上表现得也很明显,比如我很直接的感觉就是色彩是经过很精心的设计的,总体是一个冷色调,蓝色的使用非常多,但其中每个场景都有属于各自的微型颜色系统。这个具体是怎么考虑的?

    高鸣:影片摄影的形式主要两种,一种是上肩的,主要是在小东和杜鹃家里,我们希望有一种流动的状态,他们像两条鱼一样生活在其中,一种湖底的感觉。当时给摄影老师的提出的印象是这种感觉,所以他也用肩扛的方式,尽量去找影像的流动感。我跟大塚老师也说,你的摄影机就像包围他们的水,要找到水的感受,所有镜头都是跟着演员在走的,像开场打乒乓球然后进到卧室的镜头。到了户外和其他两个空间里,全是架上的,稳定的。其实南方的影像的静谧感,有时候会有一些神秘感在里面。大塚老师也是在区分两种影像状态这方面做的特别好。

    关于颜色,我们在每一个空间里尽量去找我们想要的意象的色彩。比如说小东和杜娟的居住空间就是以蓝色为主,包括灯和瓷砖都是蓝的,房间里也有一些植物,实际上是想呈现一种水底的感觉。

    《回南天》剧照

    王磊:其实在这个狭窄空间里的那场戏,摄影指导他本身的拍摄经验也发挥了作用,把灯罩本身的蓝色调带进去作为环境色,也为空间增加了一种情绪气氛。

    高鸣:再比如说到了园园家里,色调整体都变成了白色。我们每一个颜色,包括每一个空间当时都是有具体的指向的,但更多的解读我希望还是留给观众。

    深焦:电影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没有配乐的,而在环境音上下了很多工夫,比如雨声、水声等等。这种声音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高鸣:音乐只有三处地方出现,都是在我认为有必要的地方。我本身不是很喜欢配乐特别多的电影,我认为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的一种。今天放映其实声音有点小,如果更大一点的话,空间声音会表现得更好。我觉得风声也好,水声也好,人声也好,把层次放进去以后就会特别美妙。所以我们在跟声音指导娄堃做声音的时候,反复强调声音的层次和丰富性问题。因为我平时生活在那里,我对南方的声音感受太深刻了,动不动有地方在滴答滴答地漏水,所以对环境音的觉察更加敏锐一些。

    深焦:影片重几个主要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技艺,比如小东是戏曲,杜鹃是插花,园园是舞蹈。安排这些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高鸣:其实美猴王这个形象就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也希望能成为美猴王,这个设计也就是我自己想要飞翔的一个直接映照。像园园跳舞主要是因为演员本人有12年的舞蹈经历,而且我们选择的外景对面,正好是深圳最大的舞蹈剧团——世界之窗舞蹈团的所在地,这个地方本身也很魔幻,代表建筑就是一个埃菲尔铁塔,很多舞蹈团的演员真的就是生活在这个地区,而且是跟着已婚的有钱人,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像个游魂一样的状态。

    其实电影里的角色很大程度上不是现实意义上完整的一个一个人,可能一个人物是另一个的补充,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镜子,互相照射,有这样的功能。试着把这些人物串起来去理解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有特别多的接口。

    《回南天》剧照

    深焦:在指导演员表演的时候,您希望他们能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高鸣:我想象中这个角色的状态。刚刚选好演员的时候,我就开始慢慢让他们抛弃原有的很多东西,逐渐接近这些人物。

    比如开拍前有两个月体验生活,就完全在那个地方,以影片中人物的状态,用他们的名字去生活,每天做什么学什么,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都按照人物的情态在走。从心理状态的调整来说,像黄宇聪他本身的背景跟小东特别不一样,也很积极乐观甚至有点冷幽默的人,但小东不是这样。所以我需要把他身上原来有的很多东西磨掉,让他感受到小东的苦闷,以及有这种心理状态衍生出来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到了后期他跟杜鹃的演员真的开始发生冲突,吵架,互相谁也不理,按照角色的状态在生活的时候,我就觉得对了。

    导演高鸣

    深焦:也想请问一下男主角,在这个转变中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黄宇聪:主要还是生活上的困难比较大,因为有一些20多年从来没遇过的事情。比如说每天的生活就真的是活着,没有任何其他可以做的事情,每天早上我起床之后就是开着电动车送杜鹃去学插花,但我没有任何东西要学,就像我演的小东开始是一个保安,每天都无事可做,在等着,也不知道在等什么。等到她学完,就再去接她回到家里,吃什么也不知道。杜鹃(的演员)是真的住在小东家里,蚊子很多,我住在园园家里,11层要爬楼梯上去,白天很热,晚上很多虫子,洗冷水澡,厕所也很脏。只有一个水龙头,导演就只给我买了一个桶。开始我完全不知道这个桶有什么用,还说是不是不用买了,后来发现真的有用,我才开始研究怎么用桶洗澡,装满冷水从头浇下去,冷得叫出来。然后因为隔壁住户很近,也不隔音,就会有人说:“别吵了!”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洗完澡出去马上就一身汗,吹风扇也很难受,虫子打也打不完,有时候真的无法睡觉也会跟导演抱怨。而且因为睡眠不足,精神也越来越差,眼神越来越空洞,但导演就越来越开心。

    演员黄宇聪

    高鸣: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我们就觉得很正常,现在很多人就是在这种状态中生活,包括我后来带他去其他地方看,甚至条件还更差,特别黑暗,常常半年见不到阳光。去体验这种生活状态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去靠近这个人物的方式,但最重要的还是说心理上要去认同这个角色。比方说,小东是一个有点少年感,有点梦想,还有点执着,不想丢弃很多。但有时候做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不成熟,甚至让人讨厌,这些东西就是恰恰要从心理上去认同和接受,做的动作就会自然而然表现出来。

    后来他和陈宣宇发脾气就非常自然,而且她也不愿意见到他。我也问她:“怎么好几天都不要他送你去上班?”她说:“不用,我自己会坐地铁去。这个人太讨厌了。”她会觉得他有时候很自私,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这些恰恰就是这个戏里面需要的。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完全是为了戏里在积累情绪。

    黄宇聪:我们一开始其实关系很好,很有默契。后来我真的越来越像小东,她就真的很讨厌我。

    高鸣:一开始他们两个都有点像真的情侣,我就有点担心,但后来慢慢就随着对人物理解深入而自然发展了。其实他们在那里生活,我不会去干扰,只是旁观,但发现两个人关系太好了之后我就要想办法去打破这个状态,用各种方式“折磨”他们,逐渐就开始有了演员这种对生活的不满和愤怒。

    演员黄宇聪

    深焦:现在拍完感觉怎么样,缓过来了吗?

