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7

    主演:何莉莉,林嘉,井莉,金汉,杨帆,金峰 

    导演:陶秦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洪熙官1977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剧照

    船 剧照 NO.1船 剧照 NO.2船 剧照 NO.3船 剧照 NO.4船 剧照 NO.5船 剧照 NO.6船 剧照 NO.16船 剧照 NO.17船 剧照 NO.18船 剧照 NO.19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何莉莉(唐可欣) 、金漢(紀遠)、楊帆(杜嘉文)、井莉(鄭湘怡)、嚴俊(杜沂)、林嘉(杜嘉齡)、金峯(胡如葦)、陳燕燕(唐母)、田豐、井淼

     长篇影评

     1 ) 黑色剑鱼,德意志钢铁U96

    看完之后电影中的几个镜头实在夺人心魄:
    1.遭遇英军巡洋舰,躲避敌舰潜入深海,舰内一片死寂,船员们都抬头望着上方,其实不可能看到什么,英军的超声波探测发出的蜂鸣和舰体被水压压迫的声音,头顶随时会落下的深水炸弹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令人窒息。
    2.舰长:沃纳,不要装英雄,你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舰长面对沃纳职责舰长不人道的质问:船上装了必须的50个人就几乎满了,你想救上来多少人呢?1个?10个?100个?我们接受到的命令是在发现敌舰的地方击沉它,剩下的,你去问发动这场战争的人吧
    3.U96于浮上水面,打开气阀的一刻,所有在指挥舱的船员都立刻扑向楼梯口大口的呼吸。
    4片最后回家时船员们又唱起了英军的军歌longroad,又再次说起要美美的干一个下午。
    5.始至终的配乐到最后听起来觉得完全不同了。
    6.舰长中弹后望着U96完全沉入水中的时候也倒下了,U96对这群德国人意味着什么,不谈战争立场,日耳曼民族着实令人起敬。
           影片中很多细节很有深意,不一一说了,这是部举手投足都真实透骨的二战经典,这不是什么米国英雄主义式的单方面的说辞电影,平实的镜头道出了战争就是赤裸裸的泯灭人性的残酷的真相,沃尔夫冈其实什么别的都不用拍了单靠这部电影就可以打上伟大的导演标签。

     2 ) 战争的无奈在于,不知道何时结束

    基本上概括为零特效和简单的爆破场面,聚焦在潜水艇内部发生的事情。

    电影告诉观众面对战争时,作为一首潜艇,上至指挥官、下至水手或是新闻兵,在面临危机时的真实反应。当潜艇深入海底躲避驱逐舰的深水炸弹轰击时,到底是指挥官气定神闲、神来一笔地几个命令就躲避敌人攻击并轻易地做出反击击毁敌人,亦或是只能通过改变航道、水深、速度来试图躲避敌人的轰击,潜艇里的每一个军人对敌人未知的攻击尽是感到迷惑和恐惧。德国U-Boat一度是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尽管不能与具备高科技仪器的现代潜艇相比较,但却是二战德国海上最为强力的武器。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即时拥有最有经验的船长,每一场战役都不是一次省事的活。作为一部80年代欧洲电影,没有昂贵特效制作,那么就更多地特写在潜艇内不同职责的人的神态,以及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形时的心理变化。犹豫一场发生在二战战场,一首潜艇上众人的心理历程。

    有开始,就有终结。胜利或失败,生或死,战争卷席过的地方,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总会是一片寂寥,那是人心理的茫然,也是战争来临时带给人的那份无助与绝望。战争中,很多东西都是意想不到的。有时候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灾难来临,谁能保证它会留给人类歇息的机会?

    经历很多,敌不过命运

    要看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209分钟!差1分钟就是3个半小时。有将近3个小时的内容都在狭窄的艇舱里,也进行过许多次“营救”。没有陨石,没有飓风,没有外星人,更没有特效,但说是灾难片也不为过。变幻莫测的海洋、不留情面的敌人,令人恐惧的深海水压都是环境和局势强加于这首潜艇的灾难,给予军人的考验是他们必须顽强地尝试存活;

    149分钟的剧场版一来少了太多潜艇中日常的片段,这些是会加深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对在潜艇中执行任务的军人的理解),二来为了匹配院线上映标准而达到时长缩减,对剧情本身有很大的伤害;293分钟的电视版(未剪辑版)则显得太冗长。而今年德国将重新拍摄这个故事,制作为单季8集的电视剧,可以看看经典是如何被翻拍的。

