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狼图腾

    狼图腾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5

    主演:冯绍峰 窦骁 昂哈妮玛 巴森 尹铸胜 

    导演:让-雅克·阿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魅影缝匠国语

    • 更新HD

      猫猫逃走了

    • 更新HD

      最爽的一天国语

    • 更新HD

      众神与将军

    • 更新HD

      末路爱侣

    • 更新HD

      已成往事

    • 更新HD

      夜半惊心

     剧照

    狼图腾 剧照 NO.1狼图腾 剧照 NO.2狼图腾 剧照 NO.3狼图腾 剧照 NO.4狼图腾 剧照 NO.5狼图腾 剧照 NO.6狼图腾 剧照 NO.16狼图腾 剧照 NO.17狼图腾 剧照 NO.18狼图腾 剧照 NO.19狼图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 饰)和杨克(窦骁 饰)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老人(巴森 饰)以及他的儿媳噶斯迈(昂哈尼玛 饰)一家的生产队,从此开始若干年的放牧生活。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带着强烈的好奇,逐渐了解了这种动物,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 只小狼的念头。蒙古人民崇敬狼,热爱草原,而汉人则功利地掠夺土地,这导致了狼群与人之间的“战争”。以场部主任包顺贵(尹铸胜 饰)为首的生产队最终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自然与人的关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影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耗时5年拍摄完成。

     长篇影评

     1 ) 《狼图腾》:野性与文明的杂糅

    转载自《读者》。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产生交集,或许就是从图腾开始的——人类赋予自然使者自己眼中的意义,并将自己的信仰与敬畏都交给它。可以说,图腾代表着一种被社会化的自然现象。任何被赋予了图腾意义的自然事物,似乎都在人类文明中曾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他们是真的被膜拜还是成为某些人号令大多数的借口。总之,图腾,连接了社会性和自然性。

    在本片中,狼图腾仅仅是一个代表,其展现的恰好是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在社会性和自然性之间的选择,或者说,图腾已然成为这两者分裂的见证。

    影片中将狼群和人群的活动对立,激发矛盾的同时,让人更容易看清野性与文明的碰撞。作为万物灵长,人类总是自诩文明,是进步的。大自然的生物在人类看来无疑不是自己利用的对象,便是敌人。至少,非人类的动物,都懂得只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干扰另外的组群。他们在冥冥之中内心遵循着大自然的平衡法则。相反,人类却不。所以,影响生活的狼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敌人。然而,当人类如此自负的时候,恰恰反映出其内心的另一种落后的意识——贪婪。当那个蒙古族小伙子因为想得到一部收音机,将大雪湖的位置透露的时候,他的内心流露的是欲望;当公社的人将湖中所有的黄羊都拉走的时候,他们眼中的激动,是贪婪;当一片本不适宜被耕种的土地被抢占的时候,他们心中是理所应当的霸占;当无知的子弹射向优雅的天鹅,或许他们只是为了消遣……这一切,看似是所谓的文明,实则是地道和赤裸的野性。人类在用卑劣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求而毫无顾忌。

    相反,在自然法则的另一边,一个一直被文明社会的人类所鄙夷的狼的社会,却显得更加有序。他们遵循大自然的馈赠,不到万不得已并不向人类进攻。无奈禁不住人类一再掠夺食物、杀死幼崽甚至埋下各种陷阱。于是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了反击,极其聪明的报复。在几次狼军出动的时候,也都有牺牲。然而,他们却好似真的战士那样,听从指挥、运用智慧、胆识和勇气,完成了一次次偷袭。说实话,如果是两军交战,这样的一组誓死反击的军队恐怕足以令人胆寒。在人类一次次紧逼之下,观影者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同情心放在狼群一方,特别是看到最后的吉普车围捕的时候,更会有一种悲愤之情。狼的首领,为了自由,一个跳下山崖壮烈而死;一个发足狂奔,高傲而亡。之后,人类对于他们的敬意,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因为在其他城市,太多的人失去了理智,变得极其野性的去对待自己的同类。而那些高洁之士也如同向往自由不甘受辱的狼王一样,死的极其尊严。如此,在那些追逐者笑着的、疯狂的嘴角眉梢,我看的是一个个带着杀戮的疯狂的灵魂在叫嚣。有时候我甚至会想,那一颗颗射向狼群的子弹,似乎将太多文明社会中的礼义廉耻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都消灭了。

    当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感觉导演用一种极其写意的方式在表达了不仅仅是人和狼的紧张关系,更表达了文明对野性的侵略——包裹着文明外衣的贪婪欲望对更为博大的自然属性的侵略。当我想到这一点时,发现图腾已然早已不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人”心中。因为如果我们真的信仰图腾,就应该对自然有起码的尊重和敬意。只可惜,现代的工业生产方式和几十亿人口的生存问题俨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故而,只好继续打着文明的旗号做着野蛮的事。

     2 ) 冷汗涔涔,不寒而栗

    原本打算再看一遍电影并在回答中配以截图的,可惜搜遍全网也没找到资源,只好就记忆的碎片来随便写一写了。

    先放结论:《狼图腾》是我看过的最邪恶的电影,没有之一。说它邪恶,并非要否认《狼图腾》画面的优美,剪辑的精妙,或是场面的宏大,这也不是这个答案想写的。已经有许多影评从这些角度对《狼图腾》进行了阐释,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班门弄斧。《狼图腾》的邪恶在思想内涵,在它的逻辑表达的一种危险的价值观。这涉及到了许多敏感的问题,比如对中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的揶揄和讽刺,对于中国主体民族颠倒黑白的歪曲和抹黑等。电影散场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广电总局应该禁映的正是像《狼图腾》这样的电影,正应该警惕的是《狼图腾》传达的逻辑。因为这种逻辑是可以批量复制,并应用在边疆区多个少数民族身上的。

    许多朋友将《狼图腾》视为一部人文环保片。涌入草原的外来户们,由于无知和自负,消灭了在草原生态链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狼群,引起草原生态环境的崩溃。影片末尾,陈阵离开草原,因为“草原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狼也没有了”。电影展示了一个惨淡的情景,似乎要告诫今天的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不能贪得无厌索取无度。自然和人类的冲突是分析《狼图腾》的一个角度,但不是主要的角度。《狼图腾》的志向不在于此。因为在《狼图腾》中,草原狼,圈养羊,以及主要人物——陈阵,包顺贵,毕利格等等,都不再是形象本身,而是象征。