    黄宇聪:花了一点时间。

    高鸣:也不是说真的有多少怨恨,但因为他们原本的生活都非常平整,我需要让他们起褶皱。起了褶皱,自然就会做出很多超出理解范围的事情。毕竟哪有正常人会去拿开水把花浇死的?

    深焦:您现在有下一部电影的计划吗?

    高鸣:我在筹备两三部。其中一部基本上以及写得差不多了。其实拍完《回南天》以后,我觉得给了我一个方法上的指引。在做新项目的时候,可能我前面会想得更多一些,到现在还没有给任何看过,也还没有到透露的时机。以后肯定会一直拍下去,剧情片会继续做。纪录片方面,之前也提到我手上有能剪散步片的素材,后面会一部部剪出来。包括《排骨》也会拍续集,我也在观察这个人物的变化,最近他开始喜欢上了抖音,在里面讲电影,我也会去继续拍他。

    -FIN-

     3 ) 回南天,5.2分还是稍低了点

    前天晚上去看《回南天》线下放映会。去之前,扫了眼,豆瓣评分很低,只有5.2。 四个主角,三种让人窒息的关系,以及无处不在的压抑感。虽然在观看过程中,的确有一些让我不太喜欢的片段,但看完后个人感觉这个片子还是有不少亮点的,5.2的评分还是稍低了些。

    先说说不喜欢的吧。 1. 四个主角都让我厌恶,甚至一度想冲进镜头里对着他们大吼大叫。 冷暴力的男主角,对待女友不是沉默,就是要发泄欲望般的求欢。这种简直把人逼疯的沟通模式让我抓狂。

    女主角相对没那么惹人讨厌。去人家店里工作却犟着头硬是不肯遵守店里的规矩。一方面显得她过于偏执,缺少“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可能体现她人格独立,不畏强权。(映后交流会,看到女主本人有点汤唯的气质欸)。

    无病呻吟的圆圆,矫情的直播念白片段像是中学时代的青春疼痛文学。放在十年前我还勉强好这口,可现在只会让我忍不住想有个按钮可以快进跳过这一段。

    故作沧桑沉默寡言的龙老师,平日高冷沉默,好似超脱凡俗,可就是对女主有某种偏爱和疼惜。这个角色很符号化,太纸片人了。

    2. 三段关系里,男主跟圆圆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模板化的青春疼痛文学。每个男人都希望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白裙子,忧郁,受着情伤,正等待我去疗愈。

    女主跟龙老师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老套,有点迎合“经历世事沧桑的忧郁大叔爱上我”的桥段?

    这两段关系都太模式化了。相对而言男女主之间的城中村回南天压抑生活还真实自然一点。

    再说说一些亮点吧。

    1. 男女主角两个人的表现真的很惊艳,情侣间微妙的情绪拿捏得非常到位。特别是两个人冷暴力的冲突,情绪毫无造作。有一段是,男主偷看到女主跟一个陌生男人单独站在湖边,心生醋意。但他不说,回家后只是冷冷地站在女主面前,任凭女主追问他不说话的原因,他也一直闭口不答。直到他不小心失手打翻了女主刚炒的番茄炒蛋,女主的情绪也到了忍无可忍的顶点,顺势拿起锅铲,把锅里正炒着男主最爱吃的鱼铲倒了垃圾桶里。这一段非常精彩,能感受到那种冷暴力不断升级的压抑,就像是天边传来的隆隆雷声,你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窒息感。

    2. 美猴王那段自己念念有词的即兴唱腔,还有圆圆跳舞的那段配乐,非常惊艳,声音和动作融为一体(映后才知道这个配乐是后期根据圆圆的舞蹈动作而制作,声音卡点,与画面融合极其自然。很厉害的编曲配乐师呀!没看过的小伙伴不妨留心一下这一段)。 圆圆那段舞也很精彩,像是努力想要挣脱一个无形的绳索束缚,就好像要挣脱她那同样被无形束缚困住的、无解的人生。

    3. 结尾部分设计很巧妙。现实魔幻主义的“美猴王悬浮在空中游泳”,就像鱼缸里一尾像挣扎出去而不得的金鱼,与电影中很多金鱼意向有呼应。于此同时,周围群演在无声地吹着泡泡,也像是鱼缸里一尾尾吐泡泡的金鱼。其实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鱼缸,每个人都是鱼缸里的金鱼,生活没有出路。

    4. 最后要说,这部片子对于“回南天”潮湿的气氛感营造得很出彩。以至于观影过程中,好像会感受到皮肤潮湿粘腻,空气湿哒哒的气氛。

    总之,还是有不少亮点的,男主角演员很精彩~

     4 ) 对不起,我要给“南方新浪潮”泼点冷水

    鹿特丹电影节的介绍中将《回南天》形容为继《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南方车站的聚会》之后又一部“南方新浪潮”力作。出于对导演多年前的纪录片《排骨》的好感,曾这部新作抱有期待,最终却发现它差强人意。

    亚热带季候风吹过,一对年轻情侣在潮湿得拧得出水来的回南天渐行渐远,各自向他人倾斜。这部电影的剧情走向有点像锡兰的《适合分手的季节》,用黏稠湿度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又很容易想到娄烨或者毕赣,当然《回南天》的视听语言和完成度远远不够。

    在沉闷的节奏中,小东和杜鹃亲密关系崩离的主线闪烁其词地缓慢推进,四个人物的枝干副线在期间藏头缺尾。像许多中国独立电影一样,《回南天》里的人物也喜欢将大半句话吞咽下去,转向不知所云的发展。情节的断裂和疏离使得人物线索被当作说不出口的神秘,比如杜鹃感情的转移、园园的自杀倾向、龙老师入狱的“大哥”,这种叙事的不完整看似在模仿留白的玄奥,而实际是用碎片化的剪辑来掩盖其单薄内核的空洞而贫瘠。被设计成暧昧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并没有被放置在生活中去涤荡出真实的状态,姿态又都被精心矫饰过了头,一个个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不是沉浸于幻想和性苦闷,就是在生活之外游离,只剩下演员们凝视空气中水汽分子的苦闷。

    许多意象也被强行加入赋予意义,比如跳到湿漉漉地板上的鱼、被放生又被装回鱼缸的金鱼、从笼中放归自然的鸟和连绵不断的雨水,这些被重复使用的意象无时无刻不在给人物打上困苦的标签,同时又拼命在渲染湿气中的暧昧情绪。

    小东的粤剧小舞台和大圣梦算是其中比较完整的一条线。原来的小舞台变成了废弃的游乐园,原本不可一世的美猴王,跌落在尘泥里成为拍照道具,体现出人物在生活中的处处受挫和残存的理想主义。但展现戏剧身手的几场戏穿插得突兀而刻意,小东的师兄突然在大排档上耍起金箍棒,小东和园园在铺满白色的房间里,一个扮演美猴王,一个跳起现代舞,这样没有铺垫的场景令人感到隔阂和尴尬。