     3 ) 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只有残酷和求生

    首先声明,我看的是209分钟版。
     
    看完电影,第一印象,这条潜艇运气好得出奇。先后两次遭遇驱逐舰围剿,先后遭到三十枚以上的深水炸弹的攻击。在直布罗陀,被航空炸弹直接命中,被驱逐舰猛烈炮击,鱼雷管进水,蓄电池破裂,艇内充满毒气。沉入破坏深度以下,坐沉海底,居然还能浮上来,开回基地。
      
    在真实的战争中,随便哪一项,都能要了潜艇的命。这不是真实的战争,这是导演手下留情。
      
    导演让潜艇饱受磨难,最后在基地挂了。九九八十一难,死在八十一难上。让观众和艇员一起经历所有的磨难,然后才结束潜艇的生命。
      
    对海难的船员来说,望见海滩以后溺水而死,是双倍的凄惨。对潜艇兵来说,能死在水面上,是极大的幸运。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要和铁棺材一起坐沉海底。四万潜艇兵,三万阵亡,其中大多数都是这样的命运。
      
    如果大家觉得电影中战争残酷,那么真实的战争比电影残酷百倍。
      
    潜艇的船舱好像春运的车厢,拥挤、肮脏、闷热、汗臭刺鼻。难怪潜艇兵盼望早点把鱼雷打光,早点回港。打光鱼雷就需要遇到英国船队,遇到船队才有商船,它们是潜艇的目标。当然船队中也有护航的驱逐舰,他们是潜艇的天敌。
     
    驱逐舰是猫,潜艇是老鼠。水面上,驱逐舰比潜艇快,火力比潜艇猛。水下更是如此。对于驱逐舰的深弹,潜艇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只能拼命深潜,希望驱逐舰找不到自己,外加祈祷上帝保佑。
      
    潜艇发射鱼雷,看秒表,听到鱼雷爆炸的声音,然后是商船龙骨断裂的声音。这就意味着“老鼠”得手了,也意味着“猫”来了。“猫”不会轻易放过“老鼠”。后面的几个小时里,“猫”会用声纳反复犁遍嫌疑海域的每一寸角落,寻找那只做坏事的“老鼠”。稍微得到“老鼠”的一点蛛丝马迹,“猫”就会投下一连串的深弹。深弹不必直接命中潜艇,只要在一定范围内爆炸,水压和冲击波,就能粉碎潜艇。由于水几乎不可压缩,是很好的传导冲击波的介质,所以深弹在水下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水面。
     
    对潜艇兵来说,后面的几个小时,随时都可能挂掉,是最难熬的时候。先是越来越近的螺旋桨声音,然后是“嘀嗒”、“嘀嗒”的声纳声,接着是深弹落水的“噗噜”、“噗噜”的水声,最后是深弹爆炸的轰鸣。不知道哪一颗深弹就要了潜艇的命。一条驱逐舰开过去了,马上还有另一条。一会突然安静下来了,一点声音都没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走远了,还是在水面上守株待兔——关闭发动机停在嫌疑海域,静静地耐心守候,等待潜艇氧气耗尽,自动上浮。死亡不可怕,等待死亡最可怕。连续这样反复折磨,谁也受不了。在电影中,久经沙场的轮机长几乎崩溃。
      
    德国潜艇的主要目标是没有武装的商船。商船是潜艇的猎物,潜艇是驱逐舰的猎物。发射鱼雷攻击商船,代价是挨深弹,每个潜艇兵都清楚。商船被击沉,海员或溺水或烧死,潜艇兵不会援救。潜艇也一样,潜艇兵或溺水或窒息,驱逐舰也不能救助他们。一报还一报,现世报,公平合理。
      
    潜艇一旦坐沉海底,基本没有靠自己能力浮上来的机会。库尔斯克号坐沉150米,在和平年代都没有浮上来。老式潜艇坐沉280米,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还能浮上来?
      
