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日本剧 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评分:
    0.0很差

    分类:日本剧日本2018

    主演:浅川梨奈,西铭骏,矢野优花,荻野可鈴,藤田富 

    导演:旭正嗣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01集

      微笑俄罗斯娃娃

    • 第01集

      晚酌的流派3

    • 第7集

      双面骗子 虚假警察 第一季

    • 更新第07集

      双面骗子虚假警察第一季

    • 更新至01集

      量产型璃子-最后的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

    • 全9集

      监狱学园真人版

    • 全8集

      全裸导演第二季

    • 全12集

      客厅里的松永先生

     剧照

    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1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2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3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4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5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6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16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17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18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19谁说理科生不懂爱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理系が恋に落ちたので証明してみた。」のドラマ化と映画化が決定した。

     长篇影评

     1 ) (x²+z²-1)³=x²z³

    大约一年前,我在旅法师营地偶然被安利了本番的同名原作漫画,当时我就很喜欢这部作品,还将安利文转发到了朋友圈。现在看来,那篇文章确实很好地展现出了这部漫画的大部分魅力点,所以也顺便贴一下链接吧:

    http://www.iyingdi.cn/article/62162/share?shareFrom=android&skin=day&lang=SC&from=singlemessage

    时间是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一年前看原作漫画时,我像男主雪村心夜和女主冰室菖蒲一样,还是一个牡丹,甚至可以说对恋爱毫无概念。当时的我基本上也只是把它当做一部有着脑洞题材的搞笑番来看。而一年后的今天,我在这个话题上竟也有了自己的思考,甚至还有了在本篇剧评的标题中动个小手脚的理由。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这部动画的改编质量如何?考虑到我个人在观看动画和原作漫画时心境有变化,无法控制变量,这里引用朋友资深二次元童童君的说法:“原作漫画的表现力不够,但动画就好多了。哪怕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容器不同,效果就不同。”

    所以如果你读了上面的安利文对原作漫画感兴趣,那就来看这部一次性放送完毕的一月新番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在看番过程中,我有一种直观体验是:这部番有不少明显的易被诟病的地方,但它的优秀之处正在于,这些“缺陷”中的大部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待,都是可以完全合理的。

    因为本番剧刚上线几天,我得以读完豆瓣上它的全部短评。发现负面评价大多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对理科生存在刻板印象

    我们一般所说的“对理科生的刻板印象”是指什么呢?我想大概包括“高智商低情商”、“有知识没常识”、“思维过度耿直不懂变通”等要素吧。那么雪村心夜和冰室菖蒲是这样的人物形象吗?不可否认许多剧情确实是在借助这些特质来营造笑点,但他们两人也不是简单地用这些词句就能概括的。这一点我会在后面更详细讨论。

    此外,退一步说,即使本番真的将男女主角塑造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妖魔化理科生”的形象,也并不构成“刻板印象”这一评论。因为刻板印象的含义是“ 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

    在评论区中被提及与本作进行比较的作品,数量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是正好一年前的一月番《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第二则是《生活大爆炸》。我们会觉得《生活大爆炸》对科学家这个群体有一定的刻板印象,但我们不会用剧中谢尔顿的人设来说明这一刻板印象的具体内容和离谱程度。那是“科学家都是宅男”这一层级的刻板印象,而不是“科学家都不理解幽默和讽刺”这一层级的。

    之所以有此区分,是因为剧中明确定性了“天才们都是怪咖,而谢尔顿是怪咖中的怪咖”。剧情并没有引导观众认为“谢尔顿那样的才是真正的科学家/最硬核的科学家”。在后几季中则用了越来越多的笔墨描写“他们身上也有着普通人的特点”。

