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少数派报告

    少数派报告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02

    主演:汤姆·克鲁斯,科林·法瑞尔,马克斯·冯·叙多夫,萨曼莎·莫顿,凯瑟琳·莫里斯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终极尖兵

    • 更新HD

      寂静之地:入侵日

    • 更新V2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

    • TC中字

      毗湿奴降临

    • HD中字

      幽冥

    • HD中字

      挑战

    • HD中字版

      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后篇

     剧照

    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1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2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3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4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5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6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16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17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18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19少数派报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能侦察人的脑电波的“聪明”的机器人――“先知”。“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  乔恩(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饰)就是犯罪预防组织的一个主管。在一次通过“先知”成功阻止了一起因外遇引起的双人命案之后,乔恩隐约感到了这一套完美的预防犯罪系统中隐含的秘密,那就是少数派报告。原来,共有三个“先知”一起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杀人企图。当出现分歧时,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定案,但最后若证明少数那一方是正确的话,则会秘密保存一份少数派报告。  乔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是昔日同事的抓捕对象。乔恩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能证明自己清白的那份少数派报告……

     长篇影评

     1 ) 预知未来是一种恐惧

    虽然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可是一直感觉是一部关于宣扬FBI惊险的片子,今天才真正看完,除却电影紧凑的节奏和接连的暴力场面让人觉得心悸和震撼外,也有些值得让人思考的东西。

    电影虚拟了一个很难想见的未来社会,人们带着摆脱犯罪的渴望,然而却无法禁止罪恶的无奈和恐惧。因此出现了预知犯罪的预言家,他们由于从小毒品麻痹而产生一种幻觉居然可以不断的看到未来会发生的暴力犯罪,探员则根据他们的预言来阻止犯罪的发生。不愧是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才能够将很难表现的外来图景用视觉画面表现的几乎流畅而且天衣无缝。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角色是女预言师,第一次出现在水里像个婴儿,突然睁开眼睛,让人疑惑她是故事的焦点,邪恶的焦点。之后她确实是焦点之一,但是却是善良的。很难想象一个人每天看到得都是关于未来的邪恶,那是一种怎样虽生犹死的生命,或者说已经是一个废人了。然而最后的谜底是她的妈妈原来是被系统所有人所杀,为了将她留在系统中,而她亲眼看到了妈妈被杀的一幕,恶梦般得一遍遍回放。

    预知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恐怖,或许是因为感受到了这种恐怖,所以格外得同情这个角色。尤其是这种恐怖担负在一个人身上时的感受。。也想到了圣经里所说的:“你们所知的有限,。。”“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哪个人会没有想要预知未来的野心呢?预知是为了想要控制,可是当控制未来的同时,你已经不能作为一个享受的人活在现在了,那一份的忧虑和恐惧又有谁能承担呢?所以最幸福的给予也许莫过于活在现在了吧。。

    2005年3月7日

     2 ) 向左或向右,这是个选择

    电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预知一个人即将杀人,在这个人杀人前将其逮捕并关押,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了犯罪。在电影中,关于这个设定的解释,是用一个木球。汤帅将一个木球扔到桌子上,而法莱尔接住。假如法莱尔没有接住,则木球必然掉到地上,接住木球,也就防止了木球坠地的事情发生。看起来这个比喻很正确。

    但是人不是木球。木球没有选择。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木球坠地是必然的。而人是否会杀人则并非必然。说到底,人是有选择的。所以汤帅在面对假冒杀他儿子的凶手面前选择了逮捕他而不是一枪爆头。虽然他最终还是开了枪,这是那个人一心求死下的意外。和预知的杀人情景已经不同了。

    这是一个悖论。既然人是有选择的,那么是否应该在犯罪前逮捕关押让准罪犯们失去选择的权利呢?电影的结尾似乎做了了解答,所有被关押的人全部释放了。

    继续想下去。预知汤帅要杀人的球是咖啡色的。这个颜色说明这是预谋杀人事件。虽然汤帅说过,儿子失踪的六年里,他几乎每天都想着杀掉那个带走他儿子的人。但是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就是说,他只是在想着杀掉某人,每天都想。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被预知。所以,即使你想着杀人,但自己都不确定会杀谁的时候,预知系统并不能察觉到。只有当你知道对方的身份后才会真正的引起杀机。汤帅是在预告时间只剩下十分钟的时候才认为对方就是自己一只想杀的人。那么在十分钟内出现的杀机,是不是应该算做预谋犯罪?