    狼是《狼图腾》的骨架。有一副画面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蒙古包前竖立着一只旗杆,旗杆上挂着一副狼皮,迎风飞舞,仿佛复活。蒙古牧民们虽然在掏狼窝杀狼崽,但这是奉“上级的指示”,并不是他们心甘情愿做的;这里插一句,许多“违背草原传统,让毕利格老人皱眉头”的事,都是上级的指示,都不是牧民们心甘情愿做的。将小狼抛向空中摔死在石头上之前,牧民们向腾格里祈祷,希望他收了小狼的灵魂。牧民们对狼的感情与其说是憎恶,不如说是敬畏。陈阵融入草原生活后,曾有一次和毕利格老人趴在山梁上观察狼群围猎黄羊。毕利格说,“我们蒙古人打仗的本领都是和狼学的。成吉思汗的大将木华黎把金国骑兵赶进雪窝,就像狼群把黄羊赶进大雪湖。”陈阵圈养小狼被毕利格得知后,他的阿爸大发雷霆。老人认为,陈阵喂狼肉吃,是剥夺了狼的自由;狼是蒙古人的神灵和图腾,陈阵的行为也就是侮辱了蒙古的神。综上所述我认为,草原狼象征了蒙古族自由的精神,是蒙古文明的核心;想起狼,蒙古人就追忆起成吉思汗鞭笞天下,横扫欧亚的黄金时代。看到狼的象征意义,就能理解电影中主要的情节——狼群和消灭狼群的人的冲突,不仅仅是意味着人和动物的冲突了。

    在《狼图腾》的纪录片中,导演让.雅克.阿诺这样阐述他的电影观和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我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关于年轻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故事,因为年轻人与文明的对抗”;“它是一个爱的故事:关于一个年轻人爱上一片土地,爱上这片土地上的人,爱上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然后他意识到蒙古文化是翻版了狼的社会文化,他决定开始研究狼并捕获了一只狼,然后爱上了这只狼”。这里追述下陈阵的生平,陈阵是如何改变自己,爱上这片土地、人、文化的过程,是非常有趣且有必要的。

    陈阵是来内蒙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我相信他在离开北京之前,曾深深卷入了当时的政治运动,并在政治运动退潮后体验了幻想破灭。电影对陈阵来草原之前的生活着墨不多,只有通过他口说出的只言片语,“终于离开了混乱的首都;别的知青都在哭,我却在笑,因为去哪里都比留在北京好。”和同来的知青林克相比,陈阵是非常爱看书的,特意有一个镜头给到他装满书籍的木箱;而且他在马背上,在蒙古包里,在牧羊中,经常拿着一本书在读。普罗大众对喜欢读书的人会有幻想,认为他们知识丰富,思考深入,由此说出的话也就有权威性,不是信口胡诌。在如此暗示下,陈阵面对着一片干草原,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观点:“我面前的干草原下有着6000年的历史。我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汉人一直要修长城;汉人就像羊一样。”这是影片中陈阵唯一一次吐露经过草原生活洗礼的新历史观,我认为这是理解本片思想内涵的钥匙。

    暂且不论干草原下是否真有这么长的文明史。6000年就是个很有意思的数字。没错,它正好比官方宣传的中华文明的长度多了1000年。电影中没有一句话是随便说的,多出的这1000年隐约表达了姜戎《狼图腾》小说里的一个观点,即中华民族信仰的“龙图腾”是来自于“狼图腾”的。中华文明的先祖不是三皇五帝,不是尧舜禹汤周文武,而是在塞外苦寒之地穿着皮袍骑着骏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至今没有任何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能作为姜戎观点的佐证;这个观点是接下来论证的出发点,也是他的可耻历史观的源头。

    让我们继续分析陈阵的这段话。陈阵一面把汉人比作羊群,一面不明白为什么汉人要修长城。我们知道,在草原上放牧的羊群,为了躲避狼的捕杀,天黑后都要收拢入圈。长城是保护汉人免受南下游牧民族侵略的军事屏障。如果汉人真的是羊群,那么长城就是羊圈。天黑不入圈的羊,免不了被狼群捕杀;不修长城的汉人,凭什么抵御游牧民族的侵袭?陈阵的不明白,又是暗含了一个毛骨悚然齿寒血冷的历史观,即游牧民族南下劫掠农耕民族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狼吃羊是天经地义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狼吃羊天经地义的论点,例如牧民们去大雪湖撬取狼埋下的黄羊时。狼吃羊是天经地义,那么羊抵抗狼的侵害吞食,就是大可怪哉了。那么,中国历史上一切反侵略战争,都是没必要打的;外敌入侵之后,束手就擒就是,何必还要浪费生命和鲜血,做徒劳的抵抗呢?照陈阵的想法,1937年也就不必抵抗侵华日军了,反正也是赢不了的。影片中的羊群,如果没有羊圈的保护,没有人类的助威,就是软弱无力可以被肆意杀戮的。历史上的汉人,面对外敌入侵时,是软弱无力可以被肆意杀戮的吗?不可否认,在某些历史阶段,外敌入侵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例如永嘉之乱,例如靖康之耻,例如1276年的临安,例如1644年的山海关。但是今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还在讲汉语,写汉字,翻开前四史和资治通鉴,依然能中宵起坐,夜不能寐,为英雄们的作为或击节叫好,或热泪盈眶。为什么?因为华夏虽然被一次次入侵,被屡次三番地残破,但总有英雄苦撑危局,最后还是光复。尊严和领土都是打出来的,我们脚下每一寸的河山,都浸透了英雄血和不屈志。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军事经验最丰富的,没有之一;这样一个度过几千年悠悠岁月,并在今天发展壮大的民族,怎么可能是羊呢?历史的垃圾桶里,塞满了死去的文明和大国;最有名的,它的名字叫罗马。很难想象如此抹黑丑化主体民族的电影,能在任何其他的大国上映;但是它偏偏在羊年的第一天,全国公映了。混乱的头脑中洒满了五彩缤纷的种子,现在发生什么事都是不奇怪的。

    我对“陈阵的改变”的看法是,他顺利完成了从一个虚无幻灭的知青向外焦里嫩的汉奸的完美转变。草原上的陈阵,脱掉了在北京城穿的军装(变服饰),称呼毕利格老人为阿爸(变祖宗),认为“我们汉人”是羊且狼吃羊天经地义(变头脑),和嘎斯迈发生了未遂的爱情,并做实验养了一头小狼崽并被反咬一口(这是电影的高潮,也是最恶毒的讽刺);可惜,因为“草原毁了狼群没了嘎斯迈嫁给不爱的人”了,陈阵还是回到了北京,回到了曾度过“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的地方。有几个细节朋友们可以注意下,和陈阵一起在草原插队的林克,可从来没有管毕利格叫过“阿爸”。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充斥着陈阵对草原的热爱,对毕利格的敬爱,对嘎斯迈的情爱,对小狼崽的珍爱;但是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思念和关心分给留在混乱的首都的父母。电影唯一一次提到陈阵父母,是林克对陈阵无微不至照顾小狼崽,给它吃肉因为它睡不着觉的埋怨:“咱们父母在北京都吃不上这么好的肉,你现在还给狼吃。”陈阵确实是脱胎换骨地转变了,但是观影的朋友们,希望经历这样的转变吗?

