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7

    主演:陈晓楠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3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4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5

    剧情介绍

      在这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代,晓楠带你去“和陌生人说话”,用普遍人性、共同的感同身受来连接一切孤独的现代人。  第一季包括十二期主片、号外:在北京、明日之子特别节目、爸妈谢谢你们尊重我,共15集。

     长篇影评

     1 ) 第五集

    不小心误入某公司,当兵时还是标兵,结果复员后,被无意中拉入一场谋杀,人很多时候都是一念之间,不断忏悔,不断回忆那个细节,我突然想到今天同事说的,要注意安全,我一直都很心大,从来没想过生活中其实充满了意外,诚然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安全的,但是这个意识不能少,还是要谨慎。犯罪嫌疑人,还有一个仍在逃。

    第六集,把人体放在-196℃,细胞还在存活。人体低温保存手术,保证大脑的活性。中国第一例。。。爱一个人,就是都能接受,,,把她看做小孩,生活中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中国人的观念不太能接受,这和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想法一样,这人有毛病吧,都这样了,做人体低温意义在哪,而且感觉有点可怕,是不是单纯因为控制欲,但是听着他再说,我却突然想起,未来的技术不可预知,那是不是也许会有一些奇迹出现呢!这个人想的真开

     2 ) 被倾听

    《和陌生人说话》是女主持人陈晓楠以及她的团队在腾讯视频平台上推出的访谈类节目,主打的是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的主题,一经上架就在各大评分网站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在这个这个多数访谈节目都在用明星阵容,八卦作秀博眼球的时代,《和陌生人说话》可谓是一股清流,被采访者多是来自社会的中低层的普通人,但是每一个人却都带来了并不普通的故事,每集时长虽然只有十五分钟,但是从他们淳朴的话语之中,观众完全能够抹去社会大环境给他们贴下的固有标签。感受温情、人性、宽容,整个节目由浅入深,加之主持人很好的把握交谈的身份,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受访人,不但给受访人一些变化,更是让观者在看后不断的反思。


    虽非英雄但却无法被取代

    在多数家庭里孩子经常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久而久之这样的规则刻入我们的心中,对于陌生人的态度多是以提防为主更谈不上什么信任可言了。久而久之在这个社会上难免会产生隔阂,不愿意与人交谈,但是却又感到让人恐惧的孤单。陌生人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匆匆而过的关系,剩下的只有冷漠,以及丧失聆听能力的人们。《和陌生人说话》这一节目可谓是正中时代的下怀,它反其道而行之,它将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个个的生活展现给了大众,但这恰恰是引起共鸣的地方。 因为这些故事展示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一个人的全貌,是去掉固有标签之后最真实的他们,他们的经历是无法被取代的。这个节目让人看到不只是我们习惯了的英雄人物、商业精英、政治能人、学术大家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因为这个节目再一次让人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欣赏的。


    做一个聆听者,把叙述交给受访者

    在每一集采访中都会有一个相同的现象,那就是主持人陈晓楠本人拥有的镜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多数的镜头都是定位在受访者身上,基本上受访者穿插旁白把大部分故事讲完,主持人才会问上几个相关的问题,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内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叙述者本身,留给故事。这在谈话综艺节目中是很不常见的,从著名的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给主持人留出大量的时间来陈述关于受访者的信息,以及多数镜头更愿意把主持人和嘉宾放在同一画面下;到同样评分很高的《圆桌派》尝试把话语权平分给主持人和嘉宾私人。大部分谈话节目多倾向于采用对话的方式来采访嘉宾,但是《和陌生人说话》却把更多的话语权给了受访者,主持人在整个节目里充当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对于陌生人有着许多好奇的聆听者。观众不但能看到更完整的故事,在讲述自己的全过程中也随着主持人充当了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采访非单向,而是超越屏幕连着另一端(观众)

