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倾国倾城

    倾国倾城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75

    主演:卢燕,狄龙,姜大卫,苗天,萧瑶,凌波 

    导演:李翰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洪熙官1977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剧照

    倾国倾城 剧照 NO.1倾国倾城 剧照 NO.2倾国倾城 剧照 NO.3倾国倾城 剧照 NO.4倾国倾城 剧照 NO.5倾国倾城 剧照 NO.6倾国倾城 剧照 NO.16倾国倾城 剧照 NO.17倾国倾城 剧照 NO.18倾国倾城 剧照 NO.19倾国倾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绪二十年,西太后(卢燕)六十岁,虽然已「还政」于光绪帝(狄龙),但实际上依然大权在握。又派小太监寇连材(姜大卫),以侍候光绪为名,实作监视。光绪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因优柔寡断,致无法摆脱西太后的操纵;幸有珍妃(萧瑶)安慰,但又遭皇后(凌波)等陷害……   第12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   《倾国倾城》(the empress dowager,香港,1975),邵氏兄弟公司荣誉伟构,李翰祥历史宫帏片权威代表作,邵氏旗下大牌明星云集一堂,是一部描绘慈禧垂帘听政三十年后清宫权利斗争的历史巨铸。著名美籍演员卢燕饰演慈嬉太后,破格起用动作明星狄龙饰演窝囊的光绪皇帝,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材本是给狄龙配戏的,锋头却直盖主角。影片荣获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年)- 优等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卢燕),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

     长篇影评

     1 ) 倾国倾城的观影后感

        尽管看完了此片还是未能理解电影名字背后的含义,放假的几天,闲来看邵氏经典电影,从风月片再到下载李氏的晚晴史电影。75年上映的电影,80后的我还未来到这个世界,对邵氏电影只知道当时很流行,便以为是过时之物,最近邵逸夫先生的逝世,网上又重新兴起对邵氏电影一股怀旧的小小潮流。一开始,只是下载了风月片,看完了才知道,当时导演和演员多么了得,看似情色却是一幅幅浓重的中国民俗画,雅与俗都恰到好处,简短的小故事令人啼笑皆非,又有一种警世恒言的味道,妩媚和艳情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却是别致和讲究的美,剧情的巧妙构思更是令人回味。
        再谈到此片,当然导演的大才简直太令人佩服了,尽管没有《末代皇帝》那样在紫禁城拍摄出来恢弘气势,能将布景和室内做到以假乱真也绝对是叹为观止。电影巧妙地将国事、家事和天下事巧妙糅合在一起,中日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光绪选妃、杖责李莲英、慈禧太后大寿,光绪、慈禧、恭亲王、珍妃、李鸿章、翁同龢、李莲英和寇连才各个人物鲜明,孩童般纯真却忧国忧民的光绪,狡诈无耻小人到底的李莲英,半聋半哑的老祖宗恭亲王,以一人之力战日本的李鸿章,自诩清流却无实干迂腐之翁师傅,识字不多却敢上条陈的小太监寇连才(他的胆色比光绪皇帝好上百倍)。慈禧人物最复杂,光绪皇帝叫她“亲爸爸”,她无时不在宫廷中提醒众人她才是这个风雨飘渺的帝国真正的主人,李莲英是她的亲信,就算“贪点就贪点,这不算个事”,乾隆在世之时,嘉庆皇帝尚且不敢对和珅,光绪皇帝竟敢对她的奴才李莲英杖责。慈禧牢牢地控制自己的权力,维护已经千疮百孔之大清的江山,在光绪皇帝面前她扮演着慈母和严厉的爸爸两个角色,担心光绪不争气又担心年幼的他听信“小人谗言”对她不孝从而对她的权力构成威胁,国事在她眼中似乎就是她的家事(这就是封建帝国最大的悲剧,战败和割地看上去那么轻描淡写,通过割让土地换来“朝臣和谐局面”和“家里的安宁”也是在所不惜的,但大门口的敌人们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大块蛋糕),总是恩威并施,但外国侵略者是她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她能教训不听话的光绪皇帝和臣下,但她对于外国的侵略也无能为力,她似乎最后只想安静地躲在颐和园,奢华地过大寿,安享晚年。本片的主角是西太后,所有矛盾和冲突都集中她身上,但她本身也是自相矛盾,在结尾年少未识字的小太监寇连才冒死上条陈,条陈的内容看似荒唐和文理不通,但那些却是生活在深宫中亲睹一切悲剧的小太监欲发出最原始的良知,但慈禧证实他不是幕后有人操作而为之,她也为之动容而欲怜悯,但那些根深蒂固的祖宗之法和贪婪自私腐朽的官僚阶层,她也无可奈克。
       慈禧又好似导演欲借其口道出晚晴的悲剧实情,大清朝只是个纸老虎,远远看还行,但近处则漏了陷,不懂事的光绪和无知的翁师傅硬要开战,如今这层纸被捅破了,还不是别人说怎样就怎样。
       值得一提,还有片头出现的,群臣早朝的一幕,一开始电影就有很强的带入感,几个自私腐朽无知的朝臣的聊天便可以看到清王朝的没落与腐朽,他们对于朝鲜的无知,对日本的无知,更可笑的事情,他们这些长期被李鸿章大人压在头上的所谓朝中大员更关心是他们是否能看到李鸿章被皇帝训斥一番而让他们从中找到一些平衡和安慰。这一幕与结尾寇连才的条陈形成强烈的对比,简直是神来之笔。还有一幕,廷议是否签订马关条约之时,提议的两位大臣,拉出“缅甸、某某国”无知大臣荣禄和提出“用竹竿将日寇赶下海”的刚毅,更显出天朝上国官僚阶层的无知和封闭,连总是被蒙在鼓里的光绪皇帝都嗤之以鼻,但下一幕却是李鸿章和翁同龢的下台,上台的军机大臣和直隶总督却是上面的两个满大臣,真正的无比讽刺。
          大清王朝一如剧中的恭亲王,衰老已经动弹不得了,说句话都要歇息好久,他再也不是当年单骑回北京与洋人和谈的六爷了,再也经不起一丝风雨,但宫外的天空却是那么黑暗,凄凉的风与冰冷的雨似乎再酝酿一次更大的风暴,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和恭亲王的命运似乎是早已经注定的了。
         所以电影不仅拍得好、演员演得好,导演编排得更好,李翰祥的清宫史电影绝对是经典,无论是史实还是掌故都处理得如此大气、巧妙。
       