    而对比之下,这些避开刻板印象的方法,《理科生坠入情网,故尝试证明》这部番真的都做到了。

    某种层面上说,《理科生》中刻板印象的嫌疑要比《生活大爆炸》更小。

    一方面,除了男女主角两人人设有着较高的相似度(而这正是他们能成为soulmate的原因)之外,池田研的其他人各有特色,并没有特意渲染这个群体的某种共有特征。

    弹幕吐槽说,小奏是池田研唯一的正常人,不,小奏也不是正常人。确实,池田研一共六个人,每个人身上都有戏剧化的人设。但除了雪村和冰室之外,其他人的“不正常”,都是体现在别的方向上。学弟的明充实宅,学姐的腹黑小恶魔属性,导师在温柔和凶狠之间的无缝切换,以及小奏的“无意识过肩摔”,都与所谓的“对理科生的刻板印象”毫无关系。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本番中被定位为“怪咖中的怪咖”的雪村冰室二人,作者也从来没有打算把他们塑造得“脑回路完全异于常人”。比如在组会上一本正经地汇报恋爱证明实验的结果时,他们自己也会羞耻心爆炸。

    作者在被采访时透露,自己大学时确实在研究室学习过,而像漫画中的池田研这种氛围的研究室,自己并没有见过。“但或许这样的研究室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真的存在呢?”

    二、笑点制造模式单一易疲劳

    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即使是我对本番预先有了很高的好感度加成的情况下,依然在看到7、8集时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许多人认为一次性放送12集的做法非常不利于番剧的讨论度发酵。而比较单一的笑点制造模式,亦是决定了这部番更适合一周一集地观看。少见的放送模式反而放大了作品本身的缺点,这无疑是有些可惜的。

    但好在本作的长度定位合理,并且最后三集跳出了简简单单的“搞笑狗粮”的套路,让作品的主题广度和合理性都上了一个台阶。希望各位能保持耐心看到最后。

    三、男女主角在恋爱实验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差

    有评论说,男女主角设计出的种种恋爱实验,完全达不到研究生的水平,把他们的身份换成本科生甚至高中理科生才能够接受一些。

    如果较真的话,确实如此。可我想,只要能认同一个前提,那所有的这些不合理之处,就都能够得到解释了,那就是:

    “寻找喜欢的一般条件”,以及其所代表的严谨求知的理科生思想,从一开始就不是他们进行实验的本质原因。

    绝大多数的观众从第一集开始便不会把“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互相喜欢”当作一个悬念,而当事人所寻求的,亦不是一个答案。既然如此,这些实验在科研的角度上有种种不靠谱之处,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在第12集中,冰室菖蒲陷于回忆中的动摇。

    雪村与冰室实践了“氛围值理论最高点之吻”后,雪村为自己的辩白。以及最终汇报接吻实验结果时的内心活动。

    这些其实是作者在故事的最后终于给出了明示:雪村与冰室乐于进行这种恋爱实验,并不是为了得到科研上的结论,而是为了压制自己内心的不安,从而能全身心地去拥抱这段美好的恋情。

    雪村心夜,这个理科男生的思想传统而又保守,对生物本能有所偏见,在面对所爱之人时不愿承认自身的欲望。他的不安,在于担心自己的爱不够纯洁。

    冰室菖蒲,这个理科女生有着隐藏很深的自卑,虽然小时候与雪村的相遇让她建立起对理科生这一身份的自豪感,却也会后悔过去自己主动选择的孤独。她的不安,在于害怕过去的拒人千里会报应在今日的恋爱不顺上。

    可喜可贺的是,最后他们各自解开了自己的心结。而推动这一结局的是什么呢?