    在这个以新媒体为主流的时代,网络受众群一般是制作方最关注的一个方面,抓住观众不但意味着抓住了流量,也意味着抓住了舆论的方向。以《圆桌派》为例,在其评论区中经常就会产生下几期将会谈到的话题,观众不仅是简简单单的观者,而更多的是一个参与者。《和陌生人说话》在片尾都会显示这是节目采访的第几个人,一集基本上是以采访十个人以上的水平在进行着,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社会经历,这样一些各形各色的人被凑到一起去讨论一个问题。在被问到要说一个"一句话的遗书"的时候,有的人说自己从没想过、有些人说还想继续活、有人很务实的要告诉家人自己的存款在哪、有人甚至选择什么都不说。当继续被问起有没有经历过生死的时候,每一位受访者又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一个答案对于观众又都那么似曾相识、感同身受。在《和陌生人说话》这个节目中,都有一个主题然而就像片头所说的那样,这些主题都与"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关系,这十二个字表达出了人们最基本经历与感受。也正是因为这十二个字,这些最基本命题,把银幕两端的人连在了一起。受访者被问及的问题,都是最朴素的问题,《和陌生人说话》并没有选择只是把故事纯粹的给予观众,相反的它运用了一种交互的模式,让观众对于讲述者这个素不相识陌生人,有了超越身份、忘记职业的感同身受。


    穿越不同的社会身份与年龄,却有着同样的情感身份

    网络媒体的受众多是以青年为主的,而且有年龄不断降低的趋势。《和陌生人说话》截止到2018年在腾讯平台上有超过九百万的播放量,在这个靠着年轻艺人、选秀节目、挑战比赛、真人秀增加流量的时代,其主打的以与陌生人分享故事的主题取得这样的播放量已经是值得嘉奖的事情了。另外各大评分平台对其打出将近满分的分数也再一次证明了节目的价值。笔者在本文无意分析当今社会年轻人爱好的转变,或年轻人与其父辈之间的兴趣差异,更想要强调的是每一代人的共通之处。情感身份就是其中一个,不论观众还是受访者都有着相同的情感身份,或作为儿女、亦或是有一双儿女做着为人父母。《和陌生人说话》的受众正是所谓老少皆宜的,因为每一个人虽然都有着不一样的职业地位,却都在情感身份中分享着几个有限的角色,由于有着相同的角色多数观众才会透过屏幕而被打动。观众也会更多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哪些从没注意过的人,因为有可能那个建筑工人可能与自己一般,也是一位父亲,或者是尝试与和自己不同身份的人沟通。从某种程度上《和陌生人说话》完成了它的使命,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工具,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大众的沟通方式,虽然交流是更加频密的,但是并没有减少人们的孤单感。内心与内心的沟通,多数还是需要面对面的倾听与被倾听。

     3 ) 为细腻的感知 留下一丝可能

    有个句式,叫做中国人怎么怎么样......
    对,我也不喜欢拿这个说事儿。这个国家落后的东西挺多的,我们已经看到了,还用多废话吗?
    但是,有个话还是不得不说,关于情感的层次,中国人真是缺失太多了。
    当一束阳光照在身上,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在除了热了,烫了,刺眼了,舒服了,睏了之外,说出其他的感受?
    有多少人想到,宁静,安详,柔软,像是被一个熟悉的人在轻轻抚摸。
    我没有别的意思,这里的人都懂,这里之外的人很多不懂。
    矫情,有时候也是为了能把感知多多的分层,毕竟人的感知如果只是来自身体器官,而不是心灵,那世界就变得太无聊了。
    和陌生人说话,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片子,
    但是就是陈晓楠那种细腻到把一种感知掰成八瓣花的细腻,是真实中不曾存在和感受的。

    当今,不缺故事,每天的视觉听觉,都在玩儿命输出各种故事。
    其实也不缺情感,每天的各色人等,都在拼命安利情怀。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就只配那么乏味的在各种乱七八糟的情感和故事里频繁切换而不能坐下来细细咂摸某一种活着的滋味么?