    电影在结尾时有一些超现实主义的试探,小东齐齐整整得穿上了齐天大圣的戏服,幻想自己是孙悟空在人群中飞了起来,本以为这个段落可以处理的更加突破一些,飞行却在路边群众吹泡泡中变得荒谬。而且这样盛装亮相的设计居然与《花这样红》(鹿特丹Voice单元)不谋而合,同样是在困境中幻想,同样是与现实碰壁。另外,小东发现杜鹃移情别恋之后愤愤在街上踢矿泉水瓶的片段也居然与《她房间的云》(鹿特丹主竞赛单元)一模一样,可见这种看似诗意的文艺腔却很容易流于俗套,而新一代独立导演们的想象力有多匮乏

    虽然也不太待见《花这样红》,但对于其导演周洲在采访中说道的一句话十分认同:“在这样一个良莠不齐的电影市场,有太多的自我与审美交横,似乎让人们忘记了生活凝视中的最初的击中人心的那份真实。”

    那我也希望,更多的新电影不要用独立和审美风潮的标签去绑架自己,而更多捕捉生活的真实,和发掘基于真实的珍贵想象。

     5 ) 3刷《回南天》| 每个人都是漂浮在城市里的孤岛

    6月29日,写完2刷《回南天》,担心后面排片太少,无法兑现3刷的承诺,所以当晚就赶着看了第3遍。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不多余,写这篇3刷时,也顺便看了下购票平台的情况,在电影提前点映到正式公映的这段时间里,我每次买票都是要从“正在热映”的界面点进去,然后往下划至少3屏以上才能找到电影《回南天》购票,平时离家近、经常去的影院基本没什么排片,有排片的影院呢,好一点的时间段又比较少,现在更是如此。

    这个“正在热映”界面从未看到过《回南天》

    购票页面需要下拉超过40部电影才能找到《回南天》

    一些网友所在的城市也是这样,当然,也有部分区域刚上映时排片较多。可知道这部电影正在上映的人确实不多,我最早也是在一个电影爱好者群里看到上映信息才去买票的,问过一些观众和身边的朋友,感觉《回南天》在关注艺术和电影的群体里是有推荐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偏小众些。

    网友关于《回南天》的讨论

    结合近年在电影院看艺术电影的情况,可能这就是国内同类电影在公映时的待遇,接下来我重点说说3刷后的感想。

    阅读电影: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电影院里除了娱乐电影,也会放映不少严肃主题的电影,这类电影一上映家里的大人们都会去看,看完就会回家讨论,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会有很多关于电影的评论和报道,即便是个小孩,看到这些信息都会有一点自己小小的思考。

    那时大人们和媒体的评论,好像也不是在说电影里的段子搞不搞笑,有哪些参演的流量小生和小花,电影的特效做得够不够精彩炫酷……回想起来,似乎现在看电影很难再找到从前的那种感觉了。所以3刷完之后,我觉得《回南天》还是有点不一样。

    高鸣导演说他拍《排骨》,同样是拍大城市里生活的异乡人返乡,他没有像很多经典电影那样去表现美丽的乡愁,反而是那种回不去故乡,又在大城市里漂泊无根的状态深深吸引到他。这种“反乡愁”的调调,让我想到了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是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又该到哪里去找一个能让心灵安定下来的地方呢?

    3刷后的导演映后交流现场

    到了《回南天》,导演也不想把电影拍成观光一座城市的风光片,而是“把镜头往回转,以内心的方式慢慢来打开,来看到这个城市里平凡小人物所面对内心的困境和状态,那种最真实的感觉。”

    我看过国内外不少讲述城市故事的电影,印象最深的却是一部很古早的黑白电影《东京物语》,父母从小地方去大都市东京看望子女,在繁华的东京,疲于应对工作的子女们甚至都没时间带着老人们好好地看看这座城市……

    电影《东京物语》通过母亲的丧礼展现了人物群像

    该片导演曾说:“我想通过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去描写传统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离析的。”片中唯一人设近乎完美的是二儿媳纪子,但即便是这个看上去没有瑕疵的人物,也会在老人面前掩面而泣,自述:“我不是什么好人……我很狡猾”,因为她并不像公婆想的那样总是怀念已故的亡夫。

    曾经,我们看电影就像看一本书,遇到有的书不那么好懂,我们可能会看完后再多翻几遍,甚至每看一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随着年龄和人生经历的渐长,过去不喜欢的书,在多年后再次打开阅读,情感上发生改变的情况也是有的。

    喜欢1刷时被忽略的这个镜头,有种梦中惊醒的感觉

    在1刷《回南天》时,确实有让我如坐针毡动过离场念头的时刻,要不是有映后交流,我可能也未必会撑到最后。2刷时,因为已事先获取了不少信息,很容易沉浸到故事里面与人物产生共情,所以不知不觉就待到了结束。3刷时,面对很熟悉的故事脉络,我忽然有种在读一本书的感觉,这本书有那么一点意识流,每个片段里都藏着一些导演欲言又止的故事。

    其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开始令人反感不舒服,但后来有些事、有些人却让我们发生了改观。这样的道理在200多年前,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就有过非常典型的印证。我的《回南天》3刷,就有点像一个打破“傲慢与偏见”的过程。

    城市里,你我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电影《回南天》里的城中村,在空间分布上是一个个密集的“握手楼”,人们居住在一起,甚至隔着墙就能清楚听见邻里间的生活起居,但是出门时人与人却很少打招呼。

    这样的城中村,在高鸣导演眼里,跟片中两个小情侣看似亲密实则疏离的状态契合,就是“人的物理距离特别近,但是心却隔得比较远” 。

    在《东京物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刚到东京时,母亲说:“原来东京这么近。”而在经历了探望子女过程中的种种后,离开时母亲又说:“东京真的太远了。”

    这样的真实,让我们往往不忍去触碰。如果说,有些电影是在温暖的底色中添了一笔人生的凉意,这次看《回南天》,我却感受到了电影在潮湿压抑的空间里,不时调入的一些亮色。

    相信导演一定是个情感细腻的人,他用温暖的眼光带着我们去看着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也伸出手轻轻触碰了我们不曾被触碰的内心,化身在他的视角,我看到了其中的人文关怀。

    导演在此前的映后交流曾说过,关于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创作,他其实是“站在女性角度去思考问题,两位女性他都给了一种爱,让她们正视内在的欲望,表达真实的人性。”

    杜鹃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拒绝男友小东的欲望,但她又有着自己的欲望,所以她会一个人在房间里拉上窗帘,换上性感的睡衣,在点亮灯的蚊帐里躺下来,在独处的时刻体会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这段戏,给了杜鹃在片中最美的镜头

    和小东的相处中,她稍稍成熟,所以她会像姐姐教训弟弟那样对待小东,这也是生活中有些情侣们的情感状态。为什么两个人已经不爱了,却还不分手?其实,现实中大多数情感都是这样渐行渐远。如果无法理解这些,可能是还没有见过情感的多样和复杂性。

    病娇的园园,在直播中的絮絮叨叨令人生厌,应该没有人会去听她到底说了什么,但3刷时我把园园的台词串了起来,其实她一直在讲自己的故事,完整听下来能看出这些台词都有精心设计过。那些反反复复地讲述,又让人想到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除了心理医生,大家都只是想看热闹,谁会真的去关心她痛苦的内心呢?

