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我是大美人第二季

    我是大美人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4

    主演:何洁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剧照

    我是大美人第二季 剧照 NO.1我是大美人第二季 剧照 NO.2我是大美人第二季 剧照 NO.3我是大美人第二季 剧照 NO.4

    剧情介绍

           《我是大美人》第二季是一档致力于为观众提供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方法,传递积极向上、自信生活正能量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本季节目将与“乘风”联动,全新升级后将以美妆为切口,在嘉宾互动交谈中传递衣食住行等不同维度的知识观点,呈现当下年轻群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多种样态,引领广大青年树立健康审美理念和正确消费观念,呈现新时代下女性绽放出的“她”力量,传递积极向上的女性生活态度。

     长篇影评

     1 ) 张艺兴joker唱自己

    偶像从来都不是贬义 只是很多滥竽充数的人赋予了这个词一个贬义 但张艺兴不是 他的努力会被我们看到 至少在我支持他这么多年 客观来讲他真的努力 特别喜欢音乐 我不知道 歧视流量是怎么回事 我只知道流量有好有坏 人人羡慕流量 人人厌恶流量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嘲笑别人的梦想 梦想有什么好笑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 真搞不懂那些嘲笑梦想的品种为什么 不好好待在垃圾桶里 真的是出来让我恶心 总的来说 我觉得张艺兴joker唱的让我心疼 反正我一晚上没睡觉 心里堵得慌

     2 ) 当形式大于内容成为内地乐坛的通病

    看到第四期,终于忍不住想吐槽了,以及一些节目之外的延伸。

    GAI那首被夸出花的《兰花草》,听了只觉得一脑门问号,改编下经典老歌,写几句似是而非的古风歌词就是有深度吗?“勤为好仕途”“兰花换锦服”“他日若遂凌云志”这种汲汲营营的口吻让我有本能的不适,还“化用”关汉卿的词,“等的是洛阳花,撰的是章台柳”,简直想问他真的知道章台柳是什么意思吗?当然也许人家就是想表达本意,那就只能说更让人感到不适了。从第一期的《烈火战马》开始,就早已被他浓浓的皇汉直男气熏到了,当时我看到的最好笑的一条评论是“GAI什么时候去演战狼3?”

    张艺兴的作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主题,这不是他的问题,是整个华语流行乐坛都有问题,排行榜看过去都是流量偶像们花了大价钱做的歌,可是除了真金白银砸进去的粉丝们,没几个人真的记住了他们唱的什么。我觉得内地乐坛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相对落伍是限于技术条件所以流于粗糙,但至少当时的音乐人们还是有很多创意得到了表达,可现在做音乐的条件和资源比以前好了太多,却普遍写不出什么好歌了。我对属于这个世代的rap和电子乐并没有偏见,但放眼过去所有出道未出道的rapper们,不论是流水线打造出的练习生还是所谓的underground,翻来覆去换着不同的词,表达的都只是“老子有钱老子有兄弟老子有本事老子最牛,你们全部都得跪”,是不是也太苍白了?让人听了只觉得外强中干。没有生活的练习生这么唱也就罢了,被社会捶打多年后依然这么言之无物,就太对不起这本该有态度的音乐形式了。当然在一个在综艺节目里唱歌都要被改词的时代,也不可能苛求他们能像泰国那些rapper一样有勇气,但写一些看似狂妄实则最稳妥的内容并以此为real,不能不说真的很没水准。身为在民谣和摇滚盛行的年代成长起来的,见过什么叫热血和态度的人,真是感到很失望。

    以上不是针对张艺兴的批评,张艺兴真的很努力,他的问题是不自信,即使成了顶流明星也还是。

    郑钧是摇滚年代的遗老,说实话他这几首作品乍一听是挺俗套,但歌词拯救了他——对婚姻和中年人生的体会,对我是谁的追问,对青春的总结……确实是有年龄的人才能写出的,歌词其实也很平淡,但能让人陷入一些思考。《青春的葬礼》听demo时听到标题这两个关键词我觉得实在太俗了……但听到完整作品时,作为离青春已经有点距离的人,还是不由得一阵脊背发凉。该虚无的时候虚无,该愤怒的时候愤怒,该平和的时候平和,这就是生活带来的创作力。

    我反而很看好00后的音乐人,去年的钱正昊,今年的刘思鉴,都有非常多的可能性。这一代从小接触更多音乐风格,有更开阔的眼界,不被规则限制,随意表达。只是如郑钧所言阅历太少,内容还有点虚,但值得期待。