    苦里还有什么?乐里还有什么?五味杂陈这四个字粗鄙到无法描绘我们心里的抽动,和陌生人说话,愿意看故事的,去看看故事。我喜欢里面那细腻到不能再细腻的感知。我害怕到老了,我只会跟我的孩子:这个世界,我爱过,但我未曾细细体会过。

     4 ) 和陌生人说话——对人性的宽容

    无意中看到的一篇推送,让我接触了和陌生人说话这档节目。第一期的“陌生人”就是“蠢贼”大力哥,我本来是抱有一种嬉笑的态度观看的,但他出现在镜头前面时我看到的是一位普通的中年人,主持人陈晓楠是出了名的知性女性,妆容气质都十分符合节目气质。大力哥说:“人性啊,太虚伪也太真实”。我以前总是不太能理解旁人的想法,也总喜欢单独行动,其实人类的通性思想无非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经过那么多事情过后,大力哥现在在某直播平台直播糊口,养育自己的女儿,你看他在延续生命,这就很好,他的眼里常含泪水,在此刻他不是”蠢贼”大力哥,而是几经波折后哺育女儿的普通中年人。

    主持人 陈晓楠
    大力哥

    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中国没有杀马特那一期,以前我看他们真的就是不可理喻,并不能把他们当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看。

    街头杀马特

    看了和陌生人说话我体会到了他们内心对被社会认可,被接纳,希望被关怀的冰冷的心。

    当他说出出名和好感度还是有区别的那句话时,我真真感受到了他追求的本真:即不被消费的自我。即使沦为时代的弃儿,他也愿意按照自我的方式去生活。杀马特的存在是必然的,它的消失也是必然的。作为时代的产物,再拿出来消费不过是无聊的炒作。

    人对自我的追寻总是在不断尝试和失败中前进的。

    我现在也在和陌生人说话,你们好,陌生人。

     5 ) 做个有脑的普通人

    如果人们会盲目崇拜强者,并把成功归结于天才,相对地,人们也一定会盲目谩骂鄙视罪犯和一切他们认为低人一等的人。在人们不愿意互相理解的环境下,大家只在乎你做了什么,没人在乎你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和想法。因此在看见有伟大成就的人时,就会安慰自己伟人都是天才,而不去想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伟人:在看见有人犯错时,就会高高在上取笑犯错者 而不是去想自己是否也会犯相同的错。如此让自己的大脑罢工下去,什么都改变不了,既不能让世界更好,也不能让自己更好,永远只能当个一叶障目易于操控的愚民。看见成功者则应仔细分析可取之处再向其学习,看见失败者则应仔细分析错误并反思自己避免落入相同的境遇。这样才有助于了解真相,提高自己,防患于未然。在盲目推崇强者的主流下,《和陌生人说话》不带偏颇地,缓缓道来地,甚至有点反主流地,让我们接近这些普通的陌生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放下狭隘和偏激,好好体会人应有的感觉,人应有的样子。力荐这个节目,因为它让观众做回一个有脑的普通人。

     6 )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①

    今天看了三集和陌生人说话

    从给自己肺写信的女孩

    到为死囚写遗书的囚犯

    以及“杀马特教父”罗福兴

    看看纪录片,看看别人的世界人生

    无形中也会多点人生的感悟,多点活下去的勇气

    双肺移植,排异反应,LAM(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这些陌生的词是一个女孩突然面临的噩耗,但是她在坚持并且努力地活下去,带着放牛小哥哥捐赠的双肺。

    算我孤陋寡闻,我还是第一次认识到监狱里有一种工作,是专门负责给死囚写遗书的。听死囚临死前讲的故事,书写他/她们的遗言。这对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身心的冲击。前一晚听完他/她们的遗言,第二天一早天光乍亮,就目送他/她们离开。