    汤帅是无辜的。这点不用怀疑。在我看来,他是被利用了。女预告者利用他对儿子的思念来让他为自己的母亲复仇。是她精心设计出了这样一个大圈。于是才会出现汤帅带着她逃跑,并在她预知未来的能力下躲过追捕成功的找到假扮的凶手。她努力的对汤帅说你还有选择,于是汤帅选择了。于是杀害她母亲的凶手自杀了,她也自由了。不用再躺在池子中梦着那些血腥了。这真可怕。也有点无聊。

    从始至终,汤帅都像个没头苍蝇一样的奔跑着,为的是追寻一个看似已成事实的未来。设想一下,假如一开始就确定他不认识被杀的人,那么仅仅是限制他的自由,他也就不会杀人。在时间过后,一切照常。

    有点头大了 … … … … 我讨厌想这种迷宫样的事情。永远都在原地兜圈。

    唯一确定的是,电影中的未来,2054年,我可能还活着。但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无聊的司法机器 … … … …

     3 ) 完美系统 Vs 管理层舞弊

    预防犯罪系统这一完美的构想,当被付诸实践的时候还是难逃破产的命运,终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再完美无暇的系统都要靠人来操控,而人则是最不稳定的活跃因素。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这个系统最致命的瑕疵。即使给系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来施行管理,但仍究无法杜绝管理层的舞弊的可能。审计理论中,当识别内控系统无法识别的重大错报及风险时,cpa需考虑其潜在的广泛影响以及管理层舞弊的可能。

    制度可以起制御防范作用,但其本身不是无懈可击的,它的弱点和限制反过来可以被利用。就像电影中,预知的未来误当作回想片段而被错误的处理一样,造成内部有权识别预知图象的高层人员在现实中蓄意制造与其相似的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而逃过法网追踪。

    预防犯罪系统本身有法理上的瑕疵——一个人还没来得及实施犯罪就被制止,那么他还能被逮捕吗?如果可以被逮捕,是因为他的犯罪意念还是他即将做而还没做的事?

    如果不预防制止,他就一定会在几分钟后的“未来”犯罪吗?难道未来就像离弦之箭,没有一个alternate future?

    用阻止的武断方式强行掐断“现在”通往“未来”的一条路径未来就被像气泡一样破灭了吗?未来没有消失,只是被另一种可能性演绎。(突然想起博尔赫斯的小说名称——《小径分叉的花园》,未来就是存在无限可能的分岔花园)。

      
    C:why would you catch that?

    F:it was going fall.

    C:but it did’t fall.you caught it.preventing it doesn’t change the fact that it was going to happen.

      
    阻止有没有改变之后的事实,取决于未来的发生是否具备必然性(predetermination)。汤帅用地球引力来辩解,是非常强词夺理的逻辑,因为人的犯罪意念不是地球引力苹果落地那么强大的不容置疑—— 一个人一分钟前产生了杀人意念,并不能100%确信之后他会付诸行动。而这个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机器,是出于安全保险起见。也就是不管你会不会真的杀人,我先制止你再说。制止本身没有错,但被制止的人因此而锒铛入狱在针筒管里过一辈子就大错特错了。

    说到底,预防犯罪系统是以杜绝可能发生有害社会的行为为道德借口,对人的精神自由设定法律疆界。它硬生生的把一道多选题篡改成只有一个错误选项的单选题,尽管这个学生还没有填写答案,但考官已经宣判他答题错误被扣分。

    我喜欢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这看起来很随大流。但是能让人感到温暖的东西,我希望来的更多。

     4 ) 先知系统被废止的真正原因:解读大BOSS是怎么陷害约翰的

    最近刚补完了这部电影,悬念和节奏都控制的很好,直到最后才揭露真正的黑手。很多人似乎没理解拉马是怎么陷害约翰的。大家认为拉马无法控制先知系统和约翰的行为,他怎么能让约翰去杀人呢?其实拉马是应用了先知系统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规则,这个规则也是系统被废止的真正原因。