    一条潜艇出航了,谁也不知道在哪里。按时回来了,就是回来了。没回来,就是被消灭了。他们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只能说他们在大洋深处长眠了。
      
    卷入战争的战士,不是杀人就是被杀,残酷的战争中他们努力做的就是求生。如果驱逐舰不猎杀潜艇,潜艇也会偷袭驱逐舰。这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
      
    导演不能展示真实的战争——如果那样的话,潜艇很快就挂了,没戏可演了。
      
    至于几十号人挤在春运车厢一样的船舱里,两个人共用一个床铺,几十号人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多月不洗澡,浑身油泥,爬满虱子,晕船的呕吐物没有地方处理,二十四小时听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十五天不见太阳,经常连续若干天不能上甲板呼吸新鲜空气,吃长满青霉的面包,没有刮毛的猪肉,等等等等恶劣的生活环境,和随时长眠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了。
      
    战争中,命如草芥的不仅是潜艇兵。德国步兵在东线被活活冻死,飞行员和飞机一起化为烈焰,坦克兵死在钢铁的坟墓里。
      
    当元首鼓励德国人为了祖国去光荣、自豪、义无反顾地献身的时候,多数德国人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轮机长想念自己生病的妻子,娃娃兵想念自己的法国女朋友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人都是有感情的。潜艇兵都渴望结束战争。他们是否后悔自己当年选择了元首呢?
      
    对于德国和被侵略国家的痛苦,每个德国人都是有责任的——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元首,选择了战争。
      
    亚洲也是一样。
      
    当日本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冲撞美国军舰的时候,当日本士兵被美国人的喷火器烧成焦炭的时候,当他们在暗堡中疯狂射击突然被美国的推土机活埋的时候,当他们被美军坦克碾碎的时候,是否想念自己的父母妻儿?是否后悔自己当年狗血沸腾地支持战争,去建设什么“大东亚共荣圈”?
      
    当美军对日本平民使用燃烧弹和原子弹的时候,他们是否想到了东亚其他国家的平民呢?他们还记得南京吗?他们知道这是自己应当接受的报应吗?当被俘的关东军被苏军送到西伯利亚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自己当年怎么对待中国战俘?
      
    战争并不伟大,也不浪漫。
     
    有一个纪录片名为《意志的胜利》,记述的是1934年纳粹党纽伦堡大会。从时间看,《从海底出击》讲述的是7、8年以后的事情。1934年所有的德国人都热血沸腾,要在元首的领导下,要为祖国献身,建立一个千年的民族帝国,享受幸福生活。元首说德国人热爱和平,但是决不软弱。
     
    德国人确实热爱和平,也豪不软弱。他们和平地吞并了奥地利、捷克,他们“反击”波兰的挑衅,“反击”苏联的军事压力。当他们能和平地吞并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就和平。当和平的方式不能达到侵略的目的的时候,他们就毫不软弱。
     
    德国人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元首,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元首,是他们自己消灭了不同的声音,是他们自己选择了战争。没有他们,元首不过是一个光杆司令,纳粹运动不可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他们是纳粹运动的燃料,这场运动最终化为熊熊战火,烧遍了欧洲。他们也为民族主义的疯狂扩张贡献自己的血肉和生命。
     
    到1942年,每一个曾经在1934年为元首狂热的人,都要经历战争的磨难。每一个怀疑元首的人,都被早关进了集中营,在强制苦役或者已经被处决。经历战争磨难的德国人,终于知道什么是元首宣扬的伟大而光荣的战争。然而,此时已经悔之晚矣。整个日尔曼民族被绑在元首驾驶的疯狂的战车上,向悬崖狂奔。作为个人,只能努力的活下去,活一天是一天。
     
    人们都是健忘的。和平的时候,人们往往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这就如同人在健康的时候,不懂得爱惜身体一样。这就需要有这样的影片不断提醒人们:当有人宣扬“为了民族的利益,拓展生存空间”的时候,且慢欢呼。须知,每一个欢呼的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沉痛的代价。

     4 ) 最好的潜水艇电影

    到后面我被震撼了,这帮军人活下来不容易,军人怎么也是政治机器,遭遇不测是正常的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假如命令是错的呢?

    它是一部不像战争的战争片。很少笔墨放在宏大的战争场面的呈现上。而是将触角深入了军旅生活的细微处。艇员此起彼伏的鼾声。毫不遮掩的放屁声。对于性粗俗到下流的渴望。艇舱内永远散不去的臭味。漫长无望没有尽头的海上生活。狂吼的暴风雨与整日整日的百无聊赖。因为卫生条件落后而蔓延的虱子。60多个人共用一间厕所的尴尬。它没有去谄媚观众对于所谓的壮伟震撼的战争场面的无稽想象。而是将其无趣的一面如卷轴铺开。讲述的更多的是平淡无奇的千日。场景腾挪转移也永远是那几个。四个人坐在桌旁用餐。一群人站在甲板上举着望远镜瞭望。收到警报迅速下沉时的戒备行动。看似乏味却自有属于真实的千钧之力。