     2 ) 倾国倾城的是狄龙还是姜大卫?

    据野史记载,寇连材是慈禧派到光绪身边监视他的小太监,但是日深月久,寇连材被光绪忧国忧民的言行所感动,有一天,他突然跪在慈禧面前,极言皇上英明仁孝,忠勤为国,劝慈禧不要掣肘,慈禧大怒,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寇连材作为一个太监,心怀家国而不惧死,是值得为他作书立传的。当满朝文武还比不上一个太监,那大清它能不亡吗?本片据说给寇连材加了很多戏,既然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已经被无数次地歌颂,研究,展示,那给这个不畏强权的小人物以更多的关注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戏加的倒也并不算多,何况姜大卫塑造的小太监又是那么的可爱呢。

    姜大卫确实是实力派,活泼可爱他可以,凌厉肃杀他也可以,温柔缱绻他可以,心狠手辣他还是可以,总之姜大卫是独一无二的,有人说梁朝伟像他,但是梁并不具备那种冷峻的气质。在姜大卫那张并不完美的脸上,有种摄魂夺魄的魅力,让我擦下口水先----以至于不管多烂的剧,只要是他演的,我都能看下去。

    真实的李莲英其实绝对不可能像片子里这么傻,太后年事已高,皇上正值壮年,敢得罪皇上?不给自己日后买个保险?据传光绪和李莲英关系还是不错的,李莲英宫里服侍那么多年,这点心机没有,怎么当总管太监?但是这部电影里必须得有个奸角,舍李莲英其谁呢?也可以理解。杜撰他有个妹妹,还去选妃,这就有点扯了吧,太监妹妹有资格选妃?兄妹俩都有些脸谱化了。