    《狼图腾》的另一个主要角色——场部主任包顺贵,是陈阵的镜像投影。如果说陈阵彻底抛弃了过去,正经历着幸福的新生活;相比较而言,包顺贵虽然也抛弃了过去,但他的内心却在不停挣扎。弄清楚包顺贵的身份,对于理解他的行为十分重要。电影没有直接点出包顺贵的民族属性,只在后半段嘎斯迈说起她的未婚夫时,间接提及了:“我的未婚夫是东部种地的蒙古族人,是包顺贵的兄弟”。包顺贵是蒙古族人,却从来不住在草原上的蒙古包里;他住在定居的镇子中,穿戴着象征新时代的皮衣,干部服,夹克。他每一次从镇上到牧场上下达上级指示和命令时,都是坐车来,没有一次骑马。包顺贵是个让牧民既怕更恨的角色:怕,因为他是场部主任,手上有权力;恨,因为他几乎所有行为都违背了蒙古族的传统,并亵渎了蒙古族的神灵和图腾——狼。从一部收音机收买牧民得知大雪湖的位置,撬走所有黄羊,到不顾毕利格老人不要掏狼崽的劝阻,剥狼皮,惹怒了狼群;接着将上级指派的军马分给毕利格管辖的这片牧场,导致狼群雪夜偷袭两个牧民丧命;放任种地的外来户垦殖草原破坏天鹅湖,毕利格老人死于外来户埋设的杀狼炸药;最后开着吉普车清剿狼群火烧草原;包顺贵走的太远,已经没法再回头了。这一切他都知道。在熊熊火光中,他对陈阵说,我知道牧民们恨我;但是当干部有时就是让人恨的。他面对累死的头狼,默然肃立摘下帽子。这一刻,他的内心恐怕不是那么平静。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干部,包顺贵的权力不来自于治下的牧民,而是来自于他口中的“上级”;他的每一次让牧民恨的作为,无一不是打着“上级精神”的旗号,在上级的压力下做的;包顺贵虽然是蒙古族,并不对牧民们负责。他对上级负责,招致了普通牧民的愤恨。包顺贵固然可恨,给他权力迫使他任性妄为的上级是不是更可恨呢?一个少数民族干部被电影塑造成了反面典型,被塑造成了损害本民族利益的“奸细”,对于民族团结现今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真是腹诽多多啊。

    前文已言明,陈阵圈养小狼崽是电影的高潮,也是最恶毒的讽刺。陈阵养狼是个不成功的实验。由于对狼的喜爱和痴迷,陈阵想试试看,狼能不能被人驯养。他像照顾爷爷一样地喂养小狼,自己的肉舍不得吃给狼吃;晚上睡不安稳怕狼生病;甚至连远在北京的父母都给忘了。但是他的实验刚开始就阻力重重。毕利格老爸非常愤怒,因为狼不应该吃嗟来之食,不应该被脖子拴上锁链剥夺自由;有的牧民是怕,怕小狼会招来草原上的狼群,伤到自家的牲畜和孩子。但是陈阵不听,依然好吃好喝地供养着小狼。直到有一天,小狼面露凶光,咬了陈阵。震惊之余陈阵说,“草原狼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成功实验的结局是,小狼被嘎斯迈放跑,永远消失在茫茫草原上。这个故事的逻辑是,给狼再多的肉,狼也不会变成圈养人希望的那样。总有一天,终有一刻,被人养大的狼要反咬人一口,因为这才是狼的自由的本性。联想到狼在电影中的象征意义,把狼替换成它的象征,会得出什么结论呢?电影的重头戏又在攻击揶揄什么呢。

    至于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毕利格老爸劝嘎斯迈嫁给种地的蒙古族人,为了跟上新时代(keep up with the time);嘎斯迈拒绝了陈阵的求婚,因为他是汉人要回北京;毕利格被外来户(种地的)的炸药炸死;毕利格指着天鹅湖对陈阵说:“这里过去十几分钟就是蒙古国了。这是最后一片纯净的草场。”;嘎斯迈的丈夫因为看护军马而死,非但没有对死者的抚恤,反而差点挨了处分;这些细节细思极恐。狼攻击军马,因为人掏小狼崽并打狼;人掏小狼崽并打狼,因为狼攻击了牧民放养的羊;狼之所以攻击牧民的羊,是因为包顺贵把大雪湖里的黄羊全装上卡车“偷走了”。这个死亡螺旋的起点是黄羊被盗,终点是草原被毁。是谁撬动了死亡螺旋,是包顺贵吗?

    《狼图腾》的邪恶之处在于,它把对中国有害的政治观点和历史观蕴藏在宏大的场面,优美的画面之中。而且电影的逻辑可以复制到边疆区任何一个少数民族身上。设想一下,哪一天这些少数民族们遵照相同的逻辑也推出X图腾的电影,那么对于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统一,是福还是祸呢?既然“上级”到来之前的日子那么美好自由,为什么我们非得需要一个“上级”来统治我们?

    最后再说几句。抛开电影的种种象征和暗示,在羊年的第一天全国公映一部狼群撕咬吞吃羊群的电影,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事。听说广电总局对这部电影一刀没剪就顺利放行,媒体人和影评人在点映之后一致点赞:“代表中国冲奥,拿奖妥妥的!”我怎么觉得冷汗涔涔呢。把《中华好儿孙》和《狼图腾》放在一起看,对于理解这部电影,理解冷汗涔涔的东西,更有帮助。

    附录:《中华好儿孙》歌词


    爷爷在移山 奶奶在磨杵(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
    奔跑的夸父 日行两万五(夸父追日)
    精卫衔石来 女娲把天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是谁卧薪尝胆 吃的是苦中苦(越王勾践精图治以图复国)
    嫦娥舞广袖 后羿劲头足(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后羿射日)
    俯首的神农 为民谋幸福(神农尝百草)
    仓颉播文明 大禹展抱负(仓颉造字、大禹治水)
    是谁三顾茅庐说我家能文能武(三顾茅庐:刘备)
    文能安天下(文能提笔安天下:姜维) 武能舍其颅(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我是中华好儿孙生死不服输
    自强不自大 立志效鸿鹄
    高堂之上教我做人的是岳母和孟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爷爷在移山 奶奶在磨杵
    奔跑的夸父 日行两万五
    精卫衔石来 女娲把天补
    是谁十载寒窗(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头悬梁锥刺股(悬梁刺股)
    嫦娥舞广袖 后羿劲头足
    俯首的神农 为民谋幸福
    仓颉播文明 大禹展抱负
    是谁煮酒论英雄说我家藏龙卧虎(曹操和刘备)
    龙有龙世界 虎守一方土
    我是中华好儿孙怎能无傲骨
    左手进军号 右手摧阵鼓
    龙行天下喜地欢天的是中华民族

