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青春万岁

    青春万岁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9

    主演:丁珮,林沖,赵心妍 

    导演:井上梅次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洪熙官1977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剧照

    青春万岁 剧照 NO.1青春万岁 剧照 NO.2青春万岁 剧照 NO.3青春万岁 剧照 NO.4青春万岁 剧照 NO.5青春万岁 剧照 NO.6青春万岁 剧照 NO.16青春万岁 剧照 NO.17青春万岁 剧照 NO.18青春万岁 剧照 NO.19青春万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齣萬人迷的愛情歌舞喜劇。青年歌手趙克仁(林沖)與樂隊到日本旅行前,被夜總會老板委托,尋找他的女兒秋婷。克仁來到日本,遇到了少女花子(黃莎莉)、表妹荔萍(趙心妍)、女歌手蘇珊(丁珮)、以及冒認是秋婷的女子。克仁週旋於眾女之間,大呼吃不消。其實克仁真正所愛的是蘇珊,惟每次都被眾女破壞;克仁正煩惱之際,夜總會老板來到日本,認出了蘇珊就是他的女兒秋婷……

     长篇影评

     1 ) 认识了3种人,了解了2种人

    一、缺乏安全感女生

    女生有一段不一样的过去,因为找不到心理寄托,家庭分崩离析,很没有安全感。表现很单纯,但是容易不开心,发型,也被导演塑造成了齐刘海。

    这张更明显

    随着自己心态的变化,有人懂,有人爱,也更开心了。

    二、自我之人

    这张太经典

    得意的时候一脸傲气,

    自我,而且胆大,情绪激动

    失落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也没有人懂。连改正错误,也不是因为团队需要她改才改,而是他自己想改。是要自己的想法见解,但是太自我,就会出现得意时候就得意忘形,失落时候感觉全世界自己最可怜。原因就是,眼里只有自己,当然,一人开心全家欢,一人沮丧全家丧

    最后跟大家走到一起

    三、最好看的

    一股子清纯,忧怨的表情,故事中是个孤儿,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是典型的乖乖女。

    心绪荡漾了

    竟然是最佳女主角

    三、温柔团支书

    为什么我对这种女生不敏感,哎。

    四、思想能干型

    这张照片,可以看出这个女生的能量之高

    把蔡国庆给甩了

    有思想,灵动

    全家福

     2 ) Once

    意识形态重的令人发指,共产党员接受教徒,而越虔诚的教徒却越与党势不两立。信教的人都是受过伤害、有缺陷的心灵,结尾、被修女一手带大的孤儿呼玛丽放弃弥撒、偷跑出教堂奔向团日活动。尽管如此,却拍的无比青春阳光不尴尬,可见正能量也是有其生命力的,真诚、活力和生活的质感无论何时都动人。

    大卡车上的女孩向骑车的男孩喊道:我要毕业了!何时再见?

    男孩说:在大学的联欢会上。

    女孩答: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在国庆十周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

    电影真是神奇,银幕上的姑娘们也许比我的母亲还要年长,却留下了她们的正茂风华,后世的混乱嘈杂在彼时完全看不到痕迹。胶片定格的不是画面、而是时间。

    把所有的烦恼都让1952年带走吧,青春万岁!

     3 ) 不理解

    这部电影拍于1984年,可是很难明白1984年为什么要拍一部这样反映50年代初生活的电影,而且里面很多观念用1984年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不对的,比如对公私合营与宗教的反映。难道拍摄的目的仅仅只是因为王蒙这部迟到的作品?

    还有,为什么一部关于北京的电影,结果是在上海拍的。

    不理解。

     4 ) 影片《青春万岁》中杨蔷云与张世群的一段感情交流

    在那暖暖冬晴的冰场
    ——影片《青春万岁》中杨蔷云与张世群的一段感情交流

    [纪念电影百年·怀念老电影]

    范达明

    很难设想你会没看过影片《青春万岁》,很难设想你在看了《青春万岁》后会忘记那个暖暖冬晴的冰场!当你随杨蔷云来到那迷人的地方,你能不被她与张世群在那里的邂逅并霎时喜形于色与喜出望外的情绪所感染?