    先阐明系统的两个规则:

    1、一旦发生预测,不论过程如何变化,嫌犯一定会去杀被害人。

    2、知道预测的人有能力去改变未来。

    这两个规则拉马是知道的。也就是说,拉马设计时并不需要考虑约翰是否逃跑,他只需要构思一个陷阱,比如用匿名信引诱约翰去旅馆和被害人碰面。而在他设计好这个陷阱时,先知系统就会自动预测。此时无论约翰是否逃跑,在规则1的作用下,即使事情发展和拉马设计的不一样,约翰和被害人最终也会碰面。如果他不逃跑被逮捕,那么拉马陷害除约翰的目的也能达到。

    这里的先后顺序是这样:

    一、拉马设计陷害约翰(设计过程不重要)。

    二、先知系统发生预测,规则1生效。不论约翰是否按照拉马的设计行动,他最终都会去杀被害人。

    三、接下来有多个可能性:

    (1)、约翰没有看到先知系统的预测就被拉马引诱到旅馆和受害人见面。结果是不论约翰杀死受害人还是被其他人阻止,他最终都会被逮捕。

    (2)、约翰看到先知系统的预测,不逃跑或逃跑过程中被抓,结果也是被逮捕。

    (3)、约翰看到先知系统的预测,成功逃跑且直到案发时间都没有被抓到。此时规则1发动,约翰必定在预定时间和受害人见面。

    上述几种情况不论哪一种发生,最后拉马都能达到排除约翰的目的。

    四、约翰和受害人见面,此时规则2发动,即看过预测的人有可能改变未来,所以约翰没在预定时间杀被害人。er最后拉马没有杀约翰也是规则2在起作用。

    真相就是:先知系统不但有预测功能,还有强制功能!一旦被预测,除非被知道预测的人阻止,否则不论出于主观意愿还是偶然因素,嫌犯最后都会和受害人见面,而且都会试图杀人。

    假如先知系统被大幅推广,必然产生两个问题。

    1、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会被预测,这个时候放弃杀人行为的人就会增多,导致无法识别有效识别真正的罪犯。

    2、真正的犯罪者利用系统规则1来陷害他人,只要设计一个陷害计划就会被自动预知,之后被陷害者就会被逮捕,幕后黑手则逃脱制裁。

    所以说,先知预测的强制性是系统被废止的真正原因。

     5 )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名副其实的好片子

    这是一个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看完以后让人觉得名副其实的好片子。

    犯罪预防科,遵循的一个原理就是事情发展的必然性,比如一个球抛向空中,必然会落到地上,所以人可以在其下落轨迹上接住它。这里有三个关键的先知,他们是人,却被控制在营养液中终日昏睡,就因为他们不同寻常的预知能力。凭着对未来的预知信息,警察找到可能的犯罪分子,在他实施犯罪之前逮捕他。而靓汤,从一个逮捕者,变成一个被逮捕者的时候,才发现这套看似完美的体系背后的漏洞,以及这个漏洞被人为操纵的可怕后果。警察的天职到底是抓到罪犯,还是预防犯罪保护无辜的人?不同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后果。总之这个脑洞很大但很好理解,也确实是一部从头到尾没有一处不精彩的好片。

     6 ) 报告

    在这部电影中,Steven Spielgerg大导演成功地融合了动作、科幻、悬疑、政治、亲情、家庭等诸多元素,使它得以给各种类型的观众带来观影乐趣。当然,由于原著本身的特点,它的基调是黑色的,这表现为整个影片的色调就是以黑白为主,虽然并非黑白片,但并无多少彩色的应用,呈现出一个灰暗的世界。影片给人的整体感受是沉重的、严肃的,但也不乏紧张、刺激和有趣。作为科幻动作片来看,激烈的打斗、追逐场面明显打上了斯氏的烙印,体现出炉火纯青的掌控。作为悬疑片来看,各种细节的设置扣人心弦,吊足了观众的味口,令我们爱不释手。本文擬选择几幕场景进行分析,由此可对斯氏的大师风范略见一斑。