     3 ) 关爱自然关爱生态才是关爱人类自己

    看电影是在午夜十分,宏伟壮观的人与狼共生共息的画面震撼着心灵,牧民敬仰狼群但是又限制狼群的过度侵占,狼群在和牧民的不断斗争与合作之中,繁盛着自己家族,而冯绍峰饰演的陈阵坚持要救一只本应被处死的小狼,在饲养过程中陈阵一下又一下与毛茸茸的小狼崽对吻镜头中渗入观众的眼帘和骨髓,让观众深深地感到,原来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可以这样的宁静,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在于彼此放过。与此同时,在另一群牧民的滥觞无度中,草原,黄羊,狼群,牧民,终于失去平衡,让人自食恶果。这一刻,人是渺小的,顺应自然才是生存之本。 这部电影的画面之精彩,大大超越了许多的电影,大面的狼群追赶,人狼厮杀,狼群狩猎,马群冰冻都不断的震撼着观众,在观影之后不断回味联想,是少有的人与自然平衡,关注生态的大片。

     4 ) 朴实无华的人狼传奇

    作为素有最难改编小说之称的《狼图腾》,电影交出了一份能去其糟粕且对仗工整的答卷,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破坏环境守恒法则的反思是那朴实无华的旋律,在有以惊艳绝美的广袤草原,狼的渲染极富魅力,但另一面电影之失在于剧情架构的庸散,人物情感在狼的反衬下倍觉苍白。



      无以否认《狼图腾》确是足载中国影史的一部恢弘巨制,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电影工业特效两者间绝佳契合而出的视觉观感,叹服自然之美的同时,那人与狼的世界仿若触手可及,作为曾执导经典动物剧情电影《熊的故事》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在电影中真正将狼变成了一群出色的演员,狼群合围猎物的机智勇猛,面对被人类步步紧逼绝地复仇的人马大战,最终受人类剿杀灭亡的桀骜不驯,其对狼与狼性多角度立体性淋漓尽致的呈现,令那原仅能留存文字的人狼传奇,在光影映画间有以近乎真实的体验。



      这是一部比之原著更有高度的电影,电影版《狼图腾》拨乱反正了原著不切实际的虚构和彻底舍弃了那荒诞无知的谬论,取而代之的是以蒙古牧民长者毕利格的言谈,道出了人类对自然须有的敬畏和守恒,电影所聚焦的文革时期面对经济的困难,并不了解维系自然守恒重要的激进革命干部对对草原毫无节制的索取和破坏,固有的草原生态圈被打破,方才导致了狼对人畜袭扰与复仇的自食恶果,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立意才是电影改编后贯穿始终的核心论点,而“狼图腾”这个在真实蒙古牧区本就是被虚构的文化现象在电影开篇中也仅是一笔带过,人,动物,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夙愿方是电影所寄予怀瑾握瑜的正能量。

      如若说电影连狼都呈现了极为精湛的演技,人戏的不足无疑使电影诸多情感渲染仅只是沦为了表象,对《狼图腾》朴实无华的评价并非绝对的褒义,人物间情感的构建和转折在电影中颇为生硬突兀,冯绍峰饰演的知青陈阵欠缺前戏铺垫对狼的痴迷,仿若吸引他的不是狼,而是勾人魂魄的魅狐,这源于电影虽删减了原著的诟病,却未能创造属于自已新的自圆其说,依旧仅是照本宣科,而原著对于破坏自然的恶果描绘也被省去,美好的结局虽能给人以遐想,但对于一部本立意自然保护的电影言,恶果的隐舍无疑使其欠缺了最后一铲的深度。



      《狼图腾》是朴实无华的,让·雅克·阿诺以最本真的形态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环保宣讲,那草原的神秘多姿,那人狼争锋的惊心动魄,足以当得一场瑕不掩瑜的传奇。

     5 ) 导演为什么要改掉结局呢?

    看完书,我的感叹是,人何必要以爱之名囚禁另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呢?

    狼最让我们震撼和感动的,是它们不自由,毋宁死!

    小狼死了,虽然痛心,但是我并没有绝望,狼王还活着,它还带着那些倔强而强悍的生命在另一个地方活着。从陈阵养狼开始,我认为他就是不懂狼之所以为图腾的意义的,直至小狼为了自由而疯狂的反抗,走向死亡的时候他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狼的精神,所以他才会用铁锹砸死小狼。但是电影的改编让我绝望了,白狼王死了,所有具有狼的精神的狼都最终没有斗过人类,而被人类饲养的小狼却得到了自由,它得到的是真正的自由么?它听到了狼王的呼唤么?它是被放走的,它没有为了自由而反抗,它只是曾经拒绝像狗一样活着而已。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呢?小狼活着是编剧所存在的善心么?这样的善心毁了这部电影,毁了狼的精神!!!对于狼的精神的表达实在是太差了,前面的几场狼与黄羊,狼与马群,没看过书的人只会感受到狼的凶残吧?马群死亡的那一个画面确实震撼,但是仅限于画面的震撼了,完全没有体现出狼的精神,只有最后两只狼的自杀,和白狼王被吉普车累死仍保持尊严能体会到狼的那种精神,但是影院的很多人再说,狼太可怜了,之前他们说羊太可怜了,马太可怜了,狼是不需要被可怜的,狼也是不屑被可怜的,可是整个电影对狼的感受只有,我艹狼太残忍了,哇,小狼好萌啊和狼太可怜了……

    而巴图又为什么要死呢?仅仅是因为他的老婆需要和主角发展感情么?这部电影是不需要爱情的存在的,改编的根本毫无意义……

    关于草原是大命的这个主题,电影也表现的十分薄弱,仅仅通过几段对话,是无法产生什么共鸣的。

    这么差还打两星是因为导演还是近距离的让我看到了草原狼,听到了狼的嗥叫。

     6 ) 《转载》关于小说《狼图腾》的感觉

    作者:老鬼

      凡到过草原的人都知道牧民是最恨狼的,没有任何蒙古老乡把狼当成神来膜
    拜。因为狼不但吃羊,还进行屠戮。你饿,吃一只也就罢了,狼进羊群可不是只
    咬死一只,它总要在羊群里玩儿扑杀羊过瘾,发疯般的追逐撕咬,非一口气咬死
    咬伤数十只羊不停止。尽管它自己根本吃不了这么多,还一个又一个地追着咬羊
    撒欢儿。这一点跟狮子不同,狮子吃饱了就不会再去扑杀猎物。