    就像我们生活在热闹的城市里、闹哄哄的大家庭里,繁华的表象之下,人们各怀心事,人们各自孤独,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座座孤岛,谁都不愿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谁都无法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导演细心地捕捉到了这种特质,也给了园园这样的“都市病人”表达与倾听的耐心。

    小东并不是那种刻板的“直男”形象,在看似没有出口的爱情和生活中,他还没有变得麻木,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有着想要挣脱困境的愿望,但在他这个年纪越是思考越会迷茫……

    片中有不少小东望向城市思考的镜头

    龙老师身上有着导演自己的影子,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导演说:“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我的原始状态,其实跟片子里面梁龙的状态有点像。有那么几个月的时间被困住了……”

    在龙老师和杜鹃的最后一个镜头里,“这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山顶之上看着被雾气淹掉的城市,然后他们庆幸自己终于逃到岸边的时候,那一刻我觉得其实他们彼此内心应该都有更多的东西。”

    在高鸣导演看来,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总会有一些模糊和未知的东西。“我特别反感叫别人‘底层的人’,这就像用‘民工’这个词一样粗暴,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是普通的人,都是平等的,只是他的位置职业不一样,但他们遇到的情感和困境一定是一样的,我电影写的就是困境,4个人都在困境中找出口。”

    相对于很多宏大叙事的电影,他想留一些叙事给普通人,特别是漂在深圳的年轻人,“先认知我们遇到的问题,再慢慢知道怎么一步步跨过去。”

    城市的年轮:被遗忘的时光

    关于电影中出现的香蜜湖拍摄地,记忆中多年前刚来深圳时,它还叫“水上乐园”,坐公交车有时会经过这个站点,但那时乐园已经停业了,后来公交站也换了名字。再后来,新来的深圳人很多都再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应该也不知道它的存在。

    有一次,我约了朋友在湖对岸的休闲区吃饭,看到荒废的园址,和休闲区漫步的人们,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反差感。一个是本应该喧闹的乐园,现时却异常安静;一个是装修雅致的庭院,现时却人声鼎沸。

    可能在每个城市中,都有过类似“香蜜湖”这样的切片,它是一座城市过去的缩影,也是即将或已经被遗忘的记忆。

    小东背后是香蜜湖废弃的水上双环过山车

    “我情绪出问题的那段时间,天天会去香蜜湖钓鱼,如果来深圳比较早的人,都知道香蜜湖的过去,香蜜湖以前有过一个特别辉煌的时期,后来有了欢乐谷后,香蜜湖就慢慢被忘记了。”

    高鸣导演说,“它曾经是城市人们关注的中心,但现在却边缘了、荒废了。我很想知道,香蜜湖自己怎么想,它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失落,它会难过吗?”

    香蜜湖对岸是市中心的黄金地段

    翻开深圳香蜜湖的过去,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香蜜湖度假村是我国最大的游乐园、第一个“迪士尼”式游乐中心,曾风靡深港两地,成为深圳人和来深旅游者的打卡地。1997年,它与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一起,作为深圳旅游的名片入选“鹏城十景” 。此外,香蜜湖还曾出现在深圳的初中英语课本里,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Honey Lake”。

    “游乐城”换成“饮食城”也映照了香蜜湖的真实历史

    随着1998年,新一代大型主题乐园“深圳欢乐谷”的正式开业,到了2005年和2011年,水上乐园与风靡一时的香蜜湖“中国娱乐城”则相继停业。在这近40年间,香蜜湖因其优越的人居条件,被地产商相中而建起了大型的豪宅聚居区,其作为旅游用地的功能逐渐式微。

    今年6月6日,深圳出台新措施,将对标借鉴美国硅谷沙丘路有益经验,打造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世界级的新金融中心香蜜湖在崛起,但对于更多人,香蜜湖是一种城市回忆。

    很多老深圳人都说,最初的香蜜湖记忆与“豪宅”无关。它是秋游的地方,是吃饭喝酒的地方,是陪伴着孩子长大的地方,是老深圳人的集体记忆,它就是深圳人的“迪士尼”……

    那些不被看到的隐秘角落

    电影《回南天》上映之前,深圳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雨,空气中的潮湿和闷热发霉的味道让人有种生理上的不适感,而我的3次观影,都是在明媚清爽的晴天,3刷过后却又迎来了连天暴雨,天气和情绪上的反复,让我联想到电影中出现的乒乓球。

    高鸣导演说,《回南天》在第1-3稿时都叫《乒乓》,小时候他把乒乓球踩扁后,扔到热水里乒乓球一下子就会鼓起来,但如果人受了伤害,还有这样的热水吗?人和乒乓球都是挺脆弱的东西,乒乓球有自我修复能力,但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哪里?我们需要去寻找。

    我想,生活里既有艳阳高照的时刻,也有阴雨绵绵的时刻,我们的情绪也像天气的变化一样,阴晴不定,除了快乐,也会有恐惧、忧郁、厌恶和愤怒等,用好莱坞的主流方式来表现,它就是合家欢的《头脑特工队》,用作者电影的方式来表达,它就会更为个体化和情绪化,可能就像剧情片《回南天》一样。

    在3刷的映后交流中,我们能看到,《回南天》不好懂,导演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在努力帮助观众解读,毕竟电影在上映前后都安排映后交流场的比较少见。3刷后我的参考评分是6.5-7.5之间,这个区间包含了不喜欢的减分和想要予以鼓励的适当加分。

    废墟之上还能重建吗?