    看得出,对于这个比她高一届的男生、这个已是地质学院一年级大学生的张世群,杨蔷云是打心底里敬佩与羡慕的。除了片头片尾镜头里晃了他几下,以及稍后他给杨来过一封俏皮的信之外,张世群主要的露面就是在这冰场了。由于编导善于准确捕捉体现人物特定性格气质的典型素材与细节——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副表情或一种口气,使我们对张世群留下的印象甚至比篇幅相对更多一些的苏君乃至田林更深刻、更真切。请看:

    久违相逢,张世群显然没表现得像杨蔷云那么奔放与激动,但他内心含蓄的喜悦实也不在杨之下,这一点,无论是从他摆出一副大哥哥对小妹妹的关心关切的高姿态下多少显露的某种亲昵的调笑风格(如模仿一下杨在营火会朗诵的诗句啦,听杨讲故事时预见性地同她合拍地一起说出“从前”这第一个字眼啦),还是终于情不自禁地对着杨一个劲儿滔滔不绝地发挥起他那一整套滑冰的“整体美”的哲理时的激奋心情,都可见一斑。

    最使我感到有趣的是他在这位“她”面前请她吃她点中的糖葫芦的那番“表演”——也许他正是为了体现一下自己的滑冰(加请客)的“整体美”理论的实效性,也许甚至导演黄蜀芹也充满了与观众共同整体地来欣赏这种“整体美”的强烈兴趣,于是我们看到,表演的“舞台”被展开了,镜头被拉远并固定在一个可以预见会是最佳整体观照的角度:只见杨远远坐在原来那把长椅上,张世群先在近处买了几串糖葫芦,随后向纵深方向杨的那边滑去——注意,这始终是在一个固定的景深镜头中——你看,大哥哥这时有点含蓄地向小妹妹献起殷勤来了,这倒不在于张世群掏钱买了什么糖葫芦,而在于他滑过去献上糖葫芦时的那番动作——张世群很可能会辩解说是由于一下子难以克服冰刀下的滑动惯性,然而不管怎样,当他滑到杨的椅子边时,我们则远远地因而整体地见到他分明是灵巧地甚至是极美妙地围着杨的坐椅绕了一整个圈!

    ——何其洒脱的“骑士风度”,糖葫芦似成了“玫瑰花”,接糖葫芦(或“花”)的杨似成了美丽的“公主”!

    但这一切做得又是多么自然,多么和谐,多么坦诚,多么健康,多么美!

    接着,导演又让我们从对整体美的形体动作(远景)的观照进到对双双细部表情(近景或特写)的观照:杨拿起糖葫芦串就美滋滋地啃起来,面对冰场欢腾的景象,少男少女俩不时互相交换眼色,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相对莞尔一笑。你看杨的喜形于色的表情——90%的自然外加10%因兴奋与找不出词来说话而稍有点儿尴尬,被任冶湘演得多绝!

    而杨处在张世群绝不卑下的热情与冰场绝不冰冷的氛围之中,少女心中沸腾的热血使她自发地觉得下面该由她来表演什么了。于是她很自然地讲了个“雪姑娘”的故事。她讲得那么认真,仿佛听众不止一个而是一千个。此处,在杨的画外音中切入的一个个展现雪树与融冰化雪的静态与动态的雪景空镜,当是对杨如诗如火的性格内藏着的一颗晶莹透明的心灵作了圣洁与诗化的隐喻。而此时反打张的镜头,看到他半仰着自负的头、眯着眼睛盯着杨听得入迷:这与其说是被杨的童话故事之优美所吸引,不如说是被讲故事人神态与性格的优美所吸引!有人说这场戏表现了杨与张世群在少男少女纯真友情下所萌生的那种朦胧的恋情,而这至多是从张世群这方面来说是准确的。直到杨的故事讲完两人滑起冰来,杨在极度快乐中向张世群疾呼“我喜欢这样飞一样的生活”时(伴随的是冰场面面观的、摆动节奏甚强的蒙太奇短分切镜头),可以说达到了冰场也是整部影片对情绪(非情节)激化的极致,以至于杨自己滑倒在地,也觉得愉快,认为这应视为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在张世群的滑冰“整体美”的整套理论中!