    片子里把恭亲王抬得挺高,实际上你给恭亲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慈禧面前挺腰子。慈禧用得着他的时候是小叔子亲嫂子,用完了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至于恭亲王说文宗留了什么遗诏,这真笑话了,文宗最防备的就是他。假如当年顾命大臣里加上恭亲王的名字,慈禧能否掌权半个世纪之久就是未知之数了,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人是受限于自己的识见的,慈禧只是一个27岁就死了老公的小寡妇,让她挽大清狂澜于既倒,属实难为她。片中寇连材的质问掷地有声,大清亡了对太后又有什么好处呢?但慈禧是没有这个见识的。或者这么说,一个人一旦陷进权力的漩涡中,他就会反过来被权力所控制,难以挣脱,最后仅仅为了维持权力而活着。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慈禧要守住自己至高的权力,就必然要牺牲其他人和国家整体的利益。权力又是任性的,海军军费可以拿来修园子,过生日穷奢极欲,再苦一苦百姓而已,有什么要紧?“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被时人改成“一人庆有,万寿疆无”,多么辛辣的讽刺。识见不足以支撑治国的能力,这是慈禧的悲剧。

    片里有一个情节蛮可信的。寇连材天天去敬事房翻光绪召幸过谁的小册子,“没那么八宗事”。咱们也都看过隆裕皇后的照片,怎么说,演隆裕的演员还是长得太好看了点。不止是隆裕和瑾妃,还有同治帝留下的几个妃子,看过一次照片,长的叫一个一言难尽,谁看了不流一行清泪?狠狠地理解了同治为啥要去逛窑子!当皇上也不容易呀,哎。

    好在光绪还有个珍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演珍妃的演员真美貌,和狄龙的光绪真可谓郎才女貌,一对璧人。狄龙有贵族气,往那一站天然就是个九五至尊啊。光绪那种委屈,愤懑,忧虑,狄龙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如果光绪是个昏庸之辈倒还罢了,可他偏偏是个胸怀大志的有为青年,所以后世对他的遭遇就给予了更多的唏嘘与同情。慈禧对自己亲儿子尚且不念母子之情,何况对自己外甥呢?虽然不至于当着大臣的面掌掴光绪,但是据传慈禧曾打落过光绪牙齿。作为一国之君,于公于私,光绪的反抗都是必然的。但是想靠政变除掉慈禧,光绪显然还是幼稚了点。慈禧可是靠政变起家的,顾命大臣哪个不比光绪狡猾百倍?到头来还不是输给慈禧作了刀下鬼?光绪变法急进是为拯救清王朝江山,但以他处境来说,不如慢慢熬死慈禧,再作打算。

    虽然情节不经推敲,但是片子的色彩和场面是真的经典。不当它是电影,当成一帧一帧的彩画看也是极美的。但是有一幕我愿意把它看成是真的。在那个暖洋洋的午后,皇帝和小太监在屋子里嬉戏打闹,那是紫禁城里遍寻不见的童真的快乐,那是两个悲剧人生互相的珍惜,那是残存在记忆中的温暖,是沉重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光绪和寇连材,不,是狄龙加姜大卫,才真正当得起倾国倾城啊!

     3 ) 是真的历史吗?

        电影当然不是真的历史,更何况当下的电影已经沦落到只有人名对,其他一概不论的地步,如赤壁,如一些献礼片。
      倾国倾城绝对是一部严肃的史诗片,是一部经典的邵氏片。但李莲英真的是那样子的吗?真的就是慈禧养的一条狗吗?但据史书说李是一个很合格的太监,对光绪和慈禧都不错,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为缓和调解双方的矛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雷雨》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的文艺作品是需要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总暴发的,黑暗面强大才彰显悲情。但如果当成正史看,确实对李莲英不公,对慈禧也不公,幸亏李没有后人,不然情何以堪!