    陈粒马頔霍尊都挺好,不知为什么感觉霍尊有种“清爽的油腻”感,姑且算是中性评语吧。苏运莹的自我甚至胜过去年的曾轶可,只能说这个时代还没做好准备。我以前对隔壁老樊确实有点成见,网易云音乐随机推荐给我时都会切歌,没想到他也可以写出不那么套路的歌。和去年的高进刚好可以做个对照,可见网络歌手不见得永远是鄙视链底端的命运,还是要看自己是否有更多突破的可能。

     3 ) 爱上你营造的「自然环境」

    唱作人2第三期陈粒的《自然环境》,中间的一段念白太绝了,在迷人的幻境感中塑造出了大量如晶体颗粒凝结又碎裂的自然细节,让人在窒息和释放中不断翻转。

    当你觉得念白前几句还略显少女般矫情时,却随着最后一句「就是你给我营造的环境」和突然悬住的急停,整个灵魂被扑面而来的自由所震撼,就像在浩瀚的世界里,那些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却拥有无比巨大的能量。

    那一个瞬间,甚至有一种永恒感,是任何比喻都无法形容的纯粹,让我想起前不久看的电影《温蒂妮》里,洄游涌动中心脏漏掉的一拍。

     4 ) 从我是唱作人2反思:审美的高低、流量的质量

    如果在音乐上都不尊重审美多样性的存在,那这世界太可怕了。

    (写在第3期播出前)

    谁有权定义审美的正误和高低?

    在观看《我是唱作人2》之前并不曾想,会有一部音综让我对于审美是非观进行反思。对于一名非音乐相关领域的观众而言,这也许比听歌和学习乐理知识更有意义。

    在开篇之前,需要放一张截图,为了防止带有舆论引导性或歪楼,将图中所讨论的唱作人姓名打码,请勿做任何理所当然的猜测。

    在众多相似的观点中选取了一条简洁且较有代表性的。值得讨论的是:包括乐评人在内的全体听众们,我们认为的“不好”一定是唱作人的“不好”吗?我们所看到的优缺点真的是唱作人的优缺点吗?为什么唱作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做出的修正就一定是进步呢?

    评价一首歌曲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审美本身是私人化的,是具有主观性的,因为它受制于审美主体的过往经历和文化素质,以及客观环境对审美主体所产生的因人而异的影响。

    而主观性极强的审美究竟存在客观上的高级和低级吗?我认为存在——美和审美有高低

    审美的高低一定存在于【专业】美学范围内。有学者说,许多优秀的作品虽然蕴含的审美体验各不相同,却遵循着共同的美学准则。找寻这种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美学准则,对人类审美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揭示本应是“无法之法”的审美评价标准,评价美的“高低”,是美学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在音乐领域内,也应是一名真正优秀的乐评人的追求。

    审美的高低也可能存在于听众【个体】的内心。一些人认为这首歌高雅,一些人听不进,一些人听着热热闹闹,一些人觉得俗气。当对于“美”的判断被表达出来的时候,和其它趣味判断一样,审美判断有权利寻求和期望他人的认同[1],借由其余认同者的身份来反向重塑自我文化特征。

    然而,任何非专业领域的审美主体、任何无法用普遍适用的专业审美评价标准作评价的乐评人,都无权对于不认同的审美差异进行批判、攻击、定性音乐作品、唱作人,以及持有不同审美的其余个体。

    S1导演谈审美
    某乐评人老师关于“音乐的评审标准是什么”的回答

    简而言之,你不够专业,你的评价就仅作个人观点表达,或许具有参考和讨论价值,但不具专业上的说教价值。

    太多乐评人拿不出乐理分析,至少还没有让读者接收到专业的审美评价准则,就已经开始用掺杂着过分主观的“感受”去定性音乐作品,用观后感冒充乐评。如果在音乐上都不尊重审美多样性的存在,如果你认为和你的审美相同的就是正确的高级的,和你的审美不同的就是错误的低级的,你喜欢的唱作人赢了就是公平,你不喜欢的唱作人把对手淘汰了就是剧本、资本、暗箱操作,那这世界太可怕了。

    既不是能拿出专业乐理的乐评人,也不是音乐学院的教师,只是一名普通的网民,普通的听众,从你的主观审美判断而衍生出你定义的高级低级,并且想要通过你的定义来约束和指摘别人,这是无理的。

    我想这就是上季中说过的:审美有高低之分,但不该有。也是第二季中被再度升华的:音乐不分高低输赢。

    被反思的审美取向观——审美取向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多样,只是不同。


    丧失公信力的音乐榜单真的是“质量”和“流量”的博弈吗?