    《青春万岁》的冰场这段戏集中表现了50年代男女青年学生的全部青春与热情及其相互间友谊与感情的纯真美好。它以共和国初年独有的时代特色使80年代的青年看了觉得艳羡;它证明《青春万岁》这一“青春”的题材与主题的生命力,证明用一部美的电影来复兴一个美的时代的伟大感召力与全部可能性。
                               

    1984年1月19-20日写于Y.C.
    2005年6月10-11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影片信息: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遮幅式宽银幕彩色故事片

    原著:王 蒙
    导演:黄蜀芹
    摄影:单联国

    主演:
    任冶湘(饰杨蔷云)
    张 闵(饰郑 波)
    郭凯敏(饰田 林)
    梁 彦(饰李 春)
    秦 岭(饰苏 宁)
    施天音(饰呼玛丽)
    马晓伟(饰苏 君)
    梁锦杨(饰张世群)





     5 ) 观影随笔

    从《青春万岁》到《人鬼情》,短短四年,黄导演的进步大的惊人。

    规整的叙事和视听语言,影片是好看的但对白过多情节直白没有丢掉戏剧的拐杖,口号多过内心表达。开片还是精心设计了一定的意象。

    杨蔷云是那个时代的化身,激昂向上澎湃,但却显得符号化不真实,无法做到细腻体贴深入人心。“我们的生活是积极的有目的的,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责任。”她张口闭口都是“改造”等口号式语言。得知了苏宁的不幸过往后,自己说自己过去太简单......

    呼玛丽显得格格不入,她美丽温柔,孤独悲情,她或许才是有信仰的女孩,而大家都没有信仰只有口号。可惜,最终她也难逃规训。

    “生活是一种匆忙的追求,恬静和安逸是对匆忙的报答。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快乐总是暂时的。”

    青春的群像总是叽叽喳喳活力满满的,但青春的个体却少不了困惑挣扎内心的角力。但个体的青春书写应该更注重主观化刻画,精神空间的描绘。

    上世纪五十年代,激情改造的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党的光辉照耀下,人人面色红润,张口就来的政治思想,青春正当时,一定要像打了鸡血一样。但跟同一时期影片相比,其实是生动的。何为进步何为落后。

    有些苦痛过去了,就不要对别人说了,因为痛苦只会加倍。“我还是个孩子,面对伟大的时代,我是这样贫乏可怜...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生活有宽大坚实的翅膀会永远温暖着你和我”这个婉拒的诗句我要学学。

    她们其实也都是时代下的悲情女性,有些是无知的激情澎湃,有些是清醒的迷惘挣扎,有的则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也有的是遭受苦难折磨。

    想要将讲述神话的年代神话讲述的年代进行平衡谈何容易。

     6 ) 他们的青春感染我。

       很老的片子,也许在很多观念很多表现上都会让现在的我们感到老土,可是,他们的青春却是那么的火热,那么的充满激情,让我是无比的羡慕:他们的生活很简单,目标很明确,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他们平时也会因为竞争而有矛盾,他们也有在那个年代每个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青春生活是努力的,是成长的,是张扬的,也是永远的!
        青春的样子也许与时代有关,可青春的真谛应该都是一样的,他们的青春感染了我,也在鼓舞着我!