      说狼残忍贪婪,就因为它有这个毛病。吃饱了还要追咬羊,没个够。狼的这
    个独特个性使它特别招牧民恨。放羊的须臾不能离开羊群。否则,片刻工夫就会
    被狼咬躺下血淋淋一大片。因此草原上年年打狼,牧民见了狼必消灭之,决不放
    过。经过这么些年的围剿捕杀,内蒙古乌珠穆沁大草原上已几乎看不见狼,只在
    偏僻的深山老林,还有它的踪迹。

      1969年春天,我的一只狗仅仅因为咬死了几只羊羔,就被蒙古牧民追着打,
    非置之死地。我当时曾挥舞大棒,誓死保护自己的狗,也无济于事。牧民通常不
    爱打架,但为了打咬死羊羔的狼和狗,他们不惜跟任何人翻脸,哪怕你是北京来
    的知青。为挽救这条狗的生命,我反复跟牧民交涉,希望别打死,哪怕赔钱也行。
    但老蒙毫不妥协,断言咬死羊羔的狗就是狼,必须打死。自那以后,我对蒙古族
    牧民与狼不共戴天,视狼如敌,必须赶尽杀绝,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世世代
    代在草原上生活的牧民见了狼就追,追上就打,格杀勿论,早已成为一个风俗习
    惯。就因为狼有那个嗜杀的坏毛病,吃饱了还要在羊群里祸害。受伤的羊即便当
    时没死,肚裂喉破也活不多久……从我接触过的牧民中感到他们对狼没有任何好
    感,恨之入骨。

      一个民族的谚语最能反映这个民族崇拜什么。在《蒙古族谚语》(内蒙古人
    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狼总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随手翻一翻,就找了一些
    如:“扔灰时别带火,放牛时当心狼”、“狼趁雨天出动,贼趁机会下手”、
    “没有不吃肉的野狼,没有不捣鬼的狐狸”、“狼的毛色容易变,狼的恶性很难
    改”、“吃羊的狼发胖,受贿的官儿发财”、“听见狗咬拿起鞭,听见狼嚎拿起
    枪”……

      在这里你看不到一丝一毫对狼的敬意。所以《狼图腾》这本书与事实相违,
    无法接受。

      文艺作品是生活的反映。细节可以杜撰,情节可以杜撰,但构成全书骨架的
    基本事实却虚构不得。不只是我,身边所有到过内蒙古牧区插队的老知青们,也
    都接受不了这本书。因为它虚构了一个事实,虚构了一种文化。恰恰相反,蒙古
    族牧民非但不图腾狼,反而见狼就杀,认为这种动物与苍蝇老鼠臭虫同属一类,
    是害兽,大大的害兽。以扑咬羊为乐,一咬就几十只,上百只……必须坚决消灭。
    事实上他们几乎要把狼给打绝种,毫无一点点恻隐。

      尽管也知道狼这种动物还是有不少优点。尽管杰克·伦敦写狼的文章很凄美。
    但对大力鼓吹狼道精神的这本书还是难以接受。因为它所描绘的跟我们在内蒙古
    草原上看见的完全不一样,太离谱了。

      多年前我就认识《狼图腾》的作者。原来我是很尊敬这个人的。都曾在内蒙
    古牧区插队,都在一打三反运动中给抓了起来,都尝过兵团小牢房的滋味,都是
    兵团保卫处冯处长审问的,都曾被众叛亲离,让人划清界限……这些相同经历,
    使我们很有共同语言。在思想解放的岁月,他曾积极热情地投入,成为了民主墙
    前的常客。他的“人民掌管不了干部,所谓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一句空话”的观点
    也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所以我曾把他的一些故事写进我的书《血色黄昏》里。

      但《血色黄昏》出版后,他的两位前妻忍受不住了,愤愤找上门来,向我控
    诉了这个人的另一面以及她们个人的痛苦经历。当年在东乌旗插队的老知青们也
    几乎都对这两位弱女子持同情态度,一致谴责了那位作者。接着,有知情者陆陆
    续续向我揭露了那位作者的种种问题。因而《血色黄昏》再版时我把这个人物删
    去。

      两位前妻都曾发疯般的爱过此作者,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小说一样浪
    漫传奇, 又均先后被作者喜新厌旧掉,所以两位前妻都对作者由爱转恨。不过
    我作为旁观者,总觉得该作者虽有毛病,也不能完全否定。他坐过牢,不断受打
    压,为中国的民主进步干了一些事情。不大赞成作者两任前妻对他穷追猛打。

      自《狼图腾》出来后,情况有了变化。浅薄的媒体们纷纷吹捧《狼图腾》,
    给之罩上种种光环。该作者的两位前妻处境却每况愈下。没有人关心她们,没有
    人理睬她们,没有人听取她们的意见和呼声,似乎她们的遭遇活该,谁叫你是羊
    的,就该被吃。甚至还暗示她们品行不好……随着商家大炒《狼图腾》,报刊广
    播连篇累牍地颂扬这本书,无形中给两位前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贬抑。她们除
    了默默忍受被遗弃后的穷苦卑微和孤独生活外,精神上还要承受着那个前夫志得
    意满,名利双收的折磨。

      她们为这个作者付出过巨大牺牲,受到了惨重的伤害。第一任前妻调回内地
    后,为跟刚出狱的作者结婚,不惜以头撞墙来反抗家庭干涉,并专程返回内蒙古
    草原与作者完婚。第二任前妻为了作者,甘心一次次堕胎,不要孩子,甘心在家
    伺候丈夫,一个工作也不找,不惜得罪自己父母。从70年代回城至今始终无业,
    牙齿几乎掉光。可以说她们把自己一生完全都献给了他。

      针对我的《血色黄昏》中有个人物一半是以这个作者为原型。第一任前妻曾
    写过一本知青小说《落荒》,揭露了此作者的种种欺骗行为。而第二任前妻自离
    婚后二十多年来也四处奔走,不知疲倦地搜集前夫的材料,与之打官司,告诉人
    们事实真相。

      前不久,她们又对我谈到《狼图腾》一书的问题,谈到其中的种种不真实,
    荒谬以及她们的愤怒。并给我推荐过多篇批判《狼图腾》的文章。她们对现在社
    会上美丑不分,正邪颠倒,颂强贬弱,鼓吹兽性(狼性),十分的惊讶,十分的
    忧虑。她们现在是又老又丑又穷又病,无人注意,处境困难。她们虽然并没有让
    我干什么,但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她们给我的一些文章摘录在我的博客里。