    正是在恋爱这一领域时常被嫌弃的理性啊。

    在这里我要夹带一些私货:

    人们常常会将理性和感性对立起来,就好像一个人每多理性一分,他的感性就会少一分一样。可是在我看来,理性与感性并不冲突,甚至,它们就不是并列的关系。

    理性是一种工具,是实用主义的东西。理性存在的意义是解决困难,守护自己与珍视之人的利益,让事态向着可能范围内最好的方向发展。

    理性不会是一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如果是,只能说明这份理性还不够强大。因为完善的理性,是会将感性的因素也计算在内的。

    理性不是浇熄感性之火的一盆冷水,而是最可靠的保护伞。

    虽然内心的脆弱一次性的爆发让冰室产生了自我怀疑,但她还是用理性认识到了自己现在不够冷静,可能会产生偏激的想法。她提醒着自己,“高中时期没有朋友”与“后来恋爱失败”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理性也让雪村从谢罪论文中察觉到了冰室的心结所在,那句“这样的证据根本不存在”,表面上是死理性派的斥责,实则是心灵相通的爱人给出的最温柔的抚慰。

    最后,如果让我在看完这部番后发到朋友圈进行安利,我应该不会顺着标题的思路,选择第一集中“「喜欢」的定义是什么?「喜欢」一个人的一般条件是什么?如何证明「喜欢」?”这段台词作为配文,因为我觉得这会给人以误导。

    各位朋友们,如果你在追番完毕的那一刻,想要在现实生活中也去思考一下上面列出的三个问题。那么不妨首先问一问自己,我想要去思考这些问题,是为了什么呢?

     2 ) 动画中的理科梗

    这个动画里面的理科梗比 Big Bang Theory 好玩多了,我随手总结了一下。

    以下的时间点以B站版本为准。

    第一集:

    2:09 多项式归类算法: 多项式时间算法,即 polynomial time algorithm,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时间复杂度。所有此类算法通常以 P 表示。著名的 NP = P 问题中的 P 就是指多项式时间。归类算法,即 clustering algorithm,一般指机器学习中的一系列算反,用于“相近的”数据点归类成一类。常见的算法有 k-means,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有评论指出这个地方日文原文是 polynomial time reduction,字幕组在翻译的时候疏忽了)

    2:15 汉密尔顿问题:以汉密尔顿命名的概念太多了。这个地方可能指的是图论中的 Hamiltonian Path Problem, 即在一个graph中找寻一个刚好经过每个 vertex 一次的 path。这是一个著名的 NP-Complete 的问题,所以男主是准备证明 P=NP 吗 www

    2:18: 理查德卡普:Richard Karp,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对早期的算法复杂度问题有很大的贡献。

    OP 里面有很多公式我懒得仔细看了。暂且跳过。

    4:24:男主尊敬的人,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真正的理科全才。目标:诺贝尔奖。(所以你一个做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的人为什么想得诺贝尔奖啊!)

    4:27: 男主在敲 LateX 哈哈哈。TeX 是斯坦福大学的 Donald Knuth 发明的一种文字排版软件,对数学公式排版提供了很多支持。是现在几乎所有理科PhD的必备技能。

    4:31: 女主尊敬的人,艾米丽沙来特。这翻译的是个啥?我猜这里应该是 Emily Noether, 伟大的女性数学家,对抽象代数有杰出贡献。

    7:47: 可判定问题,应该是指逻辑学中的 decidability。

    7:55: 图灵计算表,即图灵机,turing machine。一种由图灵提出的计算模型。

    14:25: 归无假设,即零假设,null hypothesis。统计学中的一种test,与之相对的是 alternative hypothesis。动画里面这段科普其实是很不错的,很intuitive。

    18:55:汉诺塔, tower of Hanoi。一个很著名的数学小游戏。女二号这个地方说用渐化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猜应该是 induction 或者 recursion 的意思。

    第一集刚看完。先总结到这里。

     3 ) 只要脑洞够,没有玩不转的内容

    2020年写的,补档。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命题,所以说现在只要脑洞够,没有玩不转的内容。

    故事一开始,类似《生活大爆炸》一样非常宏观的给大家讲述一下数字和理科的作用,然后镜头自然过渡到了身材丰腴的女主身上。

    女主和男主同在一个研究室,唇枪舌战的几个回合,不论他们争论的是什么,人设已经立了起来——这是两个性格古板还别扭的理科生。然而,音乐和两人的日常“互动”随着女主的一句突如其来的疑似告白,戛然而止。故事正式开始。