     4 ) 皇上不急太监急

    寇连才这个小太监真有趣。操不着的心,他非要操。管不了的事,他硬要管。西太后霸者皇权不撒手,他要管。皇帝佬儿下不出崽儿来,他也要管。赋税民生、两帮交战,件件事都有他跟着瞎掺和!当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说到底,皇上不是不急,只是急不得。列祖列宗,天下万民,兴亡荣辱全系于他一身。时势容不得他有半刻的鲁莽,一转念的轻率。
    太后老佛爷大权在握,他空怀壮志,却吼不得、怒不得,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李莲英贪赃枉法他不敢治罪;珍妃蒙受不白他没胆喊冤,相伴多年的帝师翁同龢,被迫告老还乡,他眼圈含着泪,却半滴也不敢流下来。老佛爷发话了“她要图个顺心,谁不叫她顺心,她就不叫谁好过。”城之将倾,国之将亡,身为一国之君却拿不出半点注意。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说道此处,鼻中一酸。这是戏,不是历史。但却偏偏有历史的厚重。

    ---------------------------------------------------------------------------------------

    李翰祥是学画出身,早年就读北平国立艺专。读书时常去故宫写生,也是个有“清宫”情节的人,在他的镜头下,宫娥捧出成盘的佛手,香炉升起袅袅的轻烟,当真是万千气象。真喜欢这样的古装片,如今的“宫女”不端上火龙果来就算好的了。
    清晨的一碗豆腐脑,轿夫口中默念着的口诀,都使这部电影呈现出一种风俗画般的格调,处处活灵活现。皇上与小太监打闹被撞见,愤愤的说“皇上,皇上怎么样?皇上不许笑笑?皇上不许玩玩?皇上就不吃饭?皇上就不拉屎了?”这是李翰祥的好处,接地气儿。见惯了正襟危坐,这般长着肚脐眼的皇上真是久违了。怪不得那些批发来的洋段子也能叫他讲的“土”味十足,妙趣横生。
    李翰祥曾说,他拍了那么多风月片就是要争取一个票房价值,争取老板对他的信心。有了这份信心,一毛不拔的邵老板才肯斥巨资搭建宫殿内景,集合旗下众明星拍摄这部《倾国倾城》。后事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这部电影拍的很有高度,在香港这弹丸之地竟然也造出了万千气象。像是末日之前的狂欢,最后一次抹亮了“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招牌。也正是这部《倾国倾城》给李翰祥带来了80年代赴内地发展的机会。(各大机关单位组织的内部电影观摩,使得高层领导对这位成人片导演“印象深刻”。)李翰祥终于有机会在魂牵梦萦的故宫实景拍摄了,批发色情小段子的咸湿导演摇身一变,竟成了人民艺术家。足见有梦想还是值得去追的。
    80年代借故宫实景拍摄的那两部宫闱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小的时候在CCAV—6看过,难得在“和谐、严谨”的创作方针下依然保有鲜活的姿态。对“玉兰用手绢折成的小耗子勾引皇上的段落”印象深刻,还模仿过,人家“玉兰”灵巧的弹了出去,我却每次都直接跩到地上。连累老妈多洗了好几条手绢。
    《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精巧仍在,却不见了《倾国倾城》那股子劲儿。两部电影看下来,只记得些零星的段子。整体却很叫人发懵。
    学过画画的都知道,起笔先要画出大型,描画细节时也要顾及到整体。否则睫毛一根根描的很翘,两只眼睛却一高一低,美人也画成了妖怪。这叫“手碎”。料想李导演学画画的时候也没少范“手碎”的毛病。他的电影每个细节都处理的很有趣,放到一起却叫人犯迷糊,他到底是想表现什么呢?三段式的风月小品到还好说,完整的故事则很难不跑题。
    这部《倾国倾城》算是少数能抓到主题的电影。大概是有部《清宫秘史》珠玉在前,抑或是李大导演憋闷的太久,全片从头至尾弥漫着压抑、破败的气氛,拍出了一副亡天下之相。
    有人说,以小太监之死作结显得有些奇怪。毕竟,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只不过是历史的微末,小指甲盖便可以碾死的蚂蚁,拼尽了了性命也不过是叫老佛爷多皱了下眉头。飞蛾扑火自然是愚蠢,但这份敢作敢为却不得不叫人赞叹。国之将亡,锦衣华服掩不住萧条,这当口,总要有人喊出声来。寇连才有什么好怕?拼到底不过是贱命一条。正如他自己说的:“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英雄不问出处,这个不足称的小太监是个英雄!他必须要死,且《倾国倾城》必要已死作结。
    影片的结尾,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才含泪与主子道永别,狄龙饰演的光绪皇帝默默的背过脸,憋住一口气,却禁不住热泪盈眶。这一幕在张彻的电影中早已看熟了。没想到,抛开了血浆、白衣、胸大肌来看,到有一份别样的感动。寇连才上路了,出了宫门便要永诀于人世,正如所有武侠片中少年英雄,留下了一个渐行渐远的身影。寇连才不仅是寇连才,站在他背后是小皇上、李伯爷、翁师傅、王总管,是所有敢怒却不敢喊出声的人。
    故事就此收场了,如果是西片,通常还会加个小尾巴,万家灯火通明,印证着英雄所踏出的每一步皆有意义。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样已经够了。中国式英雄未必有拔山之力,却必要有血气之勇。
    ----------------------------------------------------------------------------------------
     