    杀马特是特别流行的一个时期,大家想到第一时间就是啊痞痞的、夸张的五颜六色发型、不学无术的搞怪。

    只是没有想到背后的故事会这么心酸,不希望被忽视,希望引起注意,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关系不好,从小辍学,年纪轻轻便出来寻生计。还有杀马特原来谐音smart,这是聪明的意思。心酸中带点搞笑。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糟糕,大家还是在努力的生活啊

     7 ) 陈晓楠加盟腾讯后的这档《和陌生人说话》,是静水深流的走心佳作

    文|云飞(珞思影视研究组)

    今年4月,“真实电视女杰”陈晓楠告别凤凰卫视加盟腾讯。拥有近4万名员工的腾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首席主持人”这个职务。

    尽管当时跳槽事件刮起过一轮热度,两三个月过去了,公众却很少谈起陈晓楠团队在腾讯上线的一档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在这个魔幻的年代,节目希望和访谈对象做十分钟亲密的交心,聊聊人生的滋味,用普遍人性、共同的感同身受来连接一切孤独的现代人。

    数千年来,人类早已经习惯了英雄叙事和宏大史观,那些彪炳千古的故事,那些催人奋进的鸡血,主角总是帝王将相、政治雄才、商界精英以及学术巨擘。我们似乎忘了,你、我、他,以及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才是最鲜活最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而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都是独一无二,无法被取代的。

    《和陌生人说话》要把普罗大众的生命意义,一层又一层地剥开,展示给每一个人看——“不是只有登上顶端的人,才有资格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出狱后跻身直播网红的“大力哥”、现实版“滚蛋吧肿瘤君”的换肺女孩、给死刑犯协议书的中年男子、以及有杀马特教父之称的90后男孩,依次错步上前,用不加雕饰地方式,讲述那些看似平和背后的波涛汹涌。

    人生的终极意义、生活的本来面目、现实愿景的剧烈撕扯……所有的恩怨情仇、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放在宏阔浩渺的历史图景里,不过是一朵毫不起眼的浪花。但正是所有的不起眼,才波叠浪堆地组成了人类的生活史。这些由同理心渲染而成的心灵沟通,正是《和陌生人说话》最为打动人心之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但总有一条路属于你

    “万万没想到啊,他不是取钱啊,他是存钱,我这一瞅钱没有了,我合计着抢根烟吧,烟也没给我,这抢劫也太失败了。” “我必须败家啊,我不败家,不是埋没了我爹妈挣钱的才华吗?” “那我必须得喝药啊,不喝药哪来这勇气跟魄力去抢劫啊,大力出奇迹!”

    这是被网友戏称为“大力哥”的金句。2013年,东北人赵金龙抢劫未遂,反被制服。在受审时,赵金龙面对镜头全无愧色,混不吝地翘起二郎腿,像二人转演员一样满脸戏谑,一句大力出奇迹,让他成为了网络世界的“大力哥”。

    “大力哥”原本并不这么混。早年的家庭富裕,让“大力哥”是村里“我说上句,别人接下句”的人物。依靠家里砖厂的红火生意,“大力哥”每晚能去沈阳酒吧里“造”几千块钱;而后亲情破裂,家道中落,“大力哥”沉迷含有特殊成分的“药水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两年刑满出狱后,“大力哥”戒掉了对特殊药水的依赖症,却无法接受外界异样的目光和梳理的态度。最穷困潦倒时,他靠在万达广场捡烟头度日,“沈阳浑南万达广场,哪块烟头多烟头少,我现在都知道”。也正是在万达广场,一个“眼镜哥”递给“大力哥”一整根烟,后来成为他尝试直播的经纪人。

    来自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罗福兴,展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个曾经喜欢留各种爆炸头,嘴唇上抹上黑紫色口红,热衷两元店里的金属装饰,再把身上纹上各种图案的年轻人,有着大名鼎鼎的江湖地位——“杀马特之父”。

