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7

    主演:释小松,周漾玥,钟熠璠,郭飞歌,杨纳娜,姚奥依,孙伊雯,刘戴恩,陶冰蓝,孙乐颜,陈舒宜,周艺,翁馨,钟奕儿,崔傲菲儿,高琳子,韦梓彤,艾梦欣,罗熙怡,黄林依阳,刘紫璇,姚雯嘉,陈荣达,肖杨博涵,郑可卓颖,于嘉欣,李芝青,周巧诒,胡轶珂,杨旻奎,刘怡麟,李俊豪,张思晨,余亚颖,刘芸孜,汪鑫瞳,赵奕琳,梁钦,韩一诺,付馨柔,李卓骞,许艺菲,张良哲,王项景浩,黄诚越,张泽晨,姚佳祺,陈星宇,卢俊辰,张靖晗,蔡嘉诚,陈博政,杨知周 

    导演:潘礼平,刘玉洁,胡昀皓,释金光 

    猜你喜欢

     剧照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2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3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4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5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6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6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7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8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19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讲述大家族贾府由胜到衰的过程。   书香世家的林黛玉丧母后千里迢迢从苏州赶来京城投靠贾府,贾府本是四大家族之一,因贾元春进宫封妃而越发兴盛。林黛玉在外祖母贾母的呵护下成长,常爱与贾宝玉、薛宝钗等兄弟姐妹们一同读书作画。在元妃省亲后,林黛玉与姐妹们一同住进了园子里。   另一边,乡下的庄稼人刘姥姥因家穷,带着孙子板儿来贾府攀亲戚,面对这个八杆子扯不着的穷亲戚,贾府也真诚善待,不仅让刘姥姥住在贾府,还带她游大观园,体验了一把“神仙”般的日子,临别时更是赠予了足够的钱财让姥姥带回家。贾府的善举,也使刘姥姥在贾府衰败后,成了救贾府的关键人物。   本篇剔除了红楼梦里情爱的部分,以人性美为主线,宣扬知恩图报、知恩必报的传统精神文化。

     长篇影评

     1 ) 优点很多,我说两个瑕不掩瑜的小缺点

    优点大家说了很多,我来说两个小瑕疵。一个是送刘姥姥回时,100两银子是太太(王夫人)送的,不是老太太(贾母),这个是延袭了87版的错误。原著这里王夫人后面的话是叫刘以后别再来了(给她丢人现眼,刘是王家亲戚)。二个是抄检到晴雯,原著中晴雯只是把箱子东西倒在地上抗议,电视中顶撞说的你是太太派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派来的呢,这话是高鹗版里妄添的,这个顶撞的话既不合理(晴雯再大胆的丫头也不可能敢说这个话),同时加出这么一段也会减弱后面探春冲突的戏剧效果。