    豆瓣讨论区里面有一则留言,说《倾国倾城》的阵容套拍《鹿鼎记》,连衣服都不必换。衣服或许可以将就着穿,故事的气场却差向了两条道。依我看来,《倾国倾城》更加张彻,反倒是《鹿鼎记》更加李翰祥。

     5 ) 我喜欢遥不可及的他

    是无可奈何的遗失了

    有很多确实和历史不符,我是冲着光绪皇上去的,不得不说。“狄龙配得上光绪皇”是我见过所有饰演光绪皇上里相貌最出色的,里面的珍妃也是我心中的绝色佳人美女。真是才子佳人,妙不可言!选的太对了!就是皇上和珍主的性格反过了,萧瑶(现在应该是奶奶了吧)演的珍妃在里面多愁善感,文静,抑郁,敏感,温柔……狄龙(现在应该是爷爷了吧)活泼,胆怯,时而儒雅,时而懦弱的对待慈禧这个老妖婆,时而发脾气(都怪那些太监宫女不把他皇上放在眼里)……其实我比谁的知道历史上这两人性格相反过来的。这样也好,尝试把两个人的性格互换,体会各自的心情。不管是《清宫秘史》里的光绪皇上,亦是《甲午大海战》里的光绪皇上,《苍穹之昂》里的光绪皇上(这些都是我看过的)……其实每个都好,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倾国倾城》《瀛台泣血》里狄龙的光绪,萧瑶的珍妃。以后经年,我都会再次重新用心看这些电影。我知道,再像,不像,都是他的影子。我真心喜欢的是历史上的光绪。

    晚灯的等候
    这次,这一世,我不会放开你的手
    有你在我身边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区区冷宫又怎样
    可是瀛台里的他却让心不安
    哪知这一面,竟是最后一面。我知足了。
    十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呢?我不敢想象。

     6 ) 好一曲别致的政治挽歌

    本来我是极为讨厌宫廷戏的,勾心斗角,看得人窝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屈辱事件,更是让我义愤填膺、大动肝火,这也是我不愿看这类戏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看了一半的时候,让我又产生了这种想法,几乎不欲再看。但是强忍悲痛看完此片,我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此片中最为出彩的乃是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此乃是此片的画龙点睛之笔,乃以小博大的绝佳展示。试想,一个小太监都能有如此大的胸怀,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大清真是气数已尽,必亡无疑。慈禧权倾朝野,李莲英狗仗人势,光绪帝懦弱无能,恭亲王义愤填膺,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中恭亲王的扮演者演得真是好啊,最后一番慷慨激昂的发声让我感慨万千,泪流纵横。

     7 ) 晚清烈宦寇连材

    寇连材(1868—1896)原名寇成元,进宫以后被赐名为寇连材。一八六八年,生于直隶昌平州(现在是北京市昌平县)南七家庄,家境小康。其父寇士通,粗通文墨,秉性豪爽,好打抱不平,为受欺压的穷苦农民出气。寇连材读过几年私塾,稍大即边务农边自学,不仅读了经史子集,还通过在城里做事的亲友,借阅了洋务派和维新派所写的书籍报章。加之京畿消息灵通,对于朝廷的帝党后党之争,以及列强的步步侵略,也多有所闻……