     5 ) 《从海底出击》:二战战争电影扛鼎大片兼海战题材首要经典

    《从海底出击》:二战战争电影扛鼎大片兼海战题材首要经典
    笑独行解题


    《从海底出击》(Das Boot, or U-Boot 96, or Sukellusvene U-96, or Le Bateau, or Ypovryhio U-96 - Epistrofi stin Kolasi,潜艇风暴、特种任务、U潜艇96、U艇,西德,1981)

    堪称潜艇作战与生存教科书的二战海战题材绝对经典大片。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代表作。根据德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1年德国海军潜艇遭到首次重创后,奉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搜索并摧毁英国商船的U-96潜艇乖舛、荒诞的战争命运:准备返航时已是第65天,受损严重兼燃料将尽,却又受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执行新任务……即使在盟军驱逐舰攻击下不幸中弹、坐沉海底亦得以大难不死,却在返航庆典中被盟军战机击沉在德占法国拉罗歇尔船坞里……悲壮、沉痛的精神失落。U潜艇的坚不可摧与德国人的忍辱负重,毁灭人性的非常战争与耐受战争的非常人性。独特深沉,宏大精细,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不觉深陷,令人窒息。乔根•普罗斯诺(Jürgen Prochnow)、赫伯特•格罗纳米耶(Herbert Grönemeyer)、克劳斯•温奈曼(Klaus Wennemann)、胡伯特斯•班斯奇(Hubertus Bengsch)、马丁•塞米尔罗格(Martin Semmelrogge)等主演。

    (笑独行按:奥斯卡最佳导演等五项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该影片为R级片。拉罗歇尔(La Rochelle)为法国西南部比斯开湾东岸港口城市。史载德国海军U-570潜艇于1941年8月27日在冰岛以南约150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被RAF巡逻机发现,随后因遭到猛烈攻击而投降。据说该影片所本小说系根据二战时期两艘德国海军U潜艇作战经历改编,影片故事亦体现随行海军上尉记者视角。其间最精警的一句台词是——“如果你想学到领导艺术,就必须成为人格完整的人。”该影片尚有特殊任务、潜水艇等中文别名。该影片有片长不同的三个版本,即149分钟的剧场版、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和293分钟的未剪辑版,公认的最佳版本是导演剪辑版。西德、英国、法国曾于1985年联合将该影片改编为同名六集电视电影,每集50分钟。在下所见D9+D5影碟有两条中文字幕,片长为185+108分钟。IMDb该影片评分为8.5分,同名电视电影评分为9.4分。)

    影片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062_1581377_md.html(DVD影碟封面一)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084_1581377_md.html(DVD影碟封面二)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192_1581377_md.html(海报一)
    http://sc3h.photo.hexun.com/68616196_1581377_md.html(海报二)

     6 ) 结尾阵亡名单

    这部电影整体就是一群不希望战争但是也不逃避战争的热血男儿的战斗与求生的写实。 过程不谈, 总结一下结尾谁回家了,谁没回家。

    确认阵亡:
    搞笑二副
    跟法国妹子私定终身的舵手
    跟上面舵手配合的另一个舵手
    神经质轮机员 (不是轮机长!)

    不确定阵亡:
    艇长 (身上无致命伤,结尾呈现休克状态)

    确认存活:
    轮机长 健康
    医生/水听器操作员 重伤
    领航员 重伤
    大副 健康?
    绝大多数水兵跑进了船坞, 部分轻伤

    总的来说结局是较好的, 艇长把大部分手下都带回了家。 自己生死未卜,我倾向于是救活了。

     7 ) 纳粹之死

    影片以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记者的视角展开,写实的记录了希特勒失势时,德军潜艇的作战情况。执行任务的前夜,士兵们在酒吧尽情的狂欢,他们知道U型潜艇并没有强大到保障他们的安全,此行凶多吉少。法西斯组织的极大煽动性让许多年轻人不顾生死,满怀热情的参与二战,记者和从墨西哥赶回来的年轻上尉就是这群人的代表,他们还以为为了纳粹献身是无上光荣的事吧。侥幸生还的汤姆逊舰长说到那个“学画画的”的时候,年轻的上尉甚至报以仇视的目光。当然,事实会改变他们的看法。

    全片大部分在狭长的密闭舰仓内拍摄完成,在潜艇遭遇深水炸弹,被迫下潜的水压,及潜艇探测器搜寻时,摄像机对准了舰员,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驱逐舰螺旋桨声,潜艇探测器搜寻声,深水炸弹爆炸声的恐惧,观众和他们一起屏住呼吸,等待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简直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