    上一pa尚且可以讨论到审美的多样性,原本在音乐人和听众之间,听众才是被动的一方。正如李宗盛曾说:听众很无辜,你喂他猪食他就变成猪。而事实上,许多作品没有得到“被审美”的机会。

    不被pick的音乐们,大多来自流量歌手和网络歌手。最矛盾的是,恰恰是这两类音乐,时常占据着各大音乐软件上的排行榜前列。

    榜单存在的本意是让听众有机会利用大数据找到被市场普遍选择的音乐,在节目开播前,节目组找到了一些00后,圆桌讨论了这一话题。有人说,音乐榜单体现的不是质量,而是热度。很多问题可能无解,但我们需要一个讨论。

    让歌手粉丝群体以外的一些听众不pick他们音乐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对粉丝打榜动机的质疑:榜单第一的顶流歌手真的好听么?粉丝打榜究竟是出于对歌曲的喜爱,还是对idol的作品爱屋及乌,甚至没那么喜欢也支持?但这是一件无法评判对错的事。榜单本身赋予了用户打榜的权利,粉丝为自己的idol打榜应援天经地义。总不能因为人家人多就剥夺了他们作为听众的资格。

    2)对流量群体或个别歌手本人有意见。对花花世界五花八门信息的汲取并没有扩大大家的包容度,反而让很多人变得狭隘。因为排斥这个人就去否定他音乐存在的合理性,这像极了“有罪推定论”。同理,粉丝爱屋及乌的“无罪推论”也一样。节目似乎也有意把这一点放大,在衍生和后采中屡次提及“偏见论”,虽有博眼球之嫌,但不见得不值得讨论。

    当前的舆论环境和听众市场仿佛过于将偏见和流量捆绑,以至于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歌曲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偏见。 s1王源曾说:请不要带着偏见,不要因为我是王源而否定我的歌。s2张艺兴也谈到:我想用舞台看看能不能改变大众对流量歌曲的看法。偏见论似乎是流量们的宿命,流量本身看起来也好像是一些歌手的原罪。其实不然。他们想表达的是,他们的作品希望被放到一个常规价值取向的讨论空间,在不囿于偏见的情况下探讨质量。舆论或许跑歪了,但敢于登上唱作人舞台的流量们最想focus的 其实是质量。

    如何证明流量歌曲也有质量?有人把希望寄托于热搜、排行榜和销售额,也有人踏实努力,用作品为自己正名。粉丝拼销量、拼榜单、拼评分,抵不过唱作人对质量的多一分精进。与其说“原罪”是流量,不如说“原罪”是质量。偏见论固然有无理取闹的嫌疑,但唯一有义务打破原罪怪圈的,只有流量艺人自己。能掌控歌曲命运的,仍然只有流量歌手本人。

    3)听了也觉得不好听。代表人物郑钧老师。

    但是郑钧老师背了个大锅,本来觉得不好听这个事情可以归结到pa1小标题里面。并且作为专业音乐人,他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评价。但他似乎把前两点对流量的声讨和一并承担了…以至于很多“反流量家”们拿着郑钧老师的一句“音乐是屎”就到处抨击流量歌手以彰显自己的高贵。

    《我是唱作人2》的初衷是让更多人参与探讨我们到底要pick什么样的音乐,找寻兼具“质量”与“流量”的可能性。这个初衷的实现与否在节目里已经得到了体现:“质量”与“流量”并非绝对对立、不能共存。有些榜单前列歌曲可能仍然是糟粕,但有些已经不是了。

    唱作人2作为竞技类音综,难得地交叉了多种风格,这种曲风交叉强迫一些听众打破了“有罪滤镜”和“无罪滤镜”,让本来冲着听民谣去看节目的民谣爱好者“不得不”听了电子音乐,也让电音爱好者突然觉得,诶古风其实也蛮不错。更让唱作人有勇气直面大众听审和平时接触不到的“跨风格”同行,在专业的称赞与批评之间寻求真正的进步。节目尊重音乐审美的多样性,让音乐本身得到了公正讨论的机会,让不同审美回归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平等的交流。这种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对于热度歌手歌曲质量的展现,和对于审美是非观的思考,是《我是唱作人2》本身甚至高于原本它立意的可贵之处。

    前两期看下来,我认为节目已经开始传达对听众的期望:别把自己的主观审美和主观取向视作绝对标准,更别用自我主张去过分肯定和否定别人,对流量一味批判,对批评一味拒绝。审美有自由,但是尊重艺术和艺术创作者,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毕竟尊重本身,关乎的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自身的素养所在。