     7 ) 那个时代的劲头儿

    那个时代,干什么都有劲儿,风风火火,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脸蛋圆圆红扑扑的姑娘,因为暗恋她的那个小伙子是蔡国庆演的。估计现在是不可能让这种体型和长相的女孩子担任主角了。因为不够瘦。

     8 ) 以前有个MTV

    以前有个MTV画面就是这个片子结尾部分。
    是一个男低音唱的,真好听。画出绝美的学校一幕。可总也不找不到歌名及视频

     短评

    所有的,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真好,青春的呼唤

    3分钟前
    • 今朝
    • 力荐

    为什么要在八零初把五零初的小说改编成影?除了女性导演对于女性题材天然亲近的因素之外,或许是因为:首先,王蒙小说发表之时就不在主流之列,作者本人更在五八划右,所以三十年后迟拍此作,并不是崇旧而更像在平反。其次,小说时代背景与八零年代存在多重暗合:国家正处在战时之中(抗美援朝与对越反击);教育重入正规,不乏超龄学生(张闵饰演的郑波和改开后二三十岁大学生)。前者决定了不能单纯走反思伤痕路线,因为没有人能用淡化爱国主义去赢得战争胜利。后者则使得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更容易对电影中那群看上去过于成熟的北京七中女生产生身份认同与情感共鸣。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601689193/

    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竟然是80年代初拍的建国头几年的事,挺少见的,那时候那种一切旧的抛到脑后、未来全是崭新的感觉应该是不会再有了。但是女主那种仿佛新中国是她打下来的领导人嘴脸实在太烦人了,每隔几分钟就要崩溃一次,想把她的脸怼进屎里。竟然有年轻时候的蔡国庆,真是抗老,过了二十来年那张脸都纹丝不动...

    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确实搞不懂为啥黄蜀芹在八十年代拍这样一个强烈参杂意识形态的片子,又不是十七年电影

    13分钟前
    • 小林林童鞋
    • 还行

    蔡国庆饰演的正太好萌啊 挺好的青春片,阳光朝气热忱。就是里面政治说教意味太浓,所以扣一星

    18分钟前
    • 月亮luna
    • 推荐

    大段大段政治格言式的对白只是时代烙印之一,我最受不了是喜悦场面为了说明同学们的"快活",背景总有数个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尖锐刺耳惊悚极了!

    19分钟前
    • SHAN
    • 还行

    资料馆2015.12.16.7pm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即“时间开始了”,导演在这里完成的是讲述神话年代和神话讲述年代的连接。通过学俄语、看外片、打球滑冰、舞会郊游、宗教的存在与斗争、世界视野的展示,在晃动的镜头和画框内部运动中重述了一个缤纷的五十年代,便于八十年代坐落的新民主主义中国。

    21分钟前
    • xīn
    • 推荐

    一部内容、色调、选角都完美贴合片名的电影,美到几乎可以忽略掉里面包含着时代特色的说教成分,绚烂多彩又充满希望的生活,朝气蓬勃又个性鲜明的女孩们,女校出来的导演真的很会拍女校生活,看完就只想高呼“青春万岁!”后半部分出现了两次的Nearer My God to Thee更是神来之笔,让人感受到一种温和又平静的力量,映着女孩们的脸庞和身影十分美好。只是,处在2022年听到1953年夏天的杨蔷云和张世群大声约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见”时突然心酸,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不是一群十七八岁,站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青年所能想到的了。【ps 之前还一直遗憾马晓伟和邬君梅没合作过,没想到人家在自己分别24周岁和16岁时就在同一部作品里出现了,联想到他们后来的戏路发展,嗯~真的很有意思hhh🌝】

    26分钟前
    • B. B. O'Hara🎐
    • 力荐

    四星-:“我有信仰,和你们不一样”,“张士群,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像飞一样”,“还记得我么,我请你跳过舞”

    27分钟前
    • 罗西基
    • 推荐

    7/10。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审视片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仍很豪放,呼玛丽和苏宁完全从政治话语的氛围中脱离出来,她们最终完成革命式的杀父行为(神父被捕、举报不法行商的父亲)并非强加说教的引导,而是对女性私密团体的依赖,不只是两个姑娘紧紧钩住拇指发誓的震撼性表白,杨蔷云给苏宁房间布置上卓娅的手绘画,象征群体成员的亲密照进了苏宁的封闭世界,产生近乎女同性恋的爱慕;广场游行、毕业典礼、夏令营和诗朗诵的集体狂欢,来自作者亲身经验而非空洞的视觉符号堆砌,带出了改革开放后健康、积极的主色,开头青年们举着火把聚合成熊熊篝火响应旁白里燃烧的信念,如此直白的呼应手法强调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激情,镜头内外流动着羞涩复杂的情感:呼玛丽参加长跑比赛摔了又起的信仰重建,杨蔷云在北海公园溜冰滑倒的单纯快乐,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鲜活魅力。