    电影《回南天》与过去经典的大师之作相比仍有差距,我也想过是不是建议导演在创作中可以运用一些电影技巧迅速将观众带入戏中,而不是像他说的那样电影是他本人的心理投射,“就像剥笋一样,慢慢地剥开自己”?毕竟这样里外3层的“剥笋”过程,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但转念一想,谁没有被现实磨平棱角的经历呢?反而是保持这种创作上的个性化更为难得,况且除了形式上的一些问题,电影想表达的人文主题和精神内核并无问题,相信经过这次市场的打磨,导演和创作团队也一定会反思并加以精进。

    听到导演说:“我觉得这座城市未来需要有这些情感的流动,我也会继续用作品给城市包浆,我们慢慢地来。”还是挺期待他后续的作品《五花》。

    2020年的“排骨”(左)和高鸣导演

    作为《排骨》的续篇,我们也想看看过去清瘦干练的“排骨”,是如何变成了今天带点油腻感的微胖“五花”,镜头中的他是不是还像从前那样金句迭出、人间清醒?即便是已经变成了我们不喜欢的样子,他的故事也具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样本价值。

    相对西方电影,东方电影的含蓄、留白、细腻和克制风格别具韵味,往往人物的一个表情、一句对话,就蕴含着无数的变化,在这样的电影中,其实编剧也可以是看电影的我们自己。

    我想我有点能理解《回南天》的导演和创作团队,这就像之前我参加的一次活动,主办方为了给大家带来惊喜,在冬天特地从四川空运了一批腊梅到深圳,并将梅花赠予了每一位活动参与者。

    活动结束后,我捧着梅花走在深圳的地铁站里,有的人看到梅花、闻到花香,脸上露出意外的欢喜,也有人看到梅花、罔顾空气中飘散的花香,告诉身边的人:“深圳冬天怎么会有梅花?一定是假花!”

    虽然,赠人梅花的主办方和手捧梅花的我,都是真诚地想给予他人一些美好的东西,但这种感觉就像一部电影的名字——《这时对,那时错》,这个世界,要细想想还真有点复杂。

     6 ) 鹿特丹|每个成功的导演都有一段“抑郁”期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今日颁奖,为期一周的电影节落下帷幕。郑陆心源导演《她房间里的云》获得金虎奖,周洲导演新片《花这样红》获得费比西影评人奖。奉俊昊导演《寄生虫》黑白版则获得观众荣誉奖。获奖名单已出,今日分享一篇书本海外特派记者笑意撰文,入围“光明未来”主展映单元的电影《回南天》专访,来自导演高鸣和演员黄宇聪。

    策划: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前言

    2019/12/7 Major Snow

    《回南天》的英文名叫Damp Season,潮湿的季节。这让外国观众想到Wet Season《热带雨》,湿热的气候渗入人物的生活,与内心的压抑浑然一体。在鹿特丹,大家也开始讨论“南方新浪潮”,从《地球最后的夜晚》到《春江水暖》,镜头里的南方令人迷醉。任影院外的北海寒风肆虐,影院里的《回南天》也把观众们带到那个温润潮湿的地方,探索幽微的人性、交织的情感。

    导演高鸣:

    “我老觉得自己是湖里的一条鱼,四周被透明的玻璃包住了。”

    导演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在深圳,有那么七八年,他的生意风生水起,一时间仿佛什么都有,但突然又什么都没有了,事业举步维艰,欠了一屁股的债,房子也卖了。人到中年,突然落入了人生低谷,一下子缓不过来。

    他觉得,自己也许快得抑郁症了,必须开始自我调整。他开始运动,在城市里跑步,跟着老师去不同的地方钓鱼。

    无意中,他在家附近发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是一个废弃的游乐场,有一个很大的湖,叫作香蜜湖。荒废,开阔,人烟稀少,仿佛从高楼大厦的丛林里走出来,进入一个奇怪的秘境。

    那里就成了他自我疗愈的地方,每天拿了水和面包,就去那个湖边坐着。

    坐久了之后,突然产生了一点幻觉。他感觉自己变成了湖里的一条鱼,困在被透明玻璃包围的缸中,意识渐渐模糊,少年,青年,中年,以前的经历和感受从湖底浮出水面。

    年少时爱做的事,年轻时爱过的姑娘,中年世事沉浮、人情世故。各种人物慢慢被罗列在一起,形成了几个模糊的人物形象。他知道,他们并不是真实意义的人物,而是自己心理的投射。这段时期的困境给了他灵感与指引。

    “人越长大,美猴王被束手就擒的感觉就越强烈。”

    《回南天》剧照

    高鸣记得自己小时候,最爱的便是大闹天宫,会七十二般变化的美猴王。小时候学画画,一边画着美猴王,一边想象自己腾云驾雾无所不能的样子。

    但是人越长大,就越无奈,那种美猴王被束手就擒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有一次,他去看了河南人的猴戏,发现那个猴子脸上戴着一个小丑的面具。无所不能的美猴王,竟然沦落为一只小丑,那种无力感,比压在五指山下更令人压抑。

    小东

    四十年来的人生阶段,被他分解成四个不同的人物,他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小东身上有一种最初的、浑沌初开的状态。他有一股少年气,一点也不世俗,也不成熟,性格甚至让人有点讨厌。

    杜鹃

    小东的女友是花店里工作的杜鹃。她比小东更成熟懂事,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心里很明晰,却憋着不说,性格上也留着一些怪怪的刺。

    而小东在香蜜湖畔遇到的女子园园,她的状态又已经处于杜鹃的人生阶段之后。她身上总是有一种孤独的气质,通过自拍来与自己内心对话。

    龙老师

    杜鹃花店的客户龙老师,则已经到了中年,经历了不少世事浮沉,虽然生活衣食无忧,但生活得一点也不快乐。过去的一切他也从不提起,只是偶尔提到了他的一个大哥,想去找他,但也找不到了。

    这些不同年龄段摆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人是另外一个人的递进,他们互相之间替对方说出了心里话。这其实都是创作者的心中对于人的感受的描述。

    我特别想知道人关上门之后是什么状态。”

    高鸣觉得,人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丰富性。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小的怪怪的东西,也都有一些好的闪光的部分。

    他决定创作《回南天》这部片子,更多是因为经历过十几年的生意场后,突然看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认识太多的这种人,本来想象中其实很简单很单纯,但事实上并不是,打开门那一刻与关上门完全是两个状态。他特别想知道人关上门是什么状态,也许是面对自己更真实的一种状态。

    但是打开门以后,人又带上了面具,扮演着一种角色。就比如小东平常戴着小丑面具,便感觉不是他自己,但是回到家那一刻,他卸了妆关上门,拼命去看他女朋友的内衣,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凭本能拍片,并没有太多对电影的认知。《回南天》改变了我的拍摄方式。”

    《回南天》海报

    《回南天》是高鸣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他在05年时还拍过一部纪录片《排骨》,当时完全凭着自己对电影的直觉来拍。拍剧情短片《阿松》的时候更本能,原本想拍一部剧情长片,但自己不满意,便把它剪成了短片。

    当时的创作方式都是基于独立电影的思维,把它们当成一个人的电影来做。拍纪录片,他长期都是一个人拿着摄影机,自己录音,自己剪片,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后来在做《回南天》的时候,因为制片人的加入,拍片变成了合作的方式。“开始有人管我了”,高鸣导演笑着说。剧本什么时候写出来,什么时候交稿。剧本也有了分享的对象,看了也会有一些意见反馈。