    理科生的脑袋里有什么呢?这两人也真是极端中的极端了,为了证明“什么是喜欢”、“究竟是不是喜欢”,两人开始了一系列的狼灭实验,简直是旁人没眼看,自己心脏砰砰跳却还不明所以。

    其他看似正常或者不正常的研究室同伴也各自主动被动卷入到了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课题中,开始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可以说这部动画是个打着学习的幌子“骗狗进来杀”的轻松恋爱番,男帅女靓,十分养眼,而且配角也立得不错,元素齐全,有情感有回溯,工具人也有工具人令人惊讶的特别之处,反转无处不在。

    恋爱这件小事看似简单,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硬是被这不一般的男女主搞成了世纪大课题,忍不住要对他们说一声“不愧是你”。

    福利卖得恰到好处,不管是几个女性角色的黑/丝和各种迷人小动作,还是男主和男二被迫执行or在学姐脑内的耽/美情节,还是海滩的泳装……只想说编剧很懂,演出很懂,摄影师加鸡腿。

    每集有科普理科知识,有深有浅,有些例子确实还通俗易懂,有起到一定的学习作用,用心做番了(要说是拿这些科普凑时长也差不多),但是——who care?(摊摊手)我们就是想看男女主和男二女二就地结婚啊!甚至——女主和女二,女主和学姐,男主和男二,男主和老师(?)……CP乱炖都可以啊!

    剧情整体下来,皇帝不急太监急,人人都为撮合男女主而上头,此时峰回路转两人出现了摩擦和危机。最后一集小虐了一把,将男女主感情压到底再反弹上来,可以有,但没必要,前面吃了那么多甜腻和一心要讲逻辑和理性的狗粮,这反而让人有点不适,感观上有些折扣。

    总的来说,“理科生”这是个较优质的新番,有让人追看的动力,入坑不悔,傻笑不止。

    今天翻了一下,真人版的预告也有了,虽然里面有假面骑士(?),但还是出不来那味儿,一些中二姿势和台词,真人演绎之后透着一股“玩尬”的意味,无法达到动漫的表现力,emmm保持观望吧。

    (首发在B站)

     4 ) (高级狗粮)不要凭臆测得出结论,要理性思考!

    啊啊啊啊啊啊啊终于看完了结局,整个人都开心死了啊啊啊啊啊

    以前总觉得理科生不懂情趣,用冷冰冰的公式和数字没办法表达爱情,但是看了这部番感觉理科生也可以用实验研究证明计算让人甜到齁啊啊啊啊啊啊太有梗了吧

    万事都能扯回理科上面去,让我觉得自己现在学习的理科好像有用了一些些?(并没有)每种学科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自己的浪漫方式,有时候只是外行人不懂罢了。最无厘头的就是俩人吵架都能回归理科正题,真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

    还有男主每次看似毫不在意,其实内心的直男心思让人感叹,这个傻瓜也太帅了吧。这份狗粮吃的太高级了我的天哪,这样的理科男友爱了爱了,他们也太会了吧

    还有病娇/傲娇人设的神仙学姐,我真的太喜欢这种人设了

    PS.唯一有一点点跳戏的就是女主的前凸后翘(还有特写)和经常穿的黑丝+吊带背心,女生看了无感甚至觉得有点尴尬症犯了。

     5 ) 爷就是二次元,故尝试证明。

    引言

    两口气看完这部番时,我想着写个观后感吧。添加到 Todo 列表后,便因为各种杂事和惰性,一拖再拖,抛之脑后。 导致现在回过头来,当初的回味几乎所剩无几。

    摘要

    如果对研究充满热情的科学女孩和科学男孩坠入爱河怎么办?彩玉大学理科研究生的才女,冰室菖蒲向同一实验室雪村心夜告白。 当然“喜欢”是没有逻辑根据的!但是,作为理工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用逻辑证明自己的喜好,就不能说是喜欢,作为理科也不合格!”以那个信念为基础,两人卷进研究室的成员关于“恋”的定义的证明实验即将开始! 约会实验,了解喜欢的构成要素,测量心率实验,情绪值的测量…… 个性过强的理科生们用逻辑证明“恋爱”有笑有心跳的理科爱情喜剧,开幕!