    3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很难给分,也不懂你们说的意识形态,但我是真的很喜欢那个年代单纯执着的感觉。上网查了一下,呼玛丽的演员人生经历真是震惊了我,张海燕那个时候真是萌萌圆圆的超可爱啊。

    34分钟前
    • SoyMonica
    • 推荐

    好吧,我想说,这是一部充满了青春的激清与完全具有时代标签的中国老电影,很多让现在人感觉空洞、虚伪的豪言壮语,在那个时代都显得真实与自然,向往那种理想的生活,但对于现在毫无信仰的年轻人而言,这已经成为一种笑谈。

    38分钟前
    • 葡萄藤
    • 较差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爸妈听到《青春万岁》,顿时激动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今晚就看这个!”80年代的电影,讲的是50年代的事,却也给我的60后的父母带来过无尽的热情和向往。可是看下来却是相当煎熬。本片虽然有着时代的合理性,却又明明非常反讽。一切都是新的,却又那么摁捺不住地要砸毁一切旧的,一切旧的,都带有着无法克服的错误,这样的思潮明明会将他人和自我都赶尽杀绝。或许我的父母并不是怀念那个年代,而是怀念自己还年轻,怀念那种一切都是新的,伸手出去就是新的感觉。而实际上,现时也是新的,都是伸手出去就是新的。在今天这个特殊时期,下一个阶段更是新的。而我们这一代人,要有他们那样的精神面貌,但不能像他们那样简单、冒失,爱放炮。把苛求纯粹、憎恨异己当作信仰,把包容并蓄当成无信仰无底线,我们这一代人,不会服。

    43分钟前
    • 丑嘴唇
    • 较差

    快活!完整的快活!等待快活的状态!青春万岁!真是不简单啊,虽然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但是那股单纯热烈真是无法抵挡。享受完整的快乐,第一个五年计划见!另外就是老北京,那个时候在北海滑冰,真是好。

    44分钟前
    • 有戏
    • 推荐

    色彩好,奇怪的是为什么1983年会排出这么一部像五十年代初的电影呢,这跟八十年代气氛很不同啊

    4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果然信基督的有一种现代气质,信社会主义的都很傻。热衷于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私营老板女儿对生活感到痛苦的四合院小姐,个人主义的好学生,被修女养大的不合群孤儿,无肉不欢的胖姑娘,小小年纪就从事党团地下工作的热心姐姐,大家的青春。

    50分钟前
    • 青山好景
    • 推荐

    这是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很喜欢..前几天在电视上又看到了,片中的每个女孩角色鲜明,尤其是女主角,那种崇尚自由的崇尚快乐的性格,真是让我羡慕不已..

    51分钟前
    • 邻家小猫爱吃鱼
    • 力荐

    篇幅比小说少了很多。重点侧重在同学之间的关系上,对个人的描写少了很多。家庭背景只有呼玛丽和苏宁的提到了,其他人一概不说。郑波的戏份少了好多,杨蔷云成了第一主角。最后一场,毛主席并没有出来客串。张闽真是美极了,气质惊艳啊。

    56分钟前
    • tiiiiin
    • 推荐

    这部电影拍得太好了!尤其是女主角的演技,完全演出了社会主义少女的形象!

    59分钟前
    • 方東美
    • 力荐

    八十年代初,拍摄一个来自57年创作的51-53年的文本,以跃过难过的十年,直接和解吧。斗志昂扬,“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见!”;把灰尘打扫干净,老上海式的生活绘画要让位给抗美援朝与革命典型,但这在80年代并未能持续太久。换了人间,又把换了人间换了。

    1小时前
    • KuningTelur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