    当时时兴早婚。寇连材十五岁时与铁匠营村张氏女结婚,生有两男一女。一八九一年,寇连材二十三岁时,他父亲寇士通为管穷朋友的事,与鲁疃村的大地主赵灿打官司。赵灿的儿子、女婿都在衙门里做事,官官相护,反诬寇士通有通匪嫌疑,结果有理的官司没打赢,自家的几十亩地倒被赵家讹去,几乎倾家荡产。寇士通一气之下,卧病不起,含恨而死。

    23岁寇连材,接连遭祸,无法维持生计,只好跑到北京去寻找出路。经一个太监的介绍,被阉后进了清朝皇宫,给慈禧太后梳头。由于他聪明能干,做事精细谨慎,“侍西后久,颇得力”,很受慈禧喜爱,凡西后室内会计皆使掌之,待遇十分优厚。后来随着慈禧对寇连材的进一步信任,又把自己屋内的经费收支一并交给他管理。

    然而慈禧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在她面前看似柔弱、自称“奴才”的太监,后来针对她做出的一系列与社会进步相左的行为时,竟表示“大不谓然”,并因此向她“屡次几谏”。当时慈禧尽管恼怒于寇连材身为太监,竟敢对她说三道四,口出狂言,但最后还是念其“少而贱”而饶了他一命,只是对他严加痛斥,然后把他贬黜到其他部门打杂。直到一年过后,才重新把他召回身边。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绩,慈禧卑躬屈膝,竟然下命让清政府与日本在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进一步落到了日本侵略者手里。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反对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提倡变法维新,得到光绪皇帝支持。以慈禧为首的顽固保守派却不肯刷新政治,一味搜刮和向外国举债,以交付赔款来供个人享乐,置国家与人民于水火之中。

    寇连材“日愤懑忧伤,形于词色,时与诸内侍叹息国事”,进一步看清了慈禧的嘴脸,忧患着民族的危亡。强烈的爱国心,驱使着他下定决心,以死向慈禧进谏。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又见慈禧“别令太监李莲英及内务府人员在外廷造谣言,称皇上之失德,以为废立地步。又将大兴土木,修圆明园以纵娱乐。君(寇连材)在内廷大忧之,日夕皱眉凝虑,如酵如痴”。以至众太监都认为寇连材不是疯了就是病了。连慈禧见到寇连材,也对他作如是观。

    梁启超描述道:“丙申(1896年)二月初十日早起,西后(慈禧)方垂帐卧,君(寇连材)则流涕长跪榻前。西后揭帐叱问何故?君哭曰:‘国危至此,老佛爷即(使)不为祖宗天下计,独不自为计乎?何忍更纵游乐生内变也!’西后以为狂,叱之去。”显然,这个已经有过教训的太监,竟敢继续如此大胆忤逆,居然还到她的床榻前进谏,慈禧若不是以为寇连材病了疯了,这次应该不会再轻饶他,岂是骂一声“滚”就肯善罢甘休。慈禧以为他在胡言乱语,一顿臭骂,将他赶了出去。

    口谏不成,寇连材下决心书谏。接下来,寇连材说家里有事,一连请了五天假。原来此时寇连材已暗下决心,要向慈禧最后冒死一谏,他这次请假回家,一是向家人诀别,二是将一本笔记托付给弟弟(一说哥哥)保存,里面是他多年在宫中做太监记录的私人档案。他决心既定,家人哭求也没能拦住他。五天后回到宫里,寇连材又把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分送给了其他太监。