      在一片对狼的颂歌声中,让世人听听另一种声音,对她们也是个安慰。

     7 ) 人的“狼图腾”与狼无关


        春节期间,看了两部由外国导演执导的由中国小说改编的电影,一部是韩国演员河正宇执导并主演的《许三观》,另一部是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狼图腾》。

        两部小说,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但价值观则各不相同。对于原著党来说,可能最期待的一点,就在于想看看老外们会怎么改编这两部极具特色的中国小说。说实话,河正宇的改编多少让人有些失望,他基本上弱化了小说里时代赋予人物的苦难,许三观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相对单纯家庭伦理剧,用一句话来总结可能就是,一个直男癌患者的治愈过程。问题在于,这可以成为任何故事,但却不是余华的故事了。

        相比之下,《狼图腾》的改编是成功的,电影基本上舍弃了对价值观的讨论,或者说把小说中漫无边际的价值讨论给删繁就简了,就讨论一个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我其实想探讨的,是这部电影和它背后的那本书。
        
        电影和书的区别
        
        在澎湃新闻上,我看到了一篇关于《狼图腾》电影的影评,标题很直接,“我不喜欢小说《狼图腾》,但却非常喜欢它的电影”。电影被喜欢,小说被讨厌,这个矛盾只能从电影的改编上去解读。导演对这部厚厚的小说进行了取舍,集中精力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舍弃了其他的价值讨论。

        但如果你看了原著的话,你会知道这种改编其实和电影《许三观》一样,也是某种“避重就轻”。这部电影舍弃了或者说大大弱化了书中反复讨论的另一套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狼性精神。关于狼性精神的探讨,电影中大概只保留了这么一段,就是主人公陈阵和蒙古阿爸在观察狼群猎杀黄羊过程中的一段对话。大概意思是,狼是一种极其聪明和团结的动物,它们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服从命令,勇敢,具有团队精神,坚韧,有耐心……而蒙古人,则从狼的身上学到了这种精神,这是当年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原因。而和草原民族的狼性精神像对照的,则是农耕民族的羊性精神。关于这种狼性精神的探讨,电影里就这么一段,而小说中那就连篇累牍了。

        这种狼性精神被作者姜戎所推崇,并上升到国民性改造的高度上来了。而这种观念在国内也很有市场,你可能没读过这部小说,但你大概都听过有人在跟你讨论狼性精神,你在这本书的书评中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热情洋溢的讨论。在这本书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短板和未来出路。

        电影对于狼性精神浅尝则止,这也许是导演有意的选择,因为一部电影讲述两个主题很容易让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散,而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狼性精神和环境保护,这两个主题其实是矛盾的,这个话题稍后再说,按下不表。

        当然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导演读过的小说跟我们读过的不一样。影评人乌力吉说:“为什么这本书能在海外市场‘畅销’,吸引到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我以为翻译的再加工对《狼图腾》在全球书市的推广,起了很大作用。我读过英文版、法文版,以及新蒙文版,给我的感受是一致的,比之原著,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延续到了电影《狼图腾》上。”

        这种焕然一新,我想应该就是舍弃了关于狼性精神的讨论,跳出民族主义,把焦点集中于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讨论上来。因为这本书在海外推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德国遇到了挫折。书中的狼性精神是为德国文化学者们所警惕的。在这本书火爆的时候,德国汉学家顾彬曾经谈到了他的看法:《狼图腾》的问题在于语言、形式、思维意识。它总是在重复 “血”、“土地”、“强者”之类的概念。如果书中的主张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并受到欢迎,那么这是中国人不光彩的一面。在二战以后长大的德国人看来,和这些词语紧密相连的,是法西斯主义。

        这就是电影和书的区别。
        
        狼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电影里有一个生产队主任,我们可以把他当做某种时代氛围的具象化物。他的言行往往是对千百年来牧民们形成的传统风俗的破坏,不仅破坏生活方式,还破坏自然。而这个主任背后,有一个所谓的上级,他传达的都是上级的命令,牧民们只能服从。而生产队主任自己也就像是一颗螺丝钉被钉在了这里。

        于是问题就来了,人们愿意听从这样的命令吗?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接受这样的安排吗?我想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吧。但是,狼性精神所鼓吹的,恰恰是这样的东西。团结一致、服从命令、为集体牺牲个体。这样的精神,我觉得放在军队还可以,但把它打造成一个民族的性格,那就非常可怕了。

        另一个让人困惑的地方是,人们很可能非常讨厌这个生产队主任,恨不得他被狼给吃了。但人们又十分愿意去崇拜狼性精神,希望我们的民族具有狼一样的铁血精神。原因可能就在于,生产队主任是一个具体的人,血肉丰满,在他的身上我们很容易明辨是非。而所谓的狼性精神,则有些凌空蹈虚,很宏大,很遥远,很神圣。人们容易相信,在狼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会走向幸福,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引领,往往会让你失去自由。

        狼性精神的影响不仅仅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就像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把狼归结为狡猾、残忍、屠杀……即使是崇尚狼性精神的游牧民族,对狼也是既爱又恨的。所以他们才会有猎杀狼和掏狼崽的习俗。但别忘了,这仅仅是狼而已,破坏力有限,如果把这样的习性放在人身上呢?对外攻击简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我们该不该有狼性精神,我觉得这是个度的问题。因为这种精神,本来就可以做多种解读。既可以解读为进取,也可以解读为野心;既可以解读为坚韧,也可以解读为残酷。问题就在于有没有束缚。个人的狼性精神,在法律框架内没问题。企业的狼性精神,在法律框架内也没有问题,不赞同这种观念的个人还可以选择离开。然而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宣扬这种精神,而他们渴望征服的目标在外面,问题就大了,因为这是难以束缚的,同时个体也往往被裹挟其中无法离开。