     7 ) 《少数派报告》的法理讨论


    《少数派报告》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同名短篇小说。影片讲述于2054年的美国纽约,当局利用能够预知暴力犯罪发生的“先知”建立起一套“犯罪预防系统”,对即将发生的罪行进行阻止并逮捕可能或正在犯罪的人,此系统使当地的刑事犯罪率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而故事的展开就在于“预防犯罪局”的探员被预见自己即将枪杀某个陌生人,便千方百计证明自己的清白。
    原则上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但是其中却涉及到极其基础的法理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法学与犯罪学方面的学生,自然会在这方面把玩品味一番:犯罪是什么?思想犯也是犯罪吗?未发生的犯罪可以被视为犯罪吗?如何惩罚未发生的犯罪?如果对思想犯进行刑事追究,社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犯罪的“必然性”?
    我无意对整部电影的具体剧情进行逻辑上的梳理和分析,也毋须再讨论预知未来这种超能力存在的可能性及合理性,因为针对该片逻辑漏洞的影评已经足够多了。电影中整个剧情均建立在“犯罪预防系统”上,而预知未来虽是科幻片常用的桥段,但是仅仅预见了未来的犯罪,又如何证明其即将发生的必然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片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探员利用地球引力打了一个比方——他把一个木球从桌上滚到边沿,木球被接住了,没有掉到地上;这个球在重力的作用下,掉到地上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因为存在外力的介入,这件“必然发生”的事情中止了,但是你无法否认木球落地的必然性。同理,即将发生的犯罪被警察介入并阻止了,也不能否定在另一时间线上该罪行如常进行的必然性。因此,犯罪预防局对于未发生的犯罪进行事前的打击,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在这部以概念为主打的科幻片里,所有的理论支撑仅仅构架在这不负责任的譬喻之上,这一点可谓备受诟病,我们不妨从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来进行讨论。
    客观方面,从刑法学的理论来看,犯罪的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及犯罪既遂。根据电影中的说法,“犯罪预防系统”能够在时间上提前两周预见有预谋的犯罪,基本上可以将其扼杀于犯罪预备阶段;对于临时起意的犯罪,“先知”则只能提前一段较短的时间预知,而且预见的画面是暴力犯罪“即将且必然”既遂的情景,警方也只能根据片段里零散的线索定位犯罪嫌疑人,以及时制止犯罪、逮捕嫌疑人,这就是电影开场铺垫的一幕。
    如此一来,实际上这个系统可以预见的只有两种:处于犯罪预备阶段、经过预谋与准备并最终既遂的暴力犯罪,以及临时起意、最终既遂的暴力犯罪。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刑法所惩罚的犯罪包括了上述四种犯罪形态,这是由于无论实害结果如何,犯罪都在某种程度上侵害了受保护的法益,即使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形态,也应该被评价为侵害法益、应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些却统统都无法为“先知”所预见。
    主观方面,以目前法学界与犯罪学界的理论来看,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与无罪过,犯罪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过失又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无罪过事件中有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事件。除此以外,在德日刑法理论中还存在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讨论,具体包括打击错误、对象错误与因果关系错误等。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被“先知”预见的罪行便只有部分直接故意的暴力犯罪案件,与刑法的整个范畴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另外,犯罪中止还存在着实行行为未终了的中止与实行行为终了、实害结果出现前的中止,而“预防犯罪局”警员的出现却彻底抹杀了这两种形态的存在,而犯罪中止的情节在审判人员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时是极其关键的,因此这对于行为人自身来说也是十分不公平的。况且人类的内心世界瞬息万变,不可能用木球落地的理论进行阐释,而“先知”展示的仅仅是案件发生的最终片段,无法感知当事人的心理变化,更遑论整个案件的全貌了。警方仅以此为依据即行对公民实施逮捕,无怪乎片头的中年男人在被制服时高呼自己“什么都没做”,因为他的确没有实际犯下任何的罪行。
    即使“犯罪预防系统”如何吹嘘自己的完美,如何卓有成效地降低了犯罪率,但也无法针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保障实体正义,更加不是终结犯罪的终局手段。况且,电影中的一个情节,即局长利用“先知”的既视现象犯下了不为人知的罪行,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该系统存在着致命的漏洞。