     2 ) 小戏骨红楼梦加深了我对红楼梦的理解

    《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在看小戏骨《红楼梦》之前,我曾看过《红楼梦》原著不下几十遍,看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也有十来遍,最近两年一直在读脂评本《红楼梦》。即便如此,对于我这样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者来说,《红楼梦》里的好多情节仍然是感觉有点违和或者不可思议的。而在看了小戏骨《红楼梦》之后,很多以前认为不大合理的情节变得合理,很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句子越发觉得深刻。 黛玉因在筵席上随口说了几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被有心人宝钗听见,随后对其谆谆教导了一番。黛玉因此而感念宝钗,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一回里说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我在看书和87版电视剧时,觉得黛玉因此事而对宝钗改变一贯的看法转而引为知己之举有点不可思议,并没体会到宝钗所劝黛玉的话能够有这样打开黛玉心扉的魔力。但是当我看了小戏骨《红楼梦》之后,看到钟宝儿所扮演的薛宝钗对小黛玉一番宽严正大、循循善诱的教诲,实在心折。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是真的存在这样世事洞明又优容宽厚的薛宝钗,是真的存在这样聪明绝顶又单纯诗意的林黛玉。细想想,那时黛玉只有15岁,而宝钗也只17岁,以黛玉这样自小父母双亡无人教诲的境遇,听宝钗细细地规劝自己莫要看杂书移了性情,体会到父母长辈般的教导之心,该觉得多么宝贵。从这一事,也可看出,黛玉才不是一味的小性儿性格,她只是太敏感太纤弱,她原是知好歹、明事理的好姑娘。当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这里一番解释后,宝玉说,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说的真巧,真真的是“小孩儿”,只有处在同样天真烂漫年纪间的孩子才能演绎呈现出这样明镜般的心思。成年人扮演起这段,饶是演技再好,扮相再美,终觉得有点穿凿做作。 宝黛的关系,小时候常常是三天两头闹别扭的,为此竟有人误解《红楼梦》仅仅是一部描画小儿女情态的书。要知道,自从《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一回之后,黛玉便知晓了宝玉心意,认定他果然是知己,从此两人就只有心心相印,再无半点争执了。甚至在《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一回里,竟能拉着湘云开宝钗与宝玉的玩笑。皆因她此时已知晓,宝玉他只取一瓢饮,两人心在一处,是再也拆分不开的了,所以才能心无挂碍肆无忌惮的开玩笑。因人们看书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些姊妹兄弟的实际年龄,就觉着林黛玉俨然一个小心眼的丫头,哪里像一个大家闺秀。如果能意识到,他们那些打打闹闹,皆是小时候的玩意儿,皆是二人未互明心意之前的纠结与试探,这才能更好的理解宝黛二人的情感脉络。这一小打小闹的部分,让相似年龄的小孩子来扮演,最是恰当,成年人描绘来,终究有点脱了形色。看小戏骨《红楼梦》里,演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时,小黛玉使小性儿的情节,竟是可爱的,真配的上脂砚斋所评“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之语,一点也不违和。而钟宝儿所扮演的薛宝钗,亦配得上“浑厚天成”四字。 原本我在看脂评本《红楼梦》的时候,看到脂砚斋所作批注,有些意思是体会不大到的。譬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里,宝钗听见红玉与坠儿私语,用一招金蝉脱壳让她们去了疑心,偏反算在黛玉头上。这一段,脂砚斋直赞宝钗:“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我从前看来,却是不大舒服的,觉着黛玉平白受了冤屈。可随后细想想,《红楼梦》里这样的情节确有不少。比如《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回里,邢夫人盘问平儿去处,丰儿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 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是拿林黛玉做幌子。再比如,《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一回里,宝玉为维护私自在园中烧纸祭奠菂官的藕官,也拿林黛玉做挡箭牌。从凤姐到宝玉,从雪雁到丰儿,类似情境尚有不少。可知在大观园里,因林黛玉天生娇弱且性格孤僻,又得老太太偏疼,大家有事皆拿她作筏子,竟成了例了。并不是只有宝钗如此。之所以这段情节让很多读者耿耿于怀,皆因是受钗黛对立思想的影响。许多人看红楼梦,常要强强的分个高下是非出来,竟而成黛玉派、宝钗派。岂不知宝钗与黛玉,一个是山中高士,一个是世外仙姝,虽鼎足而立,却亦是惺惺相惜的金兰之交呢。雪芹先生写作《红楼梦》,正是因“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为世间美好女子立传呢!大观园里的女孩子,虽各有命运性情,却都具钟灵毓秀之德。宝钗浑厚,黛玉清越,各有各好,至于白玉微瑕,却更衬其好处,更觉真实。就像宝玉在警幻仙姑处所见到的神仙女子居所,“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这才是真正浑然的“幽微灵秀地”呢!看书看人,若多些“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倒不好了。要是去了黛玉的小性儿,宝钗的世故,佳人本色可消减不少呢!这又扯远了,呵呵。说回来:),宝钗戏彩蝶一回里,那样宝相庄严的宝姐姐,竟作出“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举动,可知那时也年龄尚幼,亦是童心未泯呢。如果这一回让小戏骨们来演出,想来大家就不会十分怨怪宝姐姐了。