    对舰长的刻画,正传达了导演对这场战争的态度。舰长深知负隅顽抗的德军撑不了多久,但还是为尽军人天职而服从着上级的命令,他凭借冷静的头脑和对战局的判断,带领舰员们躲避盟军的攻击,他只是希望能活着看到战争结束。他一边唱着英国军歌“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同时以英军为敌。他批评当局只会说大话,撒谎,把攻击商船当成战绩,为了完成任务,他又不得不冒险去攻击商船。他对商船上未被营救的船员动了恻隐之心,却又下令潜艇撤离现场。导演让观众跟着舰长一起,一次次反思人性的根本。

    两次拯救舰员的超级工程师兼轮机长更是显现了日耳曼军人的特点:顽强,勇敢,绝对服从。他和舰长一样厌战,但却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个任务。

    当舰长带领船员们逃离直布罗陀海峡,乘潜艇在大海乘风破浪的时候,他站在船桥上呼喊道:“他们在酒吧庆祝我们完蛋了,还没有,朋友!还没有!”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口号,而是替残酷的战争的受害者们吼出了寻求生存的心声。

    一群纳粹官兵就这样逃离了正义的审判?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结局。战士们终于熬过了在肮脏,狭小的潜艇中战斗的日子,在鬼门关转悠数圈,抵达码头接受同胞们欢迎,鲜花、啤酒、美女在等着他们了,没准还有铁十字勋章呢。突然,盟军的战机袭击了这个军港,身不由己的纳粹士兵再次身不由己的叙写战争的残酷,他们没能逃脱命运,成了希特勒野心的陪葬品。舰长身中数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潜艇就在眼前被击沉,痛苦、无奈的眼神让人动容。此时,悠扬的乐曲响起,为被卷入的无辜者奏响,也仿佛是在宣告民族主义野心家的必然失败。

    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回归人性,重新审视二战,让我想起美国近年在中东等地燃起的战火,值得深思。

     8 ) 转点IMBD看到的趣事

    译自IMDB

    那个Pilgrim从潜艇指挥塔上滑落摔伤肋骨的故事,居然是拍片的时候真实事故。导演开始还以为是表演,最后决定加入片中,保留在导演兼基本里。

    To simulate the storm in the Atlantic, a model of the tower was splashed with water from a large tank. Actor Jan Fedder lost his grip on the railing and was washed off the model, breaking a few ribs in the fall, one of the other actors instantly shouted "Man Overboard". At first Petersen didn't realize it was an accident but enthusiastically yelled "Good idea, Jan. We'll do that one more time!". Peterson still kept the scene and rewrote Jan Fedder's part in the film, so that his character spent a short portion of the movie in bed. The actor actually had to be brought back and forth from the hospital every day because of concussion. The painful expression on his face is real and not acted. (The scene which features him bedridden is available on the uncut edition.)

    演员们在拍摄期间被要求不许外出,为了保证潜艇队员那不见天日的脸色

    The cast was deliberately kept indoors continually during the shooting period in order to look as pale as a real submarine crew would on a mission at sea.

     短评

    10.31 三小时版,窒息、煎熬、等待、致命,欲望无法停息,意志无法止歇。狩猎、鏖战、重生、荣归、消逝。封闭空间,永不放弃希望,憾人心魄。人格完整意志完整,男人教程。

    6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密闭空间的残酷和求生,不光荣也不伟大,却把战争中最普通的官兵生活心理状态真实的展现出来了。看过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在海上阻击英国货船的那段历史,英国损失惨重。没想到德国潜艇大多数时候都在隐藏和躲避,也同样过的很惨。战争中真的没有赢家。结局反转,在海上遭遇大风大浪和那么多次攻击甚至停车搁浅在海底,都幸运的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想到回到祖国回到港口反而送了命,唏嘘不已!看电影的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三个半小时一直揪着心,最后荡到谷底。摄影配乐场景布置都很好,舰长太帅了

    10分钟前
    • 带刺的黑玫瑰99
    • 推荐

    一开始觉得冗长、重复、无聊,结果越看越觉得给劲,最后的逆境重“升”真是看high了,演员演技了得;密闭空间,压抑情绪,黯淡的灯光好像在每个船员脸上都写上了悲伤;舰长无情的面对死亡,在生的曙光面前,却湿润了眼眶,这种人格魅力真让我欣赏。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五小时的超长战争写实,拥有潜艇片的一切要素:幽闭空间,深水炸弹,舰艇对战,绝境逢生,不可逆转的命运...