    “先知”与陪审团
     “犯罪预防系统”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地方:这个系统并非一套简单的机器,它依赖于三名具有预知能力的人类发挥作用,而且这三名“先知”缺一不可。然而,这三人的意见,即他们所预见的内容并非总是完全一致,而且往往是由能力最强的女性“先知”预见到不同的片段,但为了保证入罪,这些“少数派报告”被人为地删除了,这也是本片名称的来源。
    我觉得有趣的是,电影里三名“先知”的设定可以比拟为英美法系中的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的成员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一般都不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而陪审团制度要求他们根据关于案件的已知事实进行判断,以社会的普遍道德标准为准绳,对被告人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而且基于历史的渊源,陪审团成员的意见必须全体一致才能产生法律的约束力。
    同样地,“先知”们自身并不具有任何的法律素养,他们仅仅拥有的是预知犯罪发生并向国家暴力机关呈现的能力,而非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以及道德标准对某一行为进行评价,然而他们却成为了国家机器对某一公民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依据;更有甚者,为了保证行为人被判刑,为了维护“犯罪预防系统”的完美表象,当权者竟然将预示暴力犯罪存在另一种可能性的“少数派报告”私自删除,此举毫无疑问已经与美国标榜的人权至上、法治独立等原则彻底背离,甚至在全人类的基础道德观看来也是一种邪恶。
    当然,“先知”并非法官,也不是陪审团,但他们的权力已经囊括了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的范畴。“犯罪预防系统”,也许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飞跃,但是对于法学理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倒退。

    惩罚思想犯的法律
    再退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观察,这部电影中对刑罚的描述已经是对古今中外所有法学理论的颠覆——将这些未犯下任何实际罪行的“罪犯”判刑,然后交由监狱对其实施自由刑,而且是某种处于休眠状态下的徒刑,你绝对无法在任何的法律著作中找到这样的体系,即使是最偏激的理论。
    法律调整的是社会关系,刑法惩罚的是犯罪行为,而非从未付诸实行的思想。在社会关系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犯罪仅仅存在于意识当中之际,国家暴力机关却已经对社会成员实施了制裁,这便是赤裸裸的意识犯、思想犯,如果刑法对犯罪意识也进行处罚,犯罪行为实施与否的结果都一样,将会有更多人把犯罪意图转变为实际的犯罪行为,这样一来,刑法岂不有鼓励犯罪之嫌?
    基于这种刑事政策,我们不妨设想一下,除了电影里那种近似于乌托邦的理想状态,整个社会更加可能出现的巨大变化:犯罪率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因为犯罪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以及未来的可能性中,警方为了逮捕思想犯疲于奔命,街头巷尾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可能在下一刻成为被追捕的“罪犯”,而权贵政要们则可以利用系统的漏洞逍遥法外,如此的国家还可能正常地存在一天吗?

    回归到影片中来,“犯罪预防系统”在结尾难逃破产的命运,这也是一种必然性,如同“先知”预见犯罪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一样,因为这是法治的退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倒行逆施,其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其实电影里早就给出了解释:再完美的系统也有纰漏,而问题往往不在于系统,而在于人自身。
    撇开种种吹毛求疵,能够让人在各个方面浮想联翩,不就说明了《少数派报告》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吗?对一部科幻片作了如此啰哩啰唆的法律评价,只能说是一名法学学生的过度解释,各位看官见笑了。

     短评

    三星半,尴尬的分数。逻辑bug实在太明显了,故事立意可讨论性很大。既然未来已知,就无需行动,一切已定;如果偏去改变,如何还说未来已知?从犯罪学上看,犯罪的事实逻辑未发生就逮捕人,这对于讲证据的欧美法典也不符,有性欲不代表就会去强奸吧。。。视觉展现场景想象蛮厉害的。7.4

    6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还是挺吸引人的一个大片~就是觉得好长。。

    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水准很高的商业片,虽然有着不少的逻辑漏洞,但依然很精彩。尤其是他带着预言家躲避追捕时预言家给他的忠告一一应验的那段情节,让我在看时不禁惊呼:太NB了!美国人的想象力着实让人赞叹,国人在短时间内是绝对无法企及的~~