    在小戏骨《红楼梦》中,有刘姥姥和宝玉隔窗而泣的情节,看到翩翩佳公子小贾宝玉胡子拉碴、鬓发凌乱的样子,我忽然理解了“末世”一词。在探春的判词中,有“生于末世运偏消”一句,我读时对末世有点狐疑,为什么说是末世呢,会不会太严重了。但看到小戏骨《红楼梦》里以疾风暴雨似的节奏描画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各种情节时,尤其是看到宝玉仓皇悲怆的样子,我想起来李后主的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何其相似!我终于明白,这是贾府这个家族的末世。朝代有更迭,有治乱,家族亦如。说起来,在封建时代,家族的兴衰荣辱,常常是因统治者的一己好恶而成全或毁灭,更像那易散的彩云,易碎的琉璃,阴晴不定的天气呢。 以上种种,总而言之,感谢小戏骨《红楼梦》重新清洗了我这双观赏《红楼梦》的眼睛,使我对《红楼梦》的美好纯真与沧桑万象,又多了一层隽永的领会。为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演绎点赞。

     3 ) 让一群孩子演一出悲剧,是否太残忍?

      文/夕四少

      期待了很久的小戏骨版《红楼梦》,终于在10月1日国庆节当晚首播,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半,前后一共9集,平均一集30分钟,一共四个半小时左右。

      第一次看小戏骨的作品,源于《白蛇传》,初看就被小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所叹服,后来小戏骨团队又陆陆续续拍了不少作品,我一直都有关注,所有的主角、配角全部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单就演技而言,这群孩子完全可以与娱乐圈的任何一位成人演员飙戏。

      这不是溢美之辞,看看小演员们演过的戏就知道,每一个角色他们无不用心去演,唱跳俱佳者有之,伶牙俐齿者有之,表演精湛者有之,外形姣好者有之。他们天真无邪,单纯善良,情感真挚,三秒之内能悲伤流泪,令人跟着心痛;三秒只能能破涕为笑,令人心生怜爱。

      因此,在微博上看到他们要拍红楼梦时,我心里一开始是雀跃的,也许小戏骨版的红楼梦,将又一次掀起读红楼看红楼的热潮,这是我所期待出现的。

      我们都知道87版《红楼梦》早已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所以这一次小戏骨《红楼梦》比较讨巧的一个地方,就是向87版致敬,从演员到音乐,从服装到表演,可以说,都完全是按照87版拍摄,尤其黛玉和宝钗,简直跟87版一模一样,所以网友们看后大呼“神还原”。

      但也有不少网友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觉得,拍的好是好,但《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血泪之书,是人生所有生活经验的沉重总结,是一出厚重的悲剧,比不得其他的文学作品,这么一部厚重的作品,让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来演绎,显得太残忍了些。

      对此,我深有同感。

      虽说红楼梦里的宝黛钗等人初见时,也都是十岁左右的年龄,与小戏骨们的年龄相似,从年龄上说,小戏骨版红楼梦可以说是最接近原著的一版,这群孩子里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但看到这群孩子不停地因为生离死别而痛哭流涕时,我还是于心不忍。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但这群孩子却过早地体会了红楼梦的大悲大恸,体会到了事情冷暖,人情凉薄,人心算计,虽然节目组的初衷是为向更多青少年推广红楼梦,但用一群孩子演绎这么一出悲剧,我还是觉得太过残忍悲切了,这不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承受的了分量,也不是小戏骨拍过的其他任何剧集所能比拟的。

      因为挚爱红楼,看任何有关的影视作品,难免带着挑剔的眼光,小戏骨版《红楼梦》只有短短9集,自然砍掉了太多精彩内容,比如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原著里最美的情节,这里都是一个镜头带过,转的有些突兀生硬。另外,可能因为是拍给青少年看的,自然过滤到了有关男女之情的情节,比如宝玉宝钗成婚,红楼大结局中就没有出现。