    18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还行

    毫无疑问是最强的潜水艇电影。

    19分钟前
    • 僧撸矛机茅笆时
    • 力荐

    平实、冗长、出彩。都说潜艇电影闷,我倒不觉得,空间限制了只能直线推进,简单舒心,比看那些装逼导演故弄玄虚的解构片好得多,那种看得一头雾水的才叫烦闷。以德方视角拍的,看得情感难分敌我。比起这普通潜艇的伧陋,那“”红十月”核潜艇简直是豪宅,舰长还有小单间。原来还区分得出演员,海底呆久胡子拉渣后脸盲了。

    21分钟前
    • 小重山
    • 力荐

    长达五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并未尝有以何般冗长的难耐,相反《从海底出击》严谨的架构,残酷的真实写照,使战争阴云下人性的挣扎在潜艇这个幽闭的空间中得以极具张力的呈现,当那震撼为人唏嘘的结局到来,唯感这部以德国视角对战争的反思是如此深刻。

    25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看的是5小时未剪辑版。终于明白为啥有149分钟/210分钟的另两个版本了。因为未剪辑版实在是拖沓冗长。除了艇长和上尉外没有塑造出形象生动印象深刻的角色。很遗憾。优点也不少,多个出色的长镜头极好地表现出潜艇的幽闭,气氛的紧张。海战戏逼真而震撼。让我怀念小时候玩的《猎杀潜航》,忍不住去找来玩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真没想到这部电影是1981年拍的 ,比我年纪还大,佩服那时候的技术,现在看也不会说很过时

    31分钟前
    • ✨小宝贝✨
    • 推荐

    最好的潜艇片

    32分钟前
    • agean
    • 力荐

    结尾沉重一击,群像表演与空间惊叹调度,斯皮尔伯格一辈子也没达到这种高度!

    33分钟前
    • 尚在影
    • 推荐

    5个小时。原声乐不错。剧情也不错,扣人心悬,虽然冗长但不拖沓。

    34分钟前
    • 船长刚哥
    • 力荐

    5小时版,这长度也更能体现影片主旨。影片并不十分强调视觉效果,更多地是描写密闭空间里真实的在绝望和崩溃边缘徘徊的船员们。战争并不只是英雄和打打杀杀,更是对人类意志的考验。

    35分钟前
    • 彦夕
    • 推荐

    这是一部伟大电影,它有史诗级的画面和能量,在潜艇题材的电影中更是无人能及,在它的面前,《猎杀U-571》只能算是一场令人激动的游戏。电影让人令人无法呼吸般地绷紧神经,在紧张和放松之间往复来回,这源于电影出色的叙事结构和对于人物心理的描绘,带有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38分钟前
    • 韩伯愚
    • 力荐

    潜艇真是个邪恶又让人绝望的发明。

    40分钟前
    • 愔之
    • 力荐

    最好的战争片之一!狭小潜艇中精妙的运镜开创同类题材之先河。加长版近5小时片长却毫无拖沓感,随着剧情时间的流逝,形形色色的细节真切无比。我们跟随官兵们一起体验密闭空间中的绝望与焦虑,在意想不到的结局面前大跌眼镜,潸然泪下。影片消解了宏大叙事与英雄主义,呈现了最真实的人性。(9.0/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1981年的德国电影,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没有先进的拍摄技术和特效,一部纯正的男人戏,看完心情却异常的沉重。

    49分钟前
    • 夏洛特的舟
    • 力荐

    实在是好,5个小时不间断。。。最好的写实战争电影,和它比,各路好莱坞经典战争片儿加一块也是渣

    54分钟前
    • 沮!
    • 力荐

    一气呵成的导演剪辑版,三个半小时竟然不觉得冗长。虽然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沉闷。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配乐的渲染以及演员的表演,就会觉得很精彩。影片用狭窄场景,取得了宏大场面所特有的巨片气氛,被誉为潜艇片的经典。以战争中的一群普通士兵为主角,从人性的角度极其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期间一艘巡游于大西洋的德军潜艇:狭小的空间,让观众完全进入人物的情景,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影史上最好的战争片之一。8.3

    58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推荐

    最后一场潜艇里的戏,泛着青光的场景如地狱一样。写实的战争片,让观众承受如片中人一样的煎熬。一种生与死的对抗,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