    《回南天》剧照

    对于高鸣导演来说,前期剧本创作是最难的部分。因为《回南天》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现实意义的故事,里面构建了大量的心理投射以及对于现实的隐喻,把这些意象都串联起来并不容易。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考虑作者性、写作的现代性、如何不落俗套,等等。作为一个低成本电影,写作时更要准确,要考虑故事与外界的结合。前期写剧本也是一而再再而三总共改了二十稿,甚至在拍摄前一天晚上还需要改写剧本,最后拍摄时又会推翻之前的剧本。

    高鸣经常会跟演员们去现场排戏,不按剧本细节,只按剧本的感觉来拍,看看能不能探索出新的可能性。

    《回南天》剧照

    这次拍《回南天》的过程与高鸣导演以前做独立电影的方式不太一样,他渐渐适应了集体的创作,包括摄影、剪辑等等,“我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我想要做什么,但创作的概念在很多时候也不能那么明确的表述。”

    演员黄宇聪:

    “名字丢掉,性格丢掉,我慢慢变成了小东。”

    黄宇聪是一名非表演专业的新人演员。在《回南天》里,他的表演却丝毫没有表演痕迹,特别自然。

    导演在拍摄前就让演员们在城中村里面住了两个月,住在影片中那样的房子里,闷热,潮湿,没有空调,没有热水。

    黄宇聪过着像小东一样的生活,每天骑着电动车送杜鹃去花店插花,然后接她下班,日复一日,每天的生活都一模一样。他原来的衣服都丢在了家里,穿着小东的衣服,自己本来的性格也慢慢的磨掉了,名字丢掉,性格丢掉。

    《回南天》剧照

    “每天导演要我去阳台上晒,可是晒不黑,又安排制片带我去沙滩上晒一天,结果我还是没晒黑,把杜鹃晒黑了。” 他笑着说,“其实我们尽可能的把所有东西尝试着变成真的,在拍的时候才尽可能真。”

    黄宇聪一开始读剧本的时候,其实挺讨厌小东的,觉得他太“傻”了。但一天一天下来,自己慢慢的真的变成了小东,失去了作为旁观者评判的标准,觉得自己就是那样子。

    演员黄宇聪

    他提到有一次去隔壁的一个商场,等电梯的时候,看见旁边几个漂亮的女生,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看她们的神情变得“猥琐”了。

    “当时就觉得怎么办,回不去了。于是立即从商场走掉,回村子里边,反而觉得很舒服很多。看完电影觉得挺陌生的,我觉得这个不是我。”结束拍摄之后,他回到家也会有种奇怪的感觉,花了好一段时间才从人物中走出来。

    导演高鸣:

    “演员的心理契合度比形象契合度更重要。导演要考虑的,是怎样让演员去达到角色的心理状态。”

    导演高鸣、演员黄宇聪在鹿特丹

    拍戏那段时间,黄宇聪与女演员陈宣宇在戏外的相处模式也越来越像戏中的小东与杜鹃。一开始他们俩很有默契,感情也不错,但后来黄宇聪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小东,也真的会惹陈宣宇生气,直到开拍也一直在吵架。既了解对方,又讨厌对方,但又没办法离开。

    导演高鸣有一天问“杜鹃”陈宣宇,为什么和小东三天都不说话,三天之内眼睛都没有直视对方。陈宣宇就抱怨道:“小东他有的时候真是像小孩一样,什么东西都好奇,什么东西都计较。” 导演心想,对了,就是这个感觉。

    对于高鸣来说,演员的形象、是不是他设想的角色,仅仅是第一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人物的心理构建,演员的心理状态与导演想象中的人物心理是否契合。

    导演要考虑的,是怎么让演员去达到角色的心理感受。《回南天》里导演对于角色的设定,有点像他年轻时候的自己,会更认真,也更计较。他觉得,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得比较舒服,即便是恋爱也没有像过去那样较真。

    《回南天》剧照

    选角的时候,从一开始600多个演员筛选到10男10女,又从10个里面筛选3个。

    后来导演直接把这6个演员调到深圳,用了三天两夜,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一点一点去观察他们,看他们是不是心目中角色的样子。在某一瞬间,高鸣终于在他们中间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高鸣觉得,也许那些特质也其实是个表象,最重要的还是后面心理的建构。演员接下这个角色,也需要有两个月的准备期,按照设定的人物,按剧本里面设定的情节,活在人物的世界中。

    “演员要打破原有的舒适感,就得吃得了苦。”

    《回南天》剧组

    为了打破演员的舒适感,高鸣想了许多办法。演员们住在城中村里体验生活,住的房间也是楼顶上一个没有隔热层的房间。在深圳打工的人们,许多都住在城中村里,生存环境是非常相似的。

    黄宇聪说,他在这次的剧组生活中也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艰辛。住在十一楼没有电梯,每次把水提到楼上都已经全身是汗,洗澡时也没有花洒,只有最原始的水龙头。

    马桶也非常简陋,冲水只能一筒一筒浇。有时候还会突然浇出一只蟑螂,特别崩溃。住了一个多星期,就找到导演,开始闹情绪。而对导演来说,他越闹情绪,越是更接近人物的感觉。

    导演高鸣与演员黄宇聪

    回南天的气候闷热潮湿,蚊虫肆虐,蟑螂更是每家每户的“宠物”。演员们睡在没有蚊帐的床上,手上脚上都是包。陈宣宇哭了,一定要导演买一个蚊帐,她白天还得去上班,晚上被蚊子咬得没法睡觉,实在受不了了。

    影片中,杜鹃在龙老师家被要求插花前一定要洗澡。而在现实中,导演也要求陈宣宇用冷水洗澡,因此每次拍洗澡的戏她都十分奔溃。这种情绪的积累终于在拍摄时爆发出来,杜鹃的执拗与倔强显得非常真实。她的生活细节、动作、感受,都与人物融为一体。

    影片中,杜鹃在龙老师家被要求插花前一定要洗澡。而在现实中,导演也要求陈宣宇用冷水洗澡,因此每次拍洗澡的戏她都十分奔溃。

    这种情绪的积累终于在拍摄时爆发出来,杜鹃的执拗与倔强显得非常真实。她的生活细节、动作、感受,都与人物融为一体。

    《回南天》剧组

    导演一开始并没有设定园园是舞蹈演员,后来了解到扮演园园的台湾演员林子熙有舞蹈基础,就把舞蹈戏加进了剧本里。

    园园的舞蹈对应小东的美猴王,他们的精神上也达到了某种意义的契合。这也是导演根据演员本身的特质作出的尝试。

    剧组还请了舞蹈团的老师来教林子熙舞蹈。导演希望她跳出挣扎的感觉,而不是跳一段抒情的舞蹈。她也凭着惊人的领悟力,把挣扎感在舞蹈中表现得很强烈。

    演员林子熙

    黄宇聪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也在经历着蜕变。虽然谈论了许多拍摄的辛酸,他总是笑着列举了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仿佛在庆幸这一点一滴的汗与泪,正在让他的人生更丰富有趣。