    正文

    研究背景

    看动画时,常常难免将自己作为主人公代入。当初「哆啦 A 梦」中大雄就读的年级常常是根据读者年龄而定的,刊登在杂志「小学一年生」时,大雄便是一年级,刊登在「小学四年生」时,大雄便是四年级。 而现在新版的动画似乎设定在了五年级。 所以在我四五年级的时候,仍旧在期待某一天从我的书桌抽屉里跳出只来自未来的机器猫来。但直到六年级毕业,也未能如愿。 是的,即便四五年级时的我,也明白幻想与现实的区别,但是总难免心存侥幸。

    自己的初高中生活与动漫作品中的校园日常对比起来也是十分逊色,加之最后毕业称作灰头土脸也不为过。 至于大学,因为受动漫作品的影响(譬如 SOS 团、美术社、古典部、动画同好会、极东魔术昼寝结社之夏),无比向往起人少而有趣的社团(成为偶像,拯救废部危机)。 当然,高中也是,但因为学校也算是市重点,学业繁重,业余生活颇为匮乏。只有高一时有过所谓的社团,一人报选一个,老师带队,每周一节课。

    我便报选了美术社(那时「这个美术社大有问题!」也才将将发行,更别提动画化。),成功达成了人少,男生一人(我)的常见社团条件。但却少了有趣,或者说只是单纯我一个人在角落自闭,无法插进话题。 到了高二,所有社团也被学校停掉,无疾而终。

    大学的社团虽不再像高中时那么敷衍,但相比如同动漫作品中那般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差了火候。

    总而言之,我虽然明白幻想与现实的界限,但我仍旧希望自己能忽视掉这界限,并仍旧对几乎不可能存在的校园生活心存幻想。 概率论中正态分布有着所谓的「3σ」原则。因为 (μ-3σ,μ+3σ) 以外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三,在实际问题中常认为相应的事件是不会发生的。

    「小概率事件」通常指发生的概率小于 5% 的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人生只有一次,也只能试验一次。更何况幻想照进现实的概率更是远小于千分之三,所以所谓的期待本就应当视作不可能发生才对。

    理科生坠入情网,故尝试证明。

    小学、中学、大学,我终究无法如同抛硬币般再次作出试验。 大学毕业的那天,我就在想我的青春大概已经结束了。 当升为研究生后,我以为我再也没有借口保持憧憬了。 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多数来自中学,小学大学也有,惟独研究生十分少见。

    还有「宅男腐女恋爱真难」里职场工作的主人公

    试看第一集,猛然发现(彩玉大学理工学研究科学院 1 年级学生 - 冰室菖蒲)女主竟然在用 LaTeX 敲着文档。 想必作者也至少是个实打实的研究生。

    再想起前几个月自己刚翻译的 【译】30 分钟学会 LaTeXLaTeX 使用笔记

    「很好,我还年轻。」并仍不住暗自笑道:「爷的青春又回来了!」

    故事情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男女主在实验室借着各种借口公然撒狗粮,迫害学妹小奏。

    此后我又去追了漫画,男女主终于证明双方是恋人,却又开始好感度的定义,还发明了「奏爱」这一爱情单位(继续被迫害的小奏)。

    奏爱

    只是,智力超群的男女主真的会连简单人际感情也搞不明白吗?也许他们早已明白,只是这样做真的很有趣。

    我此前也尝试写了一篇「恋爱证明记」,但回看起来不得不称作很烂的作品。

    用理科的知识证明恋爱,充斥着大概率会被看作没意义的理科生的浪漫。不知怎么,还联想到「毕导」、「手工耿」等知名网红。 有趣而无用,把无趣的东西变为有趣。写有趣的论文,做有趣的实验,本身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此外,我一直很想创作一部自己的小说、漫画、动画或是游戏。却始终没有把握做好。但自己的阅历仍旧稍显不足。