      因为对原著太熟悉,所以熬夜看小戏骨版红楼梦时,我有些跳戏,无法沉浸其中,时时会觉得这个地方错了,情节完全是乱搭。有的本末倒置,比如湘云醉卧在宝玉挨打之前发生;有的台词不够讲究,比如平儿不说“大太太来了”而是直呼“邢夫人来了”……

      诚然,我知道这是编剧所为,因为集数限制,因为不得不砍掉太多“少儿不宜”的内容,所以,9集红楼梦是看不出多少真正的红楼真意的,要看的不过是小戏骨们用心的表演,用心的笑或尽情的哭。

      对于选角,我给小戏骨剧组打98分,几乎所有的小演员,经过训练,都非常精准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他们各自的角色,这是值得肯定的,比如黛玉,比如宝钗,比如贾母,比如王熙凤,比如刘姥姥,都跟87版如出一辙,就连87版没有出现的人物,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也演的非常棒,但有2分我给扣了,这是有原因的。

      2分是因为宝玉的选角,我先声明:我不针对小演员们,他们都还小,不解人事,所有的角色都是剧组定的,我针对的是选角这件事,不是小演员个人。宝玉这个角色是原著里的核心人物,当年87版红楼剧组就曾为宝玉一角犯愁,还曾发文全国寻找宝玉,可见选角之难之严格。

      小戏骨版的宝玉,形象非常好,但整体上与87版及原著仍旧差了不少,表演上显得太呆板,太严肃,不够灵动,不够活泼,少了些气质,且跟其他小演员搭戏,明显有些生疏,不够自然。当然,这不是小演员的错,是剧组没有更好地引导,没有让小演员找到宝玉的那种感觉。

      当年87版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就是不够灵动,有些生涩和拘谨,后来导演王扶林就给了他一个特权,可以捉弄剧组的任何一个人,让他到处恶作剧,为的就是培养他这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的性格。

      此外,单就表演而论,这群小演员似乎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背台词”,小演员彼此之间的对话交流,总是不够流畅自然,我有一种小时候被老师提问背书的感觉,他们更多的不是在演绎,而是在念台词,在背剧本,且各背各的,表演偶尔显得有些吃力,有些上气不接下气,跟不上节奏。还有不少地方抢戏,毕竟是孩子,沉不住气,总想着要赶紧完成自己的“作业”,小戏骨之间的搭戏有些“自说自话”的感觉。

      这部剧的核心人物其实不是宝黛钗,而是刘姥姥,所以说是《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说的是刘姥姥先后三进进荣国府,见证贾府由盛转衰的故事。扮演刘姥姥的小演员,明显是全部模仿了87版沙玉华奶奶扮演的刘姥姥,虽然是模仿,但从其表演来看,是小演员中演技最好的一个,应该是体会和摸索到了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精髓。

      9集的红楼梦,剧情略显单薄,除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些铺陈,其余基本都是一个镜头带过,尤其王熙凤病倒,转的太突兀,且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剧组把所有的人物结局全部安排到了最后一集上,黛玉死亡,迎春探春出嫁,惜春出家,贾府被抄,王熙凤死亡,巧姐被卖,妙玉被掳……这一集太重了,三十分钟的时长,这些原著里最重要的情节,只能是一个镜头交代了。

      我想,如果不是熟读红楼,让青少年们看到这样的结局,应该都是一脸懵懂不解的表情,除非是大人孩子一起看,孩子有不解的地方,需要大人事后“补课”,这还得大人正好是红迷,这就与剧组的初衷产生了矛盾,本是为推广红楼梦,但最后可能会有很多小朋友因为看不懂结局而茫然。