    13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改编自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的同名短篇小说,《全面回忆》、《银翼杀手》亦是出自其笔下。迪克原著小说经斯皮尔伯格改动后,难逃库布里克《人工智能》被其接手后走向光明的命运,渗入大量亲情描写,最主要的是一举推翻了司法系统的权威性。这依然是一部动作场面精彩、想象力丰富的成功商业电影

    17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有科幻,有深度,高水准的商业片,就是先知这个梗用得滥了。

    21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好看的科幻片,最经典应该是男主在女主指导下躲避追击的一段,女主可预见的特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22分钟前
    • 竹叶卷心
    • 推荐

    有些说不通的漏洞。。。而且控制电脑的那些手法酷炫得有些装b太浮夸。。。。

    25分钟前
    • YVE
    • 推荐

    深刻探讨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的一部科幻片,不能从表象去看,如果只看女神的华丽,追捕者们的动作,那这部片子也就是三星。深刻思考未来的社会结构与科技掌握人类一切的悲哀,脑后插管时代的畏惧皆是来源于此。

    2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我对那先知真是受够了,斯皮尔伯格的烂片.

    31分钟前
    • 八月槎
    • 还行

    one of my favorite movies of all time

    3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其实女先知才是真正的策划者,捉奸案在案发很短的一段时间才被预知,为什么男主的杀人案却提前那么多时间被预知了?就是先知故意的,让男主有足够的逃跑时间!而且拉玛只能做到雇人扮演拐走男主儿子的人贩,他又如何确保男主找到他并杀死他?如果没有先知的预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所有的起因都是因为先知给男主看她母亲的被害影像开始的,并一步步引导男主找到假人贩,先知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获得自由,并且她成功了!

    41分钟前
    • 良莠
    • 推荐

    8/10。重温。心灵之眼的元素运用隐喻着科技对意志自由的干预,先知永远是睁着眼睛观看梦里的犯罪图像,再由安德顿用手臂在屏幕表面拖动图像、用食指将破碎的画面重新组合;电子蜘蛛行如鬼魅地爬上每个住户的脸扫描视网膜,做了换眼手术的安德顿也难逃电子搜索,这些眼睛的元素讽刺了人看清真相要仰仗科技的盲目性,为拉玛先搬演谋杀再制造真的谋杀这一假象提供了系统漏洞。片中发明预知系统的博士奶奶不仅透露了少数派报告的存在,还顺应着她培养的一群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斯皮尔伯格借此说明了生命的冲动和选择都不在人和科技的掌控中,正如FBI菜鸟接住了即将滚落的红球,却无法预测他的命运是被信任的拉玛枪杀,当拉玛的罪证出现的屏幕高高挂在周围身穿燕尾服的宴会客人上,掌控预言者的拉玛(人治和腐败是科技的致命漏洞)也只好接受拥抱死亡的定论。

    4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斯皮尔伯格又成功商业了一部本可以很好的科幻片。

    47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另一种形式的反乌托邦 当然我在阿汤哥的面前会忘记一切原则标准

    51分钟前
    • 请你吃童话
    • 推荐

    还以为达到哲学高度 但到最后所谓的少数派报告也没出来过 大导演也会烂尾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情节本身就是有反乌托邦的色彩,自然结局大多是反乌托邦成;中间明显有几处风格跟全片不搭调,尤其以John换眼球一段特为突出,减分;对未来生活的细致描写不错,加分;科幻电影最重要的是背景设定和前瞻性,拥有菲利普·K·迪克的原著,本片做到了一部成功科幻电影所需要的一切

    5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还不错,但这个豆瓣剧情简介是谁写的,和真的剧情差了十万八千里·····

    57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好多年前看的,当年是脑洞非常大的故事,现在来看也仍然有不少可取之处

    1小时前
    • 飞屋环游记
    • 推荐

    好看呐!创意已然匪夷所思,还不乏所有商业片的元素,靓汤还是很帅气的。一次次令人瞠目的情节反转,虽然这设定肯定会有点漏洞存在,不过真的满足了。"I'm tired of seeing the future".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比较有新意的科幻电影,虽然有些细节不太能禁得起推敲,但抛出的概念却发人深省,不失为一部动作场面精彩、想象力丰富的成功商业电影。能改变的都不是过去,能预知的都不是未来。★★★☆

    1小时前
    • Q。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