    能把自己都觉得很烂的作品发表出来,这对创作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到这点的人,只会说等到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再发吧,可是这个时机永远都不会来。

    我认识到,作品稍微结合或者说用自己的一些专业知识来弥补空隙也可以很有趣。

    进入研究生生涯,我很遗憾地又抛错了硬币。 ACGN 也继续成为我精神的陪伴。 当然,自己至今的所有境地说到底和自己性格脱不了干系。但我仍旧不想就此改变。

    我坚信自己仍旧会充满幻想,哪怕这可能是十分幼稚的事情。

    喜欢二次元很恶心这一点我还是知道的

    但是…

    爷就是二次元

    只要相信哆啦 A 梦还可能从我书桌抽屉中跳出,我的青春(童年)就不会结束不是吗?

    参考文献

    Q.E.D.

     6 ) 评论

    我的评价:理科生笑点多于辉夜,然后本人就是理科生,笑点+N;狗粮多于辉夜;表现好于辉夜;操作骚于辉夜;立意高于辉夜;经费少于辉夜;名气小于辉夜;整体强于辉夜;评分低于辉夜。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辉夜大小姐》和《理科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恋爱喜剧,辉夜偏纯爱,理科偏沙雕,搞笑与狗粮那是共有之物。

    比起《辉夜》,《理科生》的观看门槛可能会稍高一点。不过我觉得这个「门槛」实际上并不影响观看体验,也不影响作品中情感与价值的表达。

     7 ) 一个关于理科生的故事

    舍友今天在图书馆看上一生物系的学妹,他决定勾搭一下。

    他端着一本书做到那学妹的身边,问:你介意我与你一同探究孟德尔定律吗?

    学妹没有抬头: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性质是有差异的。

    舍友:我倾心于轴心一方的意大利。

    学妹瞥了他一眼:滑铁卢一战拿破仑为什么不动用空军?

    舍友:你知道列克星敦对于美国独立的意义吗?

    学妹合上手中的书本:经济学中对消费的分类中,除了自给性消费还有什么?

    舍友扶了扶眼镜:我崇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那个伟人。

    学妹笑了笑:你熟悉安培定则吗?

    舍友摇了摇头:乙醇制乙烯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大意。

    学妹:我听说秘鲁西海岸东南信风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舍友耸了耸肩:我知道如何正确熄灭酒精灯。学妹站起身,说:那走吧。

    于是舍友给了我一百,让我自己出去搓一顿,而他则拉着学妹回了宿舍。

    (希望能遇到能翻译的大神哦……嘻嘻)

     8 ) 好

    好姐姐阿胶我就觉得金额经济忘记带巨物第几集额吉忘记额吉忘记额叫他比他大不然听哈突然好让他回答他忽然停机依然就发滚吧短发v短发额特挺好挺好让他暴风雨你发个你打TV个发麻还发不大人吧头发呢刚发回答八嘎放哪搭嘎不打他你哈发哈让他办法给那刚发不然他还发估计发给别人那挺好的刚反应八嘎发哈让他忽然干哈让他好大份v发滚吧短发v当然不突然不然他比特和他好突然比他大忽然TV二果然多喝v二还让他好突然不太懂和他好让他和他好让他好呀他既然一级刚发八嘎那他人吧让他把他人吧勾搭不大TV给回他等哈等他回