      当年,王扶林要拍《红楼梦》其实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甚至有专家扬言“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动”。因为红楼梦不是别的名著,编剧怎么改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为了剧情需要,观众都能理解,但红楼梦有红学一派,是许多红学家研究一生仍旧魂牵梦萦的心头之好,是许多红迷一生最钟爱的文学作品,它太经典,经典到每个角色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不能擅自改动,处理不好,就会被骂的万劫不复,后来的10版《红楼梦》成为众矢之的就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知,要拍《红楼梦》有多难,所以如果不是向87版红楼梦致敬,如果不是有87版这座高山在那里镇着,我想小戏骨剧组是没有如此大的勇气和把握来拍《红楼梦》的。

      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红楼梦》,显然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只有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彻大悟才能真正读懂的文学作品,要把它的厚重感,悲剧性拍出来,而且让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演绎出来,显然是对小演员提了一个比登天还难的要求。

      所以,它定位于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主题,正是避重就轻,删繁就简,只选取了红楼梦里最为欢快的一个场面作为切入点,选取最好表现的情节画面进行展现,把这些天真烂漫的小演员放到设计好的框架里,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真要按照原著去拍,我想没有一个小演员能够胜任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戏份吧?毕竟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是无法真正窥破的。

      他们只能按照剧组的要求,按照剧本写好的台词,在该笑的地方笑,该哭的地方使劲想难过的事哭,这就非常不容易了,他们究竟对红楼真意了解多少?也许这就不是小戏骨该考虑的事情了。

      注:以上是我一口气看完小戏骨版《红楼梦》的真实感受,我并没有要苛责某个小演员,更没有要怼小戏骨剧组的意思,我只是说出了我最真实的想法,就像网友说的,小戏骨拍的其他剧都好看,但是红楼梦太复杂了,不适合小戏骨。我也这么觉得。

     4 ) 给满分不怕你骄傲,大人们该好好看看

    高中选修文科要求读红楼,当时可以说全班都到了痴迷的程度了,连一字一句我们都仔细琢磨讨论。尤记得和邻桌看到黛玉进京不过六七岁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原来我们看的都是一些小屁孩的故事。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发财了,就从全国找几个长的好看又会演戏的小孩子,按原著年龄再拍一版红楼。前几天看见小戏骨版红楼的预告照,我突然想起这事了,于是决定不妨去看看。

    这一看,真把我惊着了。原本看红楼说钗黛仪态如何如何,我是不信的,一个小孩能有啥好看的。可小戏骨生生演出来了,一开场漾漾在船上的的那泪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活脱脱就是小林黛玉。还有宝儿出场的那一抬眼,就是大家闺秀,就是薛宝钗。

    还有凤姐,李纨,探春,湘云,袭人,平儿,王夫人,紫鹃等等,都是一水的美人坯子,真是颜狗的世界,太幸福了。

    演技就更不要提了,每人对角色的把握都不错,即使是只有几场戏份的小配角,演技都不是盖的。虽然能看出有模仿87版的影子,但也倒可爱。就只看王熙凤给刘姥姥讲茄子是怎么做的那一大段台词,就秒杀一大批小花。语速快,台词难,咬字清晰,竟然语调还把握的特别好,真是天生做演员的料。相较之下,有些流量吐字不清楚,挡住字幕就是嗯嗯唧唧根本听不清楚;有些全靠配音来撑,死背台词没有情感变化;有些普通话都不过关,还有方言土音;更有些,干脆就做个数字小姐,这些人看了这位小凤姐的表演难道不惭愧?

    拍戏时是炎夏,孩子们都受了不少苦,但各自都完成的非常出色。看的出来幕后工作人员也都尽心尽力,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小戏骨版红楼是成功的,观众从未奢求更多,好的服道化,好的导演,好的改编。好的演员,好的表演,你们已经做到了。

    最后私心表白小宝钗,呜呜呜,太好看了,想偷孩子,图源自网络,侵删。

     5 ) 细细品读,方为尊重

    我小时候是看不进红楼的,书是外公硬塞给我的,87版是陪我妈一起看的,独独只记住了陈晓旭。 这次看是因为剧照,所谓一见钟情大抵就是如此了。 凤姐儿的一颦一笑是我非常喜欢的,从词库里想了很久,只有一个“甜”字是符合的。钗黛是先看的花絮,所以等到反应过来时,已经哭的稀里哗啦,那个时候你是害怕的,你害怕自己是在做梦,稀里糊涂的,指不定就醒了。