    谨以此文,作自省用。期待《我是唱作人2》接下来的播出,听众和节目都从未停止进步。

    [1] 《判断力批判》——伊曼努尔·康德

     5 ) 奇怪的赛制

    这个1v1我是没意见。但是这个淘汰马頔的那个赛制有点奇怪明明第一期已经赢了老樊但是第二期输了直接淘汰,那第一期的胜负有何意义。我觉得可以改一下就是如果下位区挑战中位区输了的话下一次只能换个人选,不然这对被下位区选过的选手来说不是很公平,明明就是已经赢了你一次还要被挑一次输了的话还要直接淘汰 那我赢了一次算啥。

     6 ) 《我是唱作人第二季》全歌手给我的感受

    陈粒:风格很统一,歌词有种脱离世俗的艺术感。完全可以把她在这个节目唱的当一张专辑,非常平稳好听,搞不懂那些动不动就说一个风格没改变,好听就完事,唱个惊雷给你够不够改变。

    郑钧:场场好听,退休的大佬也还是大佬,他的词就是生活,这种中年人的人生感悟往往平淡亲近,又处处扎心。佛性是经历过后的看淡。你看他笑着看年轻一辈的表演与真人秀,他也曾经如此过。

    GAI:确实感觉是说唱里面最会唱情歌的歌手(可能我也不怎么看说唱歌手),知道观众的喜好,所以我无法把他当成一个纯粹的说唱歌手。歌词挺国风挺江湖,仿佛这就是标签。兰花草很喜欢。

    霍尊:说实话有点失望,因为霍尊的嗓子我觉得是这些歌手里最好的,无论是音色还是唱功唱腔。但是他的作品,曲子可能太艺术,我感受不到,歌词太空洞,挺像高中堆砌辞藻,给人一种浮夸的华丽感。在表演上他自己本身的魅力我感觉是超过他作品了。

    刘思鉴:这个小孩正处在潮流前线的年纪,他做的音乐包括穿搭都挺潮流。我看有评论吐槽他的吐字不清晰,但是我还挺吃他这种吐字的,我觉得浑然一体很自然也不刻意。包括他的词曲我觉得就是一种棒棒的流畅感。不过就是给我感觉,哦,很好听,可以但是没必要反复听。

    隔壁老樊:这个时代的产物,没什么不好,毕竟受众也不少,能让很多人喜欢也是本事。词曲唱都是短视频风格,应运而生。不过他第二期的那首歌不错。

    张艺兴:有一种他不知道国内音乐是什么状态的感觉。他热衷自己做音乐,也有很多粉丝夸他就是什么都自己做,多厉害,但是说实话,你看看他的音乐除了在粉丝圈,其他地方的流行度是怎样,谁知道他是个歌手。观众不在乎是谁做的,只在乎歌好不好听。好像就印证他的名字,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是好,但一直在努力,而出不了太好的作品,就,恨铁不成钢吧。

    马頔:在这个节目组,很明显他真人秀部分盖过了音乐。但是本身他的民谣风格其实也很好啊,给人诗一般的感觉,这大概就是部分民谣歌手给人的第一印象。

    苏运莹:艺术过高,确实偏离大众,观众的接受度还需要好好提高啊。她这节目上的两首歌一贯的凸显她的精灵风格,但是这101个人绝大部分明显感受不到她的艺术诉求。她的《冥明》专辑也很好听,很有才气很有风格。我一直觉得她会在国内乐坛打下一片天地,若干年后也会成为一代天后。

    好妹妹乐队:青春感扑面而来,真是让人嫉妒。与好姐妹陈粒一样,他们的词有种贴近生活的艺术感,不孤傲。是故事,是怀念,是过往,是回首,是思考,是憧憬。在这个节目上唱了两首歌,一首让人怀念起校园时代,一首让我怀想刚毕业的时光。听他们的歌,你会想的不会是那些青春的疼痛,而是一种淡淡的已经逝去的美好。说实话,他们的淘汰,让我颇感意外。

    吐槽节目:选的观众就是这个节目最大的败笔。固定101个人,完全就是讨好他们既定的胃口。平时的评价也大多与歌曲本身无关。最反感的就是说这场他超越了自己巴拉巴拉,可这本来就是两两pk的赛制,超越自己有什么用,你要对比对方啊。还有这种淘汰赛制,就是完全没有公平可言。

    以上全为个人感官,所有歌手都很优秀。

     短评

    我突然明白张艺兴为什么创作了一首joker。当他抱着对音乐的初心珍惜平台珍惜舞台表达对音乐的尊重的时候,我关注的一个音乐博主还在暗戳戳嘲笑他那句“一辈子没人知道我是自己做音乐的吧”。他是小丑,热爱常常被说笑、被践踏,嘲笑他的人又是谁呢。