    在2月15日,他把早已写好的奏折交给慈禧太后。他自然明白,随着这份奏折递呈给慈禧,他也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慈禧。这份奏折主要内容有十条:“一请太后勿揽政权,归政皇上;二请勿修圆明园以幽(软禁)皇上。其余数条,言者不甚能详之,大率人人不敢开口之言。最奇者末一条言皇上今尚无子嗣,请择天下之贤者立为皇太子,效尧舜之事。”今天看来,这最后一条建议简直就含有劝慈禧“禅让”,以实行“全民选举”的意思,这不分明是要慈禧“下台”吗!显然,寇连材此举已不是一般的“出位”,简直是用刀子捅慈禧!对此,梁启超也不由感慨道:“其(寇连材)言虽不经,然皆自其心中忠诚所发,盖不顾死生利害而言之者也。”这些内容,字字饱蘸血泪,条条切中时弊,充满忧国忧民之情,都是当时许多人决不敢说的话。寇连材居然写进奏折,直接送给慈禧,可见他抱定了一死的决心。暂且不去对寇连材这份奏折作思想评判,但就他身为太监而能作出此举,便不难想见他得拿出多大的勇气。以致慈禧看到这份奏折,都不敢相信这是她曾经宠爱的太监寇连材个人所为。

    于是,盛怒之下的慈禧当即将寇连材召来,厉声责问道:“汝之(奏)折汝所自为乎,抑受人指使乎?”寇连材回答得斩钉截铁:“奴才所自为也!”这样的口吻,一定让慈禧觉得寇连材怎么看怎么不像奴才,倒更像是光绪皇帝的“代言人”。而且越是这样认为,慈禧越是希望“审讯”能有所突破。这时,只听她厉声命令寇连材道,这份奏折既然是你写的,那你给我复述一遍里面的内容。结果寇连材岂止是复述,简直是一字不拉地把那份奏折全文背诵下来。慈禧没有想到寇连材会写出这样一个指责自己的折子,不禁怒火中烧,问曰:“本朝成例,内监有言(政)事者斩,汝知之乎?”寇连材答:“知之。奴才若惧死,则不上折也。”而后慈禧以“内监言事者斩”的朝例,加上“私通宫外,泄露宫内事”的罪名,下令把寇连材送交刑部,立即正法。

       2月17日,寇连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处决。临刑前,他神色镇静,整好衣冠,朝宫殿拜了9拜,又向远方的父母叩了头,坦然地说:“如此足千古了!”围观的群众无不为寇连材爱国忧民、舍生就义的壮烈行动所感动。

    以上内容来自百科搜索整理


     8 ) 牵丝戏

    清明替鼠尾入关,八旗骑炽焰嚣张 十日屠扬州,满汉腥风胆气丧 金殿上,五代皇帝小 皇太后面慈心黑,顾命臣结党议非 深宮里华灯起,黑云压城城欲摧 玉阶下,小太监最鬼 公车光绪新政,惊动英美日本 凭口正气烈祖宗英魂 慈禧端佑显圣,西太后康颐庄诚 李中堂恭亲王嘴笨 零落策选二美入被 乱世情随风雨飘摇坠 为只为不听奴言醉,致使香魂入幽扉 德宗被退位,享朝卅四岁

     短评

    这片誉也在拍得早,弹也在拍得早。喜欢卢燕京腔和摄影棚小情调的就赞誉有加,我看就非常一般。由于75年的,人物脸谱化和宫苑想象化就算了,但情节细节的刺还真不少。李莲英扇风挑拨的生硬、寇连材硬顶皇上的唐突,说得孝钦无脑、德宗无能也太过了。看在老片面上,给三分吧。

    6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倾国倾城”加上李翰祥的大名乍听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部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风月片,么想到是宫闱历史戏,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宫戏,美术场景的华丽在记忆中觉得超出了垂帘和火烧,香港导演的魅力就在于能在狭小的棚里制造奇迹与幻觉,当在故宫实景拍摄时,反倒凸显不出李翰祥这个独特的长处了。卢燕赞极!

    9分钟前
    • 37°2
    • 推荐

    李翰祥对于人物、史实和细节的把握都是非常难得的,绝不拘泥于书本和偏见,自有一家看法。演员方面力道也真足,个个也真如其人,卢燕借此拿了金马影后名至实归。逼宫一场,从慈禧到恭亲王到光绪到翁同龢到李莲英,该软弱的软弱该奸邪的奸邪,牛坏了!