     短评

    沙雕恋爱番,喜欢需要用数值图表理论来证明,有点枯燥乏味,角色的设定也没有过多表现,只有所谓的凡事要按实验理论验证,还有所谓“非常直”的不懂爱情,不太感冒。

    4分钟前
    • 屹青
    • 还行

    开播即完结,连肝12集感觉过分甜腻齁到了。学妹简直内置弹幕,官方吐槽精准打击。

    7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和这帮人一起谈恋爱得多累啊哈哈哈哈

    10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还行

    三星半 笑点还ok角色情商捉急理科刻板印象有 虽然我好多听不懂但是感觉他们好多推论不够严谨哈哈哈

    15分钟前
    • 暗黑馅爆炸团子
    • 还行

    初中生级别的内心+里番级别的人设,搞那么多花哨的名词解释,其实也就是个少女漫画,搞笑度一般,好在一气放出比较省心。

    16分钟前
    • 疯狂魔术师┃星学深似海
    • 还行

    现在是真的流行把单身狗骗进来杀,我懂

    18分钟前
    • 尘然
    • 推荐

    披着科学研究的外衣,实质上是各种牌子的狗粮!但是吃的开心~麻烦男主女主原地结婚!

    21分钟前
    • 中華慕斯妹
    • 力荐

    战术恋爱,高(沙)手(雕)过招,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多项式时间归类哈密顿回路归无假设旅行商问题…,我就看懂了那一句“我好像喜欢你”,手上的零食突然就不香了!把攻略手册当证明指南使,十二集全放送《双傲娇坠入情网故尝试虐狗》,明研暗秀,专业型放闪实录,请问是走程序还是直接汪汪汪?天降竹马,调教姐弟,联机做梦,心动实验,玩个GalGame喜欢的角色全是你的样子,这谁顶得住啊!当局者沙,旁观者瓜,官方(小奏)吐槽你们快去结婚!在awsl和xswl之间反复横跳。1月份指定柠檬。

    26分钟前
    • 迟与缓
    • 力荐

    理科生坠入情网,故一次性证明。

    30分钟前
    • Foxsnake
    • 力荐

    7/10。沙雕,狗粮,有点意思。

    31分钟前
    • WilliamOsborne
    • 还行

    看这个就是为了那两条……不是,“人活着就是为了雨宫天啊!”

    35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推荐

    看我发现了什么鬼东西!

    37分钟前
    • 私~川流
    • 还行

    之前出了理科生表白信段子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套路确实可以。人就是喜欢看起来很牛逼的东西。放到哪里都好使。

    41分钟前
    • 窗扉
    • 推荐

    不太喜欢

    42分钟前
    • 唐书钰
    • 较差

    太草了😂😂再补充一点,说像辉夜的,两个番除了都是恋爱番以外原谅我真的找不到啥共同点了

    44分钟前
    • 浮草
    • 推荐

    不管是人物性格还是用数学证明一切的想法,明明都是很不正常很扯淡的设定,但是作品的情感表达真的意外的细腻。女孩子的各种心思、恋爱中难免因嫉妒导致的不理智想法等等,都极具真实感,最后小虐一下然后高甜的剧情设计也花了心思。笑点满满,配角也一样看点十足,节奏感很好,作画方面不算多么精致但也没有大的崩坏,Q版人物更是超萌!很优秀的恋爱喜剧!【8.1】

    47分钟前
    • 奶油小方
    • 推荐

    一口气看完,和预期一样非常有趣

    50分钟前
    • 人间观光团
    • 力荐

    由女生視覺出發,所以超級氣男主角。不主動、不把女生放第一位、不補救,甚至說成慈善行為,在現實算PUA 了吧。但女主角喜歡呀,妹妹去受傷吧,下次再找個更好的。感覺由短漫改篇。狗糧灑出來,單身喵表示吃不起。

    53分钟前
    • 反眼失敗松果體
    • 还行

    看了一集,没有预想中的有趣,有点单调。

    57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你们知不知道多少人想脱单却只能吃狗粮度日(奏说得对)

    1小时前
    • 懒羊羊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