    比如为了拍影片开头小东对着墙打乒乓球的片段,他每天都对着墙练习,现在已然对自己接球的技艺很有满足感。拍摄时与导演的小矛盾与小情绪,也化作理解与情谊。

    书本记者笑意与导演高鸣

    鹿特丹电影厅里,首映观众的掌声响起,也给主创们带来欣慰与释然。这部导演的长片处女作,承载了年少时没能实现的梦想,青年时拔不去的刺,中年时放不下的执念,这些情绪徘徊在影片中两双男女间,游离于南方潮湿的空气中。

    《回南天》温润而潮湿的诗意,留在了这个鹿特丹的冬季。

    采访撰文:笑意

    编辑:小龙虾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7 ) 映后对谈梳理|看完《深海》之后我想写《回南天》

    本篇内容同步发布于公众号【暗的光】,欢迎大家。

    前言:

    终于看了《深海》,但心情确是出奇平静,自以为是的“不合理/能更好”都第一时间甩锅给了所谓的审查需要,这部分我不想去提,但我更想提一提高鸣执导的《回南天》,当初看完之后跟现在是同样的心情,或更加复杂。

    这份映后并无剧透,可放心食用。

    当初听了高鸣导演的映后对谈,现在我将之梳理并发出

    它更加真实,更能带给我内心的波涛汹涌,不知道你会如何

    2022年《回南天》导演映后现场

    Question:回南天是南方气象的一个变化,为什么会用它来命名电影呢?

    A:这就要说到2014年,当时我的情绪出了点问题,所以认识了一些跟我情况相似的人,大家都是在“找出口”。当初我感觉就像被淹没了一样,被包裹,很无情,所以情绪有问题这件事情也让我慢慢的更能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东西,所以在想有没有专门描写人,写人在“找出口”的电影。讲到这里,其实我对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是有愧疚感的,觉得欠大家一份情。我自己不敢看这部电影,怕回想起很多沉沦过往,但同时我也很感谢这个电影,让我的情感得到释放。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在下沉情绪,不是故意背对观众,但其实是那个时候的我的一种释放罢了。

    剧照

    Question:影片中有个镜头把鱼和鱼缸一起倒进去了,是故意为之的吗?如果是的话您是想表达什么呢?

    A:鱼缸是不小心掉进去的,鱼缸掉进去的那一刻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这就是电影的自成像。鱼和鱼缸掉进去就像大家各自在“找出口”,却溺闭,感觉无力回天。这个片子有三处电影自成像,一个是鱼,一个是鸟,一个是雨戏。当初拍摄的七天一直是晴天,我第七天起床时发现还是晴天,就觉得完蛋了,这场戏得改。但在我们拍另一个场景的时候,忽然就开始下雨了,当时雨很小,我就跟摄影师说要去拍那场雨戏,摄影师一开始不同意,觉得这边所有的准备都就绪了,我就说求你了我真的需要这场大雨,就算浪费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我也愿意等,然后我就让老师去换衣服,果然一分钟之后就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剪辑后期的老师还说我弄的洒水车也太假了,我说这就是真雨。

    影迷:我感受到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溺闭疏离的感受,我认为我们是需要这类情绪表达的电影的。

    剧照

    Question:电影的情绪是有点停滞了的状态,而不是释怀?

    A:对的,我原本想拍大家团团转找不到出口,大家都很难受也不知道是怎么个难受法,就像回南天说不出的难受一样。这也是片名回南天的由来。

    剧照

    Question:结局出现孙悟空超人的幻想,想知道想表达什么?

    A:我小时候很喜欢美猴王,觉得它无所不能,上天入地,但是中年后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很无奈的。美猴王在最后要飞起来,但是又被人按着飞不起来的感觉,就像我们人一样。

    别扭,难受,阴郁,回南天。

    剧照

    回想当初,高导的真诚分享打动了现场影迷

    影迷Time:

    ①其实我看完这部电影感触还挺深的,因为我本职是心理咨询师,所以虽然导演在映后对谈的时候一直说觉得这个片会勾起大家对不愉快往事的回忆,可能很多影迷看完会觉得电影中的人物不正常,但以我的职业来说,不能用正常与不正常来划分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情绪找不到出口的时刻。我个人感觉还挺能共情的,我挺感谢有导演愿意拍这样的片,让我们看到平时可能会被忽视、压抑的角落。

    ②我想说不论是精神状态不好,还是抑郁症,我很高兴有导演能注视这样的小众群体,这非常好,我挺喜欢这部电影。(对于片中主角的表演)即便是在下降的精神状态里、或是抑郁症,男主角也可以做一些表达,而不是闷闷的,多表达一些可能会更好些。

    剧照

    望尊重

    宜回味

     8 ) 手法即是结果,过程即是目的

    当一群人 沉入水底
    当一艘船 变成一条鱼
    我们的生活 出现了问题

    《回南天》广州首映场,一位年轻观众,用近乎真挚却无奈的语气,追问着导演,那么,怎么不给电影希望,主人公的出口,到底在哪里?

    銀幕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安全出口。後場還有一個。

    而似乎逃到生活,並不是一個出口。

    回到电影,导演并不啻于将他私人一度的致郁状态(经历covid三年对于这种面壁情绪其实太好进入不过),折射于四位与生活不应的深圳人上。他们的性格光谱,既不呈现为白,或者黑,而是受迫于现实中交流无能的灰色与暗度。整出电影,有如回南天的雨滴与水珠,所形成的墨迹测试。

    多场沟通交流对话,都被有意省略和打断。而身体与身体的交合,全部被贬抑为障碍不能。直播形式代表着越快,越近,24小时365天在线,我们从未如此亲近——近到依然有一道透明薄纸般,无法打破的墙。

    被按在地上,逃不过五指山,或者丢进水中,等待沉沦。人生终究早晚会被打败,寻常人以为,这是最坏结果了。然而,电影总会告诉我们,它还是有不可测、无法估量的“深度”,就如同还有地底,还有水下。

    大家所看到的,导演以构思,创作,拍摄一部作品,作为人生的出口。我所知道的,小东的原型人物参考之一,也已经从素人,变身为一名演员。

    《回南天》本身,就是“手法即是结果,过程即是目的”的创作案例。

     短评

    软糯潮湿的情感关系,长时间的语气停顿,都是生造的、悬空的、脱离了现实的,可却用底层的原料堆叠出一个诱人的气候,于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把水珠擦净。四个主要角色,相互之间从始至终没有建立起任何可信的关系,对神秘(龙老师)或病态(圆圆)的性格建构都太过肤浅。男主角可看作所有扭曲的人物的一个缩影,一个“坏情绪”的产物,一个被社会阉割了的性压抑者。拍的是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放出来却是青年导演的方法困境。看完陷入了深思,我们的创投系统到底在鼓励怎样的作品……