    宝玉我倒更喜欢他花絮的样子,放生蚂蚁时狠狠的戳中了心脏,可爱又温暖。

    肖老板演的贾政,嗓音一出,吓了一跳。怕是要变声了,明明之前还是个奶音,转眼就演老爷了。首长也是,冰蓝也是,我很怕这两个孩子哭,扑落落的,闷声不吭,偏又倔强的很。

    元春那一段和结尾我是真不敢看,隔着帘子不能话家常,偏要行那礼仪,你看这皇宫,又有什么意思呢。黛玉的焚绢,探春的远嫁,和赵姨娘冰释前嫌的一抱,凤姐儿死前那几句巧姐,姥姥接到巧姐那一句“家去”……

    怕是要翻出书来细细再瞧一遍了。

     6 ) 赏心乐事谁家庭院

    最符合原著年龄的红楼梦

    真真是钟灵毓秀 情感真挚

    我觉得这版的 金兰情一幕 拍的比87版好

    因为比87版情真意切

    小孩子演戏 永远比大人真诚 因为他们不会假的

    其实文革里把红楼梦定位成反封建 是很值得商榷的

    里面的女孩子虽然有的精明事故 有的天赋聪灵 但是比较都是小孩子 都是一家人 哪有那么多的危机四伏 一会有有说有笑起来了

    台湾蒋勋解读的红楼梦我特别喜欢 因为他独特的用青春的主题去看 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

    每一个儿童都是钟灵毓秀

    而大观园就是青春的乐园

    每一个人都曾经有一座大观园 都曾经是宝哥哥 林妹妹

    清 灵 真 善

    所以这版的红楼梦 让我看到了悲伤的另一面 就是快乐 红楼梦有喜有悲 悲喜交集

    没有那么大的可乐 哪来那么大的悲伤

    这版的红楼梦 是喜剧红楼梦

    没有沉重的主题 就是一群小孩子打打闹闹 快快乐乐

    是那个永远青春的大观园

    我在豆瓣的第一百篇影评 献给一生最爱的红楼梦

     7 ) 为小演员们疯狂打电话

    为服化道打call,为小演员们疯狂打call。也不知道导演上哪找的这些宝贝,一个个都成精了!(绝对是褒义)周姑娘不光眉眼有几分晓旭姐姐的神韵,气质台词妆容服饰无一不加分呐,对着雪雁指桑骂槐的神态,怼李嬷嬷时的牙尖嘴利,羡慕宝姐姐有妈妈自己还嘴硬酸人家时的傲娇又心酸……所有的角色都给力,宝姐姐美到融化啊,一脸的大家闺秀,凤姐小眼珠那么一转,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夸,头一次见刘姥姥时候的处处看不上却也不曾缺了礼数,政老爹生气的眼神我看了都心里一紧啊,原本觉得宝玉脸太尖,没有“面若中秋之月”,但是人家演技好哇,面对政老爹时候的胆怯和面对女孩子们时的神采飞扬,还有王夫人在宝玉被打后的那场哭戏,真的闻者流泪啊。

    定位明确的87版致敬之作,诚意满满,最爱的除了小演员就是化妆,妆容提气质不少啊。

    一想到林妹妹刚进贾府时也就十来岁的样子,就是孩子们的那个年纪,就无比地有代入感,讲真,我半夜追完,哭了好几次。激动的观众再一次语无伦次地为小演员们打电话!!!

     短评

    我的天!服化道都超级美!更别说小演员们了!感觉未来的影视剧有救了!!!

    6分钟前
    • 杀虫剂
    • 力荐

    我的天哦!!!!!哪里找来这么多会演戏的孩子,吊打各种流量小生小花啊!!!!