    11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姜大卫的戏份真是莫名其妙,皇上太后面前哪里会有一个小太监说话的份儿。

    16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1.悲惨的历史背后,都有可笑的因由;2.华丽的布景,金马最佳美术设计名副其实;3.可笑的剧情,硬生生拍出了TVB婆媳剧的古装质感,当喜剧片看可还行;4.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材俨然是光绪帝(狄龙)思社稷、怒不争的内在一面的具现化,可惜这或许只是导演的理想化。此外寇连材这个角色的设计呈现,看着着实让人尴尬,没有任何铺垫,不知太后为何疼他,一个小太监可以随意插嘴太后与皇上的对话,简直可笑,完全删去并无不可。

    1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倾国倾城的是谁?一对痴。狄姜有毒,李风月也没把持住。我以前只道龙哥不易,如今才知阿尊亦不易。只能说是命数。

    21分钟前
    • 一头乱蓬
    • 推荐

    竟然能跟狄龙坐一块儿看《倾国倾城》,苍天啊~

    23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其实狄龙和姜大卫挺配的。

    28分钟前
    • coco果果
    • 还行

    资料馆2014.2.19.7pm “你做了多么可怜的一个皇上呀”,以从整体到细节的仪式感,营造了江山社稷天下国家,将观众想象中的近代史召唤了出来。而寇连材、这个历史中不可能存在的人物(皇帝不急太监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代表着观众,回到了那个历史现场,为不能开口的我们开口、说出那些后见之明。

    3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片中演员最出彩的莫过于慈禧的扮演者卢燕,大约本身以为京剧世家的缘故,其母乃是京剧演员李桂芬。而卢燕很小的时候她就曾跟随义父(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学京剧。至于演光绪的狄龙倒也演出了几分怯生生的感觉,尤其是选妃之时察言观色

    32分钟前
    • only
    • 推荐

    倾国倾城的两位哥哥

    34分钟前
    • 张天师
    • 推荐

    漂亮的一对儿没有合作鹿鼎记始终是个遗憾

    38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看得太投入了,所以看完后很郁闷。阿尊真的是来跨刀的么?怎么感觉他才是主角。怪不得这片子别名一代烈宦寇连材了。。。卢燕演的真好,这个慈禧真是又威严又可恶;狄龙演文戏确实比武戏细腻很多;阿尊的小太监太可爱了!除去几处衔接不畅,片子整体真的很好!

    41分钟前
    • 放羊的KAKA
    • 力荐

    姜大卫的寇连财演得太好了 真感动~~

    42分钟前
    • 香水瓶
    • 力荐

    这片该叫慈禧和她的太监们。。既然李翰祥这样喜欢阿尊就不该给龙尊这样的戏,明明是皇宫戏生生把一个三年级小太监拔到国家大事的高度上,特别不妥,一个小p太监这么多话在宫里早死了800回了,没点能耐还以为人人都能当韦爵爷?狄龙的风头并没有被压住,他演的角色就是个憋屈的人,这样演已经很不错了。

    4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还行

    “皇上凭什么退位?不退位!我们把亲王、福晋、贝勒、格格,都叫到先庙克!在文宗灵前焚一道表!”——恭亲王牛屄啊!

    50分钟前
    • 羅北山
    • 推荐

    小姜演小太监也太活波可爱了!龙哥的皇帝要罚他那里简直不能不污,可惜光绪是软脚蟹,所以心爱的小太监最后还是要被砍。

    54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卢燕演得大好!李莲英也好!不过感觉不少细节都挺扯蛋的………

    58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棚拍也能如此良心,好多精致的小玩意!當初那麼好,後來為什麼捨得分開?小寇子和光緒是心中最理想的小寶和康熙模样,皇上居然要好言哄著求太監,樂死我了,整個後宮佳麗加起來都沒有一個小太監忠心可愛!尊和龙演得极好,好感動。不得不說李大黑拍著拍著也被灌迷汤似的給來做配的阿尊狂加戲,丧心病狂

    1小时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演员演技全程在线,卢燕演技炸裂,当然红薇的配音也功不可没。已经感受到导演给姜大卫疯狂加戏了。姜大卫前半段太可爱了,后半段忧国忧民啊!更衬现实历史的残酷。

    1小时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