    5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太平了,美猴王和花店都因为缺乏细节而流于表面,可信度太低。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杜鹃跟小东同居却每次都拒绝做爱还一副被骚扰了的样子……太多单薄的剧情了,无论对人物还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挖掘都不够,作为观众至始至终不能浸入故事。

    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导演试图用他的意象和元素牢牢困住他的演员,可是演员居然还沉浸其中,做着自以为高级的戏码。

    13分钟前
    • 木子荨
    • 较差

    大概是这个阶段最讨厌的文艺片调性了

    16分钟前
    • Orangeyuwen
    • 较差

    回南天,苦,闷。两位无产阶级主角谜一般地怀有中产阶级的矫情。心性高没什么问题,但是心性高到矫情就尴尬了。比如说洗澡——即便有其他暗示的可能性——委屈吗?是象征那种年轻人初入社会经历的别人不懂但自己尤其耿耿于怀的委屈吗?可以是,但是绝对没表现够。尤其是女一和女二,到底在干嘛?矫情得我都懵了。对女性角色的描绘是这样,还指望男的懂她们在想什么?每当新兴导演拍点有的没的,还搞碎片化剪辑,大大小小的隐喻,我就呃啊。和朋友理了一下,看得出来有很多想表达的,但各个碎片都不了了之了,还没吹出泡泡就破了,比较疲软。我挺迷恋把生活文字化、影像化的,哪怕不加其他修饰,也是聚焦,于是现实就变成了梦;但是吧,就挺僵的。你要是不能迷惘成诗,就只是梅雨天墙壁上的霉斑而已。这种无力或许也是主旨之一。但是不够。

    17分钟前
    • Shaggycat
    • 较差

    在潮湿的南方,压抑中的城市年轻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然而一切显得那么徒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哪怕最熟悉的人也不会轻易的袒露。金鱼,困在鱼缸里能活,然而放到了湖里,看似给了自由,却只能是死亡。舞蹈,直播虽然解忧,还需要打开窗户跳起了自己的舞。欲望,有欲望却得不到舒张。狭窄城中村的街道,长出水来的地板,悟空变成了小丑。

    20分钟前
    • 张劳动
    • 力荐

    氛围有,浪漫倾向也有……缺点不必说,但亮点我都感知到了。

    2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关键词:国产、文艺、中年男导演。

    23分钟前
    • 谁都别想找到我
    • 很差

    要么不说话、要么不好好说话,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国产文艺片通病这片全包。主角用开水浇绿植、虐待金鱼…真的要被气死了!

    25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想想我过两天还要采访导演,写一篇吹捧的文章我就想打自己的脸😭 我理解导演的概念,在南方沉闷的潮湿的天气里讲述年轻人心中压抑不得志无处释放的情绪,对于水的运用贯穿了整个电影,从人工湖水,到雨水,到露水,到鱼缸的水,这些都是挣扎的不同表达。但是导演真不是灵气自带型,片段的拼贴和配乐,到演员的调教和台词都足以看见他努力但没有才华…

    28分钟前
    • 玫瑰色的春天
    • 较差

    设计感过强,通篇cliché。但年轻演员看得出很有可塑性。

    29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说的比拍的好

    33分钟前
    • 砧石饮
    • 还行

    如果你能欣赏粘稠,压抑与焦灼的情绪,我想你也一定能进入这部电影,正因为它的情绪传达是相当准确的,因此才能把这种人物陷在泥潭里出不来的状态呈现出来,挣脱出来的那一下是鱼缸,瞬间暴雨,泡泡,然而现实就像那一声声修彩电修手机的喇叭,提醒你还在泥潭里。

    36分钟前
    • 周圣崴WAI
    • 力荐

    比较震惊的是策展人居然在放映前说出了“希望喜欢的多夸夸,批评的留到上映后再说”这种话,这什么奇怪的风气?且不说适合不适合,下面的观众听了反感不反感,现实点说这种想法对影片发行本身的伤害风险也相当大,某著名影片不就一片赞扬声,结果制片人错估票房形式漫天要价结果电影最后连公映都黄掉了?估计策展人是会看豆瓣的,望以此为戒,不要再干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傻事了。

    39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我记忆中最潮湿的回忆,是在南方最热的时候。阳光无法伸手触摸的地方,会静悄悄地生出锈来。我的细胞中滋生出了卑微与无聊,懦弱与无能。我本是美猴王,但沦落街头却成为了小丑。在潮湿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一条游来游去的鱼。

    43分钟前
    • 黄宇聪
    • 推荐

    导演是真的没有才气。视听缺少风格化的同时叙事也缺乏连贯性,中间夹杂着大量生硬又做作的符号元素与奇观,演员之间毫无默契可言。潮湿也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作为影迷型的导演把电影塞得太满而内核又太空,最后乱成一锅粥。

    44分钟前
    • HoSaiiRai
    • 较差

    6.27广州映后。导演开始先拿作者电影说事,说不一定要每个人都看懂,他觉得拍得很清楚。我举手说,确实拍得很清楚,一对深漂双双精神出轨谁看不懂啊,问题是在于片子拍得太浮了,像手摸雨水,手摸鱼缸这类空镜头太多了,出现一两个倒罢了,全片多由此类镜头组成,显得矫揉造作、空无一物,给观众的体验就是缺乏真诚。导演回复如果我觉得这类镜头都是空镜头就没啥好跟我聊的了,以及表示这部电影其实环环相扣,希望跟我拉片讲解……我差点两眼一黑。还没提该片台词脱离实际(“你快乐吗”“你知道皮肤高潮吗”)、情节由于空泛堆叠无法说服观众(女主梁龙忽然手贴脸)、男性自恋意识过强(男主没上一次床很惨但自立自强还是要当美猴王;女主忽然跟中年老男人心电感应一起淋雨看风景)等问题,主创开始拿情怀回怼。导演啊,想当老塔先要学会接受批评!

    49分钟前
    • 惠子
    • 很差

    #BJIFF10#都叫回南天了,都不拍点潮湿的氛围吗?用了这么多水的意向都没有回南天的闷骚劲儿?就这清汤寡水的?故事写得何以创投胜出啊?想必项目方案肯定做的很好看。以及为什么把女性角色都写得如此绿茶婊?

    5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很差

    又一部潮湿的情绪电影,一对精神和肉体都渐行渐远的深漂情侣。一个美猴王变小丑,一个不洗澡不能插(花)。情侣无爱也就罢了,可为什么他们各自的精神出轨对象也都纤尘不染呢?XD 深圳这么苦闷寡欲么

    5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南方新浪潮笑死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鬈毛毛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