    11分钟前
    • 猪身人面像
    • 力荐

    小鲜肉把小鲜肉已经拍死在了沙滩上。

    14分钟前
    • 加油加油努努力
    • 力荐

    我的妈,这些小朋友长得好古典

    15分钟前
    • 不思议
    • 力荐

    为了这部戏,有些从来不看书的同事居然去买了红楼梦原著,一章章参照对比,这就是节目效果,啥也别说了……

    20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没看过这系列,完全被惊艳,有几个小演员真喜欢死了。并没有热评说的“没孩子样”“演给恋童癖”这类感觉,原创改编刻意削减改编了成人和阴暗的部分(黛玉葬花毫无悲切,葬花词移到剧终),挺适合低龄未成年观众。莎翁有兰姆低龄版话剧,红楼有小朋友版又有何不可?小演员表演中有自己的理解,挺好的。

    23分钟前
    • 小波福娃
    • 力荐

    其实这才是最符合原著人物的年纪啊,导演到底哪里找到这么多这么灵动的小孩子啊,一颦一动都很有87版的神韵啊

    26分钟前
    • 蓝色的椰子
    • 力荐

    胡玫导演要不您再等等然后至少把宝钗和凤姐的小演员纳入您的麾下吧。

    27分钟前
    • 陆中怀
    • 推荐

    天辣,牙都没长齐,演的还真不错,有神韵

    31分钟前
    • 百年树袋熊
    • 力荐

    就怕娃娃飙演技,呜呜

    36分钟前
    • 猫阿水
    • 力荐

    李少红你不觉得惭愧吗

    40分钟前
    • 力荐

    小戏骨系列都不错 期待拍红楼梦全集哈哈哈哈哈

    45分钟前
    • Dear Joey
    • 力荐

    对那些说不适合小孩子的人表示,你们是有多蠢?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历经人情世故,长到十一二岁还有啥不懂的。愚民这种事情,愚愚自己就罢了,别再试图挡着后代的眼了。

    48分钟前
    • 晓楼
    • 推荐

    其实我觉得这类节目不应该在做下去了。小演员其实大多在模仿,他们并没有成长到他们所演绎的角色的心理年龄。这并不是表演。

    52分钟前
    • 纤手破新橙
    • 还行

    刚上高中那年,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去世,在电视前面哭出了声。因为太迷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看了N遍,一个暑假啃完了全书,读了一大堆名家解读。本以为年长十岁,不会再动心了,看了小戏骨,感觉居然又回来了。孩子们特棒,毫无违和感,由此可见演技是可以用心学的,可惜好些大人不懂。

    56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满脑袋贴黄瓜片子的雷教母版可以被这群孩子吊打一百回!

    57分钟前
    • 雪·法妮奥
    • 力荐

    根据原著,宝黛初会时各自年龄大概不会超过十岁,本剧算是第一次还原了

    59分钟前
    • 情天情海幻情深
    • 力荐

    神还原!有些小朋友好早熟啊,元春、贾政看久了就越觉得不像小朋友。演林黛玉的小妹妹好漂亮,刘姥姥和老夫人演技高超!!!老版红楼梦我看不下去,新版不屑一顾,搞不清楚人物关系,让他们一演,我还真看懂复杂关系了!!!只要你们长大了不长残,不作,未来演技靠你们了!!!!

    60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力荐

    我的天啊,神选角!黛玉那个我见犹怜的气质!宝钗是自己的原声吗?跟87的配音太像了。宝钗、元春、李纨、凤姐的小演员也太好看了吧!!为凤姐打call,眼神太灵了,台词666!宝玉的小演员演得不要太好,有人说长得丑,可人家整容型演技啊!其他王夫人贾母探春也都是戏精啊!表白全剧组,真的太喜欢了!

    1小时前
    • Delia
    • 力荐

    若是现在的流量小花小草们有这样的敬业态度去演戏我就谢天谢地了 很87

    1小时前
    • cœur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