        无论我们在价值观上对狼性精神做怎样的判断,事实是,这种精神该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什么样的土壤会孕育这种精神呢?我想离不开艰苦、贫瘠的环境。无论是统一中国的秦国,还是屡屡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相比他们要征服的目标,他们的物质都是匮乏的。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就更不用说了,那本身就是制裁的产物。然后就是杀戮和战争,然后,无论胜利还是失败,他们都会抛弃所谓狼性精神,而去拥抱更高级的文明。即使像满族人那样有意识地保留骑射传统也做不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我看来,所谓的狼性精神也只不过是人性在狼身上的投射而已,换句话说就是自作多情。就像少年派自以为跟老虎帕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劫后余生,你看人家搭理你吗?电影《星际穿越》里有一句台词:“大自然是残忍的,恐怖的,但是你不能说它是邪恶的。就象狮子撕碎一只羚羊,你不能说它是邪恶的。”狼是残酷,不是邪恶,它们的行为只是基于生存的本能。然而作为有理性的人,我们把自然生物的这种本能提炼出来,打造成某种精神,执导我们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我们能仅仅认为这只是残酷,而不是邪恶吗?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电影中讴歌了牧民与大草原的和谐关系。人、狼、牲畜、草原……生物链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任何一环消失和壮大,都是自然的灾难。狼多了,羊就少了,羊多了,草就少了,人多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番道理,是草原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过程中悟出来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似乎很美好,但本质上仍然是人在适应和改造自然,其目的始终在人而不是自然。因此我觉得,无论我们怎样呼吁环保,都不要忘了我们的目的。

        说实话,这种天人合一虽然和谐但并不令人向往。因为这生活始终是艰苦的,这也是游牧民族被磨砺出狼性精神的原因,他们需要藉此对抗残酷的环境。而所有的外来人,无论是陈阵这样的知青还是后来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满足自身对于心目中天人合一的向往而要求保留这种生活方式,那无疑是另一种残忍。蒙古包唯美但却原始,马背上不羁但却颠簸,逐水草而居潇洒但却漂泊,我们不能只考虑审美而忽略了现实。就像一些学者痛心疾首于自然村的消失,你想要你去住啊。

        草原民族的逐水草而居,我想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首先这方式经历了千年时间的试错,逐渐摸索而形成的。这期间有过多少错误我们不得而知,实在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人对自然改造的能力有限,所以不得不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一旦草原民族获得了足够的力量,他们就立刻尝试摆脱这种生活方式,渴望入主中原,所以这显然不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从中收获了狼性精神。

        按照这个逻辑,生产队长下达的一个个改造草原的政策,在目的上其实无可厚非,都是以人的生存为第一要务。问题在于,现代文明的破坏力太大,大自然没有多少空间和时间供人们试错,所以错了,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而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这些错误的政策并不是草原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施加到他们头上了,然后由他们承担了错误的后果。讽刺的是,在那个年代,实施命令的庞大机器,恰恰实践的就是《狼图腾》作者所向往的狼性精神。作为知青的作者之所以来到草原本身,也正是服从和团结的产物。作者所遭受的苦难,正来自于他所讴歌的精神,这是命运的玩笑吧。而作者又主动去赞美那个年代,好像不这样做,他的青春就失去了意义。

        《读库》上曾经刊登过一篇舒泥写的文章《苍狼大地与白鹿家园》。里面讲到了当年分草场的事。1958年的时候,像全国其他地方分田分地一样,草原上也把草场分了下去。牧人的放牧范围就这么固定下来了,放牧半径也就是五十到六十公里,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资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土地有付饶有贫瘠,而水草又随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有所不同。而且放牧之后,草场也需要休养生息,所有这一切才决定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草场固定了,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结果就是,涸泽而渔。

        如今,草原的退化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沙漠化让草原看上去像是得了斑秃的病人。于是另一个政策来了,全面禁牧。这办法带来两个结果,第一,牧人的经济生活受到了影响,而更重要的是,这办法未必能够解决问题。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食物链,如今把牲畜这一环给拿掉了,对于草原就一定是好事吗?草原的播种、肥力、刺激生长无不需要牲畜帮忙。所以这办法也是反自然规律的。

        对于环境来说,无论是强制性的破坏还是强制性的保护都不可取。一方面,想当然的办法未必符合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强制就是对人自主权的干涉,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这都将损害人的权益。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我们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去掠夺自然,还是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却保护自然,某种意义而言这都是一种狼性精神的产物。它所侵害的,是人的利益。就像哲学家安兰德说的那样:“对于缺乏思考的人来说,这样的口号确实是很动听的:‘公共利益高于任何个人权利。’但是,没有个人权利,就根本不可能有公共利益。”
        
        选择
        
        当人们失去了选择权,人们也就失去了生活方式,失去了草原,失去了狼。作为外人,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文化生态永远不变,以满足我们的情感。但变与不变的选择权,应该掌握在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自己的手中,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自己传统的去留。他们不留恋的,我们也没资格强制保留,他们所留恋的,我们无权强制剥夺。

        蒙古族历史学家张宏杰写道: “真害怕几百年后,当人们谈起草原时会说:据说在很久的从前,在中国北方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穿一种叫蒙古袍的长袍,说一种叫蒙古语的语言,与马为朋,逐水草而居,住在一种叫蒙古包的白色账房里。他们会唱一种优美而忧伤的长调。当草原夏日,当马奶酒盛在了银碗里,篝火点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弹起胡毕斯,让忧伤的长调划破草原的寂静。歌声里,有少女粗粝的爱情,有男人之间的友谊和冲突,还有古老的战争和他们的首领成吉思汗。”

     8 ) 图个什么腾

    蒙古人简单务实的文化传承里,对天地自然与各色生灵,自有一套朴素辩证。从未见他们有什么神神叨叨的自然崇拜,更不会像少年Pi 感谢毗湿奴一样,天天把腾格里挂在嘴边。将萨满教的巫文化泛化到所有蒙古牧民身上,只是作者姜戎的一厢情愿,是为了满足城市人阅读口味而故意做的文学处理,还很低级。如同把回族都说成逊尼派穆斯林,天津人都是说相声的,佛山人都会无影脚。

    狼吃羊、伤人,却被蒙古人视为精灵和神明?你去问问蒙古人答不答应。照这么说,江浙一带过去年年有土匪洗劫村庄强抢民女,那我姥姥家应该崇拜土匪才是。

    当年原著的商业宣传造就了它的成功,什么“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之类slogan ,猛戳21世纪初国人民族主义虚无缥缈的G 点。

    其实管它是龙还是狼,哪怕是跳蚤的传人都不碍事。不论原著还是电影,都在满足虚妄的城市人精神里那点复魅和蛮荒情结。姜戎先生拿粉饰的所谓的“狼性精神”拿来与农耕文明的对比,正好迎合了21世纪初那几年的城市创业热潮。企业员工们一边抱着大米保健品电脑主板苦苦挣扎在出租屋,一边用这么一本汉人意淫蒙古族的三流文学作品当成自己精神食粮。据我所知,至今某个宣扬“狼性精神”的山炮金融集团,仍然把《狼图腾》作为必读书目第一本,列在新员工的培训手册里。