    4分钟前
    • 盐不辣
    • 推荐

    首发阵容水平大概是第一季的上下半场的平均值。今年第一个好不容易达到了“能看”水平的音乐综艺。

    5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郑钧要直面当年自己说的某些人了

    10分钟前
    • 土星照命
    • 还行

    赌5毛钱 张艺兴会通过这个节目风评好转

    1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所有的舆论、话题、标签都会随着时间消失,留下的只会是音乐、作品和舞台。

    14分钟前
    • 凌晨
    • 推荐

    配置比上一季好,但我还是不懂爱奇艺这个舞台风格…爱奇艺!你家的舞台真的好丑

    17分钟前
    • 团小纸
    • 还行

    打个分,舞美牛逼,真的是,我终于不用听电影原声带蹦迪了。看得头皮发麻。无撕逼无炒cp无祭天选手,友邻们把#桃 真诚#打在公屏上。imusic爱了,上一次这样还是李健和迪玛希那两季的我是歌手。桃真会做音综

    21分钟前
    • 管他冬夏与春秋
    • 力荐

    张艺兴同学,真的不怪哥哥们粉丝们担心你,出道这么多年了按道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还跟个小朋友一样70%时间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让人心疼又迷惑,还好舞台争气。还好舞台非常争气。从16年筹备专辑以来,音乐创作能力就肉眼可见地进步,扎扎实实的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x

    22分钟前
    • 推荐

    这个节目真的超乎我想象,现在很难找出一个国内不撕逼,不忘初心踏踏实实的综艺了,节目里各位制作人都很厉害,风格挺多。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车导看衍生吃播也看的出对大家都很照顾,也蛮懂音乐,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也能让大家看到张艺兴的努力和实力

    25分钟前
    • 猫猫猪
    • 力荐

    现在难得用心做的音乐节目,歌手突破自己各有风格,比隔壁大嗓门的《歌手》好多了

    30分钟前
    • consider
    • 力荐

    起码这个节目真诚~

    32分钟前
    • 东坡先生
    • 推荐

    一楼那个说请了什么玩意的我很想问问你你想请些什么玩意?

    33分钟前
    • 剥的来儿
    • 推荐

    音乐人都找的好棒!很难得看到一群有实力不作妖的人录节目,关键歌都还挺好听的真是享受

    37分钟前
    • 喻喻欲语
    • 推荐

    比隔壁婧好看,张艺兴可以的,唱得不太稳,但joker的编曲编舞我都能get,努力不应该被嘲笑,他说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应该抱怨辛苦,有打动到我,希望他能通过这个节目让大家对他有所改观吧

    39分钟前
    • 抗日奇侠楚子航
    • 还行

    这种节目最大的困局就是需要流量来增加点击率,但是一点都不想看流量。喜欢的马頔,苏运莹,好妹妹紧接着淘汰,讨厌的人一直都在。陈粒坚挺!

    40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陈粒的歌,很新。GAI是最大亮点,唱作能力强,也最真实。那句“勿忘国难后人记住”,放在当下,是个响音。张艺兴这回的成长人设经营得还可以,他似乎明白了,光努力没用,还要懂得示弱。

    45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刚看完第一期,我不懂什么他们音乐人所说的那些专业词汇,我也不带对任何人的偏见,我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个节目很好,有一种相对来说较和谐的氛围,这一点我是最喜欢的,而且每一位音乐人都各有特点,每一首曲子也非常好听!支持,希望越办越好!

    47分钟前
    • SHI
    • 力荐

    剪辑太搞笑了 老樊:我想每一个人都不会把自己排到第一名吧。下个镜头切到GAI:我投的我自己第一,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马頔:谁能给自己加油(嫌弃),不太可能。下个镜头霍尊:加油霍尊,你是独一无二的!

    50分钟前
    • 吱吱萄萄
    • 推荐

    这一季挺难看的,剪辑又臭又长,节奏不在点上,本来两个小时或100分钟就能完成的节目,非要拖到近三个小时,倍速快进直接看艺人登台演唱没问题;许是缺了港台唱作人,艺人的多样性、个性没有出来,看点不如上一季,上一季特别喜欢曾轶可、钱正昊、王源、热狗,这一季没一个喜欢的;101位大众点评,也多少意思,有些是完全跟音乐无关的人员,能毒舌、敢毒舌的几乎没有;最后就是赛制,据说这一季取消上下段,搞踢馆制,这跟芒果台《歌手》有何区别呢。目前看了五集,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张艺兴上个节目也太!南了 打破偏见都快成爱豆的工作了

    56分钟前
    • 乎乎子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