    曾经的“杀马特之父”,只是一名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父母远在深圳务工,罗福兴的童年在奶奶家和外婆家之间轮转,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罗福兴想和父母交流,电话里却总被告知“没什么好说的”;唯一一个让他记忆至今的,是童年的一次生日,冷漠的父亲给儿子买了面包和可乐,还一起去放风筝。罗福兴记得,“那天回家时,天色已晚,爸爸拿着诺基亚,照亮了前方的路”。

    然而,更多的是亲情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失望。罗福兴偶然发现了“血魔妖家族”、“残血家族”的QQ群,那些来自美国朋克歌手、日本“视觉系”的造型吸引了他。他用粉红色爆炸头宣告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并用英文“smart”谐音造出了“杀马特”,在互联网上收获了以往从来没有的关注。从此,“杀马特家族”在960万平方公里上开始野蛮生长。那些来自城乡结合部、四五线城市的青年人,用“杀马特”来标新立异、彼此取暖,彰显无处安放的青春。

    时移世易,“杀马特教父”发现了被主流审美拒绝的现实,他留起了寸头,也慢慢淡出了“杀马特家族”的管理工作。和父亲的和解似乎顺理成章,他也不想被盖上“脑残”的戳,而想努力工作盖一间房,“父亲死在老屋,我不能再让我的母亲死在里面了”。

    如果生命是一场修行,那每一刻都不能放松

    最容易被每个人忽略的呼吸,对女孩吴玥来说,却是一件奢侈至极的事情。2013年,吴玥的肺部被查出罹患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四百万分之一的发病率,让这个乐观的女孩谈起时,笑言是中了彩票,旁若无人地似他人一样。

    有两条路可以给吴玥选择:要么在呼吸机的帮助下多活三年,要么承担手术风险做器官移植。吴玥选择了后者。恰巧一个桂林男孩放牛时摔下山,脑死亡后做了器官捐献。从此,两个不幸的人共同拥有了同一个肺。

    移植不是治疗的终结,而是刚刚开始。从第二年开始,身体的排异反应开始发作,24小时不间断呕吐以及钻心的疼痛,让吴玥几近放弃,但她一想到小男孩,就给自己加油打气:“在死亡面前,所有的疼痛都不值得一提。”吴玥开始给小男孩写信,她把他称作“放牛小弟”,自己则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姐姐,在每个难以坚持的时候,都与“放牛小弟”谈心。

    就在2017年的6月,吴玥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参加第六届中国移植运动会。400米的赛道,对普通人来说不值一提,对吴玥而言,却散发着生命的本真意义:“跑步对肺移植来说,非常重要,至少说明它在你的体内,正常工作了。”

    重庆男人欢镜听,也是个时长跟死亡打交道的人。他不需要直面死亡,但他却总在和死亡擦肩而过,日子久了,对生命的感悟也就远超常人,“它时常在提醒我,人生当有‘畏惧’两个字,有些人有些事,是你碰不得的”。

    哦对了,曾因侵占公司财务而被判刑两年的欢镜听,因拥有较高文化程度,在监狱中被安排了一项特殊任务——为死刑犯写遗书。

    时至今日,欢镜听还能清楚地回想起第一次为死囚写遗书的场景:“因为我是第一次感觉到一个生命可以用倒计数的这种方式,当听到时钟在嘀嗒嘀嗒响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反倒是死刑犯安慰我,‘大哥你害怕什么?明天要死的是我啊,又不是你’。”

    每个生命面对死神的降临,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欢镜听见得太多。“有大小便失禁的,有瘫在地上的,也有故作镇定的。”有21岁的小伙子,提出了人生中最后一个要求,“吃酸菜鱼”,口述遗书时的镇定,在酸菜鱼的催化下,最终化作一滩泪水;而女死刑犯唱出了知青时代的民歌,“少女的心,秋天的云,多少个忧愁苦闷的夜晚,多少个欢乐愉快的黎明”。

    无论每个生命的谢幕遗言多么与众不同,但死亡的镰刀都冷漠无情——他们都被五花大绑地交给武警,押上刑车就走了。欢镜听说:“也许他们所有的人生,就是判决书上应该被枪毙的事实,但当我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活生生的生命力还有温暖的部分——人性。敬畏生命,是他们教会我的。”

    脱离宏大历史叙事,观照生命的本真价值

    每个生命个体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段真诚的声音都值得被倾听。《和陌生人说话》被称赞为“平民版的《面对面》”,是摒弃了对社会名流的仰望,而用平视的方式,与每个生命进行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也没有匍匐在地的卑微谨慎,每一次的真诚沟通,都打破了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等社会学意义的限制;每个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因此鲜活、多元了起来。

    在说起“为什么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时,陈晓楠在今年的星空演讲中聊起过曾经并不成功的两个采访,两个陌生人代表的陌生生活和她有了交集,但在采访之后便不告而别,永远消失在了她的生活中。后来她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有惊涛骇浪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也有寻常人家寻常生活的动人滋味,再回过头看,“南下卖身的小姐”也好,“在深圳打拼的农村青年”也罢,都只是想借机会和她聊聊天。

    “那一刻我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他们人生路上偶然相逢愿意坐下来听听的人”,陈晓楠动情说道,“我们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

    40岁才“第一次感受到幸福”的“大力哥”,原来不只是那个只会逗趣的东北汉子。感叹“人生太荒诞了,就像做了一场梦”的赵金龙,体验了人生过山车,“莫名其妙地就进去了,也莫名其妙的出名了”。这样的“虚空大梦”,足够让人掩卷长思。

    总被贴上“脑残、非主流、傻X、土鳖”等标签的“杀马特家族”,也只是青春无法安放的年轻人。他们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又在审美意趣上被主流排斥。当生活的重压席卷而来,当亲情危机旋踵而至,又有谁能像罗福兴一样,以“杀马特之父”抽身而退,“回归主流”?

    吴玥则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符。尽管死亡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依旧笑得灿烂无比。“两年一届的运动会,变数太大了,什么事都不能等。”吴玥说:“人类在追求爱、自由和幸福的道路上,从没有停下脚步。”

    还有每段即将奔赴刑场的最后遗言,承载了多少灵魂对人世间的最后回眸。“他们再也回不了头”的故事,也是生命之光即将熄灭时的最后光芒。法理之外的共通人性,也足以让这曾制造人间悲剧的肮脏之手,散发出微弱的温暖光芒。

    不满足公众窥私欲,不恶意煽情与煲心灵鸡汤,《和陌生人说话》还能见微知著,从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入手,去反观历史浪潮中的人生浮沉。

    勾勒出“大力哥”赵金龙的时间轨迹,再与东北经济的变迁史对比,会有有意思的发现。2003年,中央政府提出“振兴东北”计划,投资优先的基建如火如荼,赵金龙家的砖厂供不应求;而后产业升级的劲风挂到东北,钢铁、煤炭、水泥成为落后淘汰产能,砖厂生意一落千丈;而在浩浩汤汤的城市化浪潮里,赵金龙成为了失地农民,从此变成了没有经济收入的“流浪汉”。在此,个体的悲欢离合和地区乃至国家的沧海桑田,发生了交汇。

    而与其他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相比,吴玥或许还是相对幸运的那个——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只有约一万人,才能获得手术机会。这意味着,生离死别是一项每天都在进行的“日常”。

    路遥《平凡的世界》里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但幸好有《和陌生人说话》,去展现了这些鲜为人知的人生。与大热的“慰安妇”题材电影《二十二》创造纪录片票房纪录相比,《和陌生人说话》尚是未被熟知的新大陆。

    看看那些开放式的提问吧,只需要一个普普通通的海采,就能击中人心。“这辈子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保险销售说,“是两千多块钱的衣服,是工作多年最大的奖赏”;中年男人说,“是去县城买楼,要60多万,得全款”;媒体人说,“是和比自己小四五岁的男孩子谈恋爱”;而公司保安说,“是花七八百坐飞机回家,因为爸爸生病住院,要讲孝心”;保洁阿姨说,“是念书,因为家里没钱,只能让男孩上学,不让女孩上学”……

    令人惋惜的是,在豆瓣上,《和陌生人说话》因评分人数太少,而未显示评分。

    编辑|厂长

     短评

    特别好,特别棒。

    5分钟前
    • 星辉斑斓里放歌
    • 力荐

    挑了感兴趣的看,特好,而且竖屏放映,很妙

    9分钟前
    • 伊夏🪀
    • 力荐

    杀马特教主,把妻子送进零下200度的男人。

    1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力荐

    3.5 聚焦边缘化的社会热点人物那些背后的故事,杀马特和杀人犯两集很棒

    15分钟前
    • 没有办法的事
    • 推荐

    都浸泡在生活的苦累里太久了,吸收了那么多雨水,轻轻一碰就碰出泪。

    16分钟前
    • playellow
    • 推荐

    偶然看到一期,就是杀马特那期,看哭了

    19分钟前
    • 褐色鸟群
    • 力荐

    追看了四期了,越来越好看。每一期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感动。就像那些娓娓道来的好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动作,但看完后好几天总有一条细细的线缠绕在你心里,让你不停回想某个片刻。

    24分钟前
    • 非非
    • 力荐

    生而为人,常怀敬畏。

    29分钟前
    • 筱筱凝深
    • 力荐

    直视每一个平凡的灵魂

    33分钟前
    • 小斌斌
    • 力荐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特别,整个下来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你不是他人,所以不要随便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另外:主持人陈晓楠,是我目前看过的谈话类、对话类节目中,最容易让人共情,也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主持人。没有压迫感。

    34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看的丁克和生孩子的女性对话这一期,很喜欢42岁的姐姐对她自己人生观的解读。有点共鸣的感觉哈哈哈。我也是丁克坚定主义者

    36分钟前
    • 啊哈哈哈哈哈
    • 推荐

    原来杀马特教父罗福兴是这样的,只要来看看这个世界就满足了。这是个多么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37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每一个生命都难能可贵。冰冻妻子的他说,爱情里没有牺牲她的陪伴就是最完美的回报最怕的不是她忘了他而是忘了自己;杀人犯的他说,付出了代价并不能被原谅背负一生的悔恨也换不回他的重生;给死囚写遗书的他说,因此对规则对生死有了敬畏他们在最后一道晨光亮起时也是想活的

    39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竖屏画幅把受访人聚焦于镜头之中,一点微小的表情和动作都能清楚发现,陈晓楠不带情绪的平等式交谈,内容又恰到好处的结束,给“陌生人”保留必要隐私和空间,也让观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和感悟。

    44分钟前
    • 24city
    • 力荐

    今天我的肺还努力工作着,今天还可以吃到酸菜鱼,这些习以为常忘记感恩的事情都被那个陌生人以生命为戒尺衡量过。

    49分钟前
    • 春妮
    • 力荐

    五星。很喜欢,各种各样的人。看的王诺诺那一期,结果被吴晓辰圈粉,她价值观真好。节目形式很好。

    54分钟前
    • 白驹过隙
    • 力荐

    补标。仅仅是陌生人之间的交谈,镜头前有克制,却仍可以揭开那层隔阂。我们现在缺少这种对话与交流。

    55分钟前
    • 终结者
    • 力荐

    对于我们看到的各种新闻对于这个时代我们太喜欢用上帝视角看待了,这个节目让我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印象最深的就是洗剪吹教主那期最后的几句话打脸多少所谓的“艺术家”。

    58分钟前
    • 广州舒淇
    • 力荐

    这样一个时代,以这样一种平等而不是审视的角度去交流,去沟通,实在难得。这才是一档节目的意义所在吧。

    1小时前
    • alabiao
    • 力荐

    我不太喜欢她找的对话对象,都是坏事做尽的人,不太真诚的

    1小时前
    • 丫丫布^念兒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