    2004到2015,当年读这本书的人,现在大抵都成家立业,在一二三线城市买了车房或者房车,孩子要么在宝马的安全座椅上捆着,要么在黄焖鸡米饭最靠里的一张桌子上写作业。十来年艰辛后,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看着镜子里逐渐后退的发际线,总难免有点自怜。

    于是宝马车主和鸡米饭老板走过街头,惊讶地看到了公车站的海报,看到当年自己手里捧着的那本书,哺育了自己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操蛋城市里精神家园的书,被一个浪漫无比的法国人,拍成了电影,还他妈3d 的。

    于是他们掏出了iphone6 和山寨安卓机,团购了电影票,宝马车主在地下停车场拧了四五把,鸡米饭老板把单车锁在人行道的护栏上。他们幸福地在9点的影厅里毗邻而坐,他们忘记了朝九晚五,他们捧着爆米花捏着辣条,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科幻蒙古族一起,意淫着躺进人类文明的摇篮里,抓起不知道是狼是狗,还是什么杂种的乳房,猛吸。


    p.s.
    本片台词极度拧巴幼稚搞笑,随便替换一下关键词就是个蛮不错的笑话——
    “我的iphone6 呢?”
    “被我摔了。”
    “你他妈凭什么摔了?!那是我的iphone!!”
    “那不是你的iphone,那是腾格里的iphone。”
    嘻嘻。

     短评

    优点是稳,坏处是平,3D是一群蚊子

    5分钟前
    • azzurro123
    • 较差

    走吧走吧,它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免经历苦痛挣扎。当冯绍峰饰演的陈阵最后听到狼嚎狂奔,双眼溢满泪水,你会心疼他,更会为他自豪。狼是我最爱的动物,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在大银幕看狼,整个灵魂都在战栗。人,一定要有自己信念与信仰。感谢导演没有将这样的故事拍成浮夸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

    7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推荐

    狼的几场戏真的没有原著中文字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大,以至陈阵对狼的敬畏很是苍白,陈阵照顾小狼的戏也不多,没有体现足够对狼的尊敬与爱。增改的戏还不错,只是毕力格阿爸的戏份太少,缺少图腾般的引领作用。另外我真的认为还是窦骁适合演陈阵。

    12分钟前
    • 西北偏北
    • 推荐

    人与自然也拍电影了…为什么没有赵忠祥的画外音!

    17分钟前
    • 豆友39187360
    • 还行

    特别好看,特效也做得棒,现场观众太入戏,看到套马杆就一个劲儿喊,对对我知道你听过“套马的汉子”,还有小狼崽出来的时候萌翻了,让人忍不住看完想养狼(什么点),好几个段落把我感动哭了,还有人义愤填膺在影院里骂不尊重自然的人,呃……入戏太深。

    22分钟前
    • 玉茗
    • 力荐

    狼演的比人好。有质感的场景,蔚为壮观,有关狼的智慧、尊严和自然规律,狼之于人的图腾内核挖得还是浅了点。狼马追逐起了高潮,后面升华显得略为单薄。最后一幕忆起PI的人虎之别,狼扭头而走。放在国内这样的电影比较难得,尽管它有缺憾。

    27分钟前
    • 渡口无边
    • 推荐

    总体来说故事完整,但人物情感处理还不够细腻,人与狼之间的情感联系过于薄弱了,少了几分复杂、微妙和悲壮,反而有一种男主一厢情愿对小狼好的错觉。总而言之,情节分散,主题不明,味道寡淡。

    28分钟前
    • 李濛Lemon
    • 还行

    真狼、美工、摄影出色,但碍于时长关系,情感和隐喻流于表面。弱化故事,强化自然规律,人成为旁观者。环境对草原、狼对羊的侵袭与人灭狼是划等的,这是自然生存法则。狼的尊严及战斗精神对主角的改变差一口气,回归草原的小狼代表仅存的信仰,天空中那一抹图腾是草原文化的延续。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亚洲是虎的天下,非洲是狮的江湖,美洲是熊的领地,狼在动物世界里进不了第一梯队。仅在肉食类哺乳动物里,一对一,能打败狼的就有棕熊,北极熊,虎,狮,黑熊,美洲豹,美洲狮,豹和鬣狗。群对群,狼群也只能屈居第三,排在狮群和鬣狗群之后。当然豺狼虎豹再猛,也不是人的对手,最凶残的还是人类。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风景不错 冯绍峰一脸蠢气!

    36分钟前
    • VW
    • 还行

    馮紹峰的角色善良有餘,智識則欠,念白有待提高。就觀賞性而言算是好看的,主題卻略顯模糊。多見人世的折磨與狐疑,而鮮有對生命真誠的敬畏與反思。不如《可可西里》。

    38分钟前
    • 介意
    • 还行

    电影证明了三件事:一,野性是无法用铁链锁住的;二,论小说改编电影,我们不比闲的无聊反乌托邦玩sm的北美片差;三,滥用3D可以让一部120分钟的电影比1200分钟还漫长

    42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凭什么满分,因为能让我哭的电影少之又少

    45分钟前
    • 小秦的西柚
    • 力荐

    狼演的不错 但不知道导演想表达啥

    46分钟前
    • 无牙仔
    • 还行

    讲述了一段人与狼之间的同性绝恋。

    48分钟前
    • Hushnore
    • 还行

    为了看这部电影,没能和宝宝一起体验他人生中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他和我老婆一起去看《兔侠》了),看完我就后悔了。我没读过原著小说,只是单就电影来说,完全没拍出“狼图腾”这三字的意味。它只是唤起了我的食欲,看完后我忽然很想吃涮羊肉。再就是让我想起了《小芳》这首歌……

    50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狼演得真好。驯兽师辛苦了。人马狼黑夜大战一段也很有印象。蒙族人有长生天,文革的汉人爱红太阳,狼再毒,盖不够独夫。不过,电影还是把讨厌的角色扣在了东边来的蒙人身上。冯绍峰的情感动机和最后结局都有些拧。神奇在于,故事在五十年前,但已经通篇在说今天的社会话题……

    5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片子要讲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只不过讲得太琐碎,态度又略带暧昧,一路捋下来并不是太过瘾。狼才是真正的主角,人反而次之了。陈阵这个角色就很讨厌,而冯绍峰的表现也很一般。由于拍的是草原的故事,大量外景、草原、蓝天等拍得都很美。狼马追逐那场不错。好在是个比较严肃的题材。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摄影真赞。早上看了天降雄狮,下午看了狼图腾,狼甩狮子好几条街。

    5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画面和音效都棒哭。但故事情节虎头蛇尾,好几处显突兀。感情戏也进展奇怪,缺少足够铺垫。还有对冯绍峰演的角色有一句评价很中肯''电影把一个插队青年活生生拍成了一个白领